姜赟
摘 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各種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對傳統媒體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如何提升收視率成為了電視行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在今天這個社會中,創新成為了各行各業發展的動力,所以新聞記者就要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掌握新媒體時代下媒體行業發展的規律,推動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8-0098-02
電視這種傳統媒體,在過去的媒體市場中占有主導地位,曾經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但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而新媒體的興起很大的滿足了人們的需要,逐漸地占有了一定的市場地位,這對于電視媒體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面對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形勢,新聞記者必須實現新聞工作的創新,本文對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對策進行了探究。
一、突破傳統思維觀念
首先,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即固定的思維模式,人在形成思維定勢時,就會限制自身思維的發展,很難形成創新思維。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就要堅持不唯書、不唯上的原則,才能夠在工作的過程中實事求是,打破傳統思維的藩籬,形成創新性思維。因此,新聞記者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就要積極接觸新事物,拓展自己的視野,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媒體的挑戰。
其次,突破傳統的思維慣性。思維慣性,即人在工作或者學習的過程中依賴經驗和慣例去思考問題、做事情,在思維慣性下,人常常會將自己局限在特定的方向,很難實現突破性的創新。因此,就新聞記者的角度來說,在新媒體的背景下更不能一味地依賴經驗既有的經驗、知識,需要擺脫思維慣性的制約。
最后,塑造創新的思維觀念。思維觀念是在認識與實踐中不斷培養出來的,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認識的累積,進而對同一新聞事件能夠有更多的看法,是從量變實現質變的重要過程。新聞記者要塑造創新的思維觀念,就要夯實對新聞事件多角度認識的基礎,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避免傳統思維慣性的誤導,要形成屬于自身體系的新聞理念。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記者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收集讀者對新聞事件的看法,也能夠看到其他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的獨特解讀,進而汲取百家之長,逐漸形成符合自身新聞報道的創新思維觀念。因此,新聞記者在工作的過程中,就要突破傳統的思維慣性,在借鑒的基礎上也要實現實質性的創新,形成發散性思維。
二、知識的吸收與積累
對于新聞記者來說,創新意識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僅僅學習一些先進的理論、參與一些實踐是不夠的,這需要新聞記者在長期的實踐中獲得吸收知識、累積經驗,為創新打下良好的鋪墊,才能更好地應對新媒體下電視新聞的發展形勢。因此,電視新聞記者不僅要掌握新聞領域的專業知識,還要重視其他領域知識的積累,并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形成創新意識,為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開創新局面。例如,在現今社會上人們比較關注的重點包括民生問題,對于“三農”新聞的報道,新聞記者不僅要了解現階段的農業政策,還要掌握農業領域相關的知識,才能夠將整個“三農”新聞支撐起來,在實際采訪的過程中才能夠游刃有余,抓住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滿足農民的實際信息需求,獲得更多的受眾。另外,知識創新和意識創新是相輔相成的,新聞記者必須要積極的學習最前沿的知識,才能及時地實現知識層面的更新換代,形成創新性的思維,創造出更多的創新性作品,為受眾帶來全新的新聞體驗感。
在對知識吸收與積累的過程中,新聞記者不能只駐足在個別平臺,要增加自身涉獵廣度,汲取各方面的知識,這樣對新聞事件的認識,可以從多個緯度進行認識與評論。另外,在積累的過程中,不能只注重量的累積,還要注意新聞的個別差異性與獨特性,例如,在新聞專題或即時新聞中,所需要表現的重點及內容各不相同,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新聞報道,此時就要新聞記者能夠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辨別意識,準確地把握住新聞事件的重點,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報道和評論,形成良好的導向。同時,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不再停留于電視新聞,瞬時新聞,即當時發生,當時播報已然成為了當下新聞報道的常態,這就更加需要新聞記者在一系列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如此反復更加夯實自身認識的基礎,為創新自身的新聞思維能力提供基礎支撐。
三、培養新聞記者創新意識
對于新聞記者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就要關注新聞記者創新意識的形成和發展,而創新意識的形成則需要電視新聞記者具備獨立的意識和精神,發揮新聞記者的主體精神,才能夠積極的參與新聞工作,履行自己的責任。因此,電視新聞記者就要重視自身品質的提升,在工作的過程中堅守創新理念,敢于面對新聞工作中的任何挑戰,這樣才能夠具備挑戰意識和追求個性化的勇氣,才能夠形成創新意識。另外,電視新聞記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還要始終保持自己的匠心精神,鍥而不舍的追逐事實真相,將新聞事實的表象和本質剖析給受眾,保持新聞報道真實、客觀、有價值。此外,新聞記者還要堅守正確的價值觀念,避免在價值觀多元化的形勢下迷失自己,時刻保持新聞記者的清醒度,對于偽造、虛假的新聞進行甄別和識破,杜絕假新聞的產生,維護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在創新意識培養的過程中,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是創新思維能力的發散性。即在了解到新聞事件后,能夠在第一時間從至少兩個方面對新聞事件有不同層次的解讀,這樣能夠增加新聞記者在對新聞事件的解讀中,更加準確,對新聞的剖析更加深入,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也更容易讓不同的讀者理解到新聞的重點;其次,是創新思維能力的特異性。即有自身特點的新聞風格,著名的新聞記者都有屬于自身的新聞風格,這是在對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不斷凝練而形成的獨屬于自身的特點,要培養新聞記者的創新思維能力,也需要形成自己的新聞風格,進而能夠在新聞事件的報道上更加鮮明及具有獨到性。
四、在新聞工作實踐中創新
對于新聞記者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實踐的支撐,新聞記者的整體素質關乎著新聞工作的質量,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創新,才能夠獲得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才能掌握新媒體形勢下新聞采訪的主動權,才能夠掌握一手的新聞素材。因此,新聞記者不僅要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還必須強化創新思維的訓練,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改變以往新聞工作的觀念和模式,采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新聞采編工作,立足電視自身的優勢,打造全新的新聞產品,在爭取受眾關注的同時,增強電視新聞的市場影響力。同時,還需要在實際工作的期間,對新聞內容加以提煉,以符合電視新聞播報的方式展現出來,例如在黃金時間播放的新聞要求簡短、內容精煉,在平時的新聞播報中,受眾則更喜歡新聞專題報道一類的形式。在不同的時段選擇不同的新聞形式,也是新聞記者在新聞工作中的創新,進而能夠為受眾帶來獨具特色的新聞體驗。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媒體的地位雖然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是其仍具有一定的優勢,電視新聞媒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相比網絡上的新聞信息更具可靠性。因此,新聞記者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立足電視媒體自身的優勢,結合新媒體的優勢,實現新聞工作的創新,為電視媒體開創嶄新的發展局面,推動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嵐.淺談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9, 10(24):117+119.
[2]譚成巍.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新聞前哨,2019(11):82-83.
[3]曾后武.創新思維在新聞采訪中的重要性[J].視聽,201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