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學科是構成中學階段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尤其是在新課改之后,體育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都深受教學工作者的重視。體育學科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通過體育運動強健學生的體魄,一直以來體育學科都比較受學生的歡迎?;@球運動作為中學體育課程上的一項重要體育項目,其上手的難度比較低,而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基本所有的男生都喜歡籃球這項運動?;@球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對學生的投籃技巧進行訓練,投籃是籃球運動的核心環節,能夠精準地投籃是學生學好籃球運動的關鍵,本文針對中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有效訓練學生的投籃技巧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體育學科;籃球運用;投籃技巧
籃球運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身體,更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在運動的同時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在打籃球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互相配合協作,為能夠爭取到投籃的機會,同一個隊伍中的隊員需要有默契和團隊意識,中學體育教學中,籃球教學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學生的投籃技巧進行訓練,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
一、中學體育籃球投籃教學中需要遵行的原則
在素質教育改革后,我國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越來與重視,身體素養作為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素養,是當前體育教師需要充分重視的教學重點。為了做好籃球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投籃技巧,體育教師需要遵行以下教學原則。
(一)做到以生為本
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改革之后被大力推行,在中學體育籃球教學中同樣要做到以生為本。這個教學原則要求體育教師所制定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籃球基礎、身體素質等個性特征進行了解。在開展訓練的時候,有針對性的制定訓練計劃,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制定層次化的訓練目標。能夠做到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的教師才能找到更適合學生的訓練方法,讓學生的投籃技巧在科學合理的訓練內容中得到提升。
(二)重視訓練內容的趣味性
中學生雖然都比較活潑好動,喜歡上體育課,但是他們更愿意把精力花費在自己喜歡的運動上。如果體育教師在教授學生投籃技巧的時候,訓練內容過于機械化,缺少趣味性,學生一開始可能還配合教師,但是會越來越失去耐性和興趣,最后的訓練也會敷衍了事,這樣學生投籃技巧是很難真正提升的。為此,體育教師所設計的訓練內容需要重視趣味性原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投籃訓練,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堅持訓練投籃技巧。
二、中學籃球教學中訓練學生投籃技巧的措施分析
“投籃”是一個連貫的動作,想要有技術的投籃不僅要關注投出籃球的一瞬間,而是要從準備投籃開始就重視技巧的訓練。下面從投籃的準備階段到投籃的整個過程兩個方面來分析如何對學生進行投籃技巧的訓練。
(一)從投籃的準備動作開始訓練
籃球這項運動已經有很久的發展史了,經過不斷的進化,現在的籃球比賽有較為完整的規則體系。正規的籃球比賽分為4小節,每個小節有15分鐘,在比賽過程中兩個隊伍都可以換人上場,籃球比賽所消耗的體力是巨大的,具有較強的對抗性,因此對球員的個人素養要求非常高。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對抗中為自己的隊伍爭取到投籃的機會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每一次的投籃機會都非常寶貴。為此,投籃的技巧是每一名籃球運動員都必須反復訓練的項目,在中學體育籃球教學中,對學生的投籃技巧進行訓練可以讓學生在打籃球的時候爭取并且把握住投籃的機會,提高投籃命中率。在開始正式的練習投籃準確度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投籃準備動作進行規范,讓學生的接球、傳球、運球和持球方式都比較標準,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控制好手中的籃球。
當學生準備開始投籃的時候,手掌應該是打開的狀態,投籃的那只手掌觸摸籃球,而掌心是不接觸籃球的,手掌需要向投擲方向微轉,整個人的中心要向下轉移,這樣在投籃的時候身體才有足夠的穩定性。為了讓學生對準備投籃的動作標準了解的更具體,教師需要給學生進行示范,同時也可以給學生播放分解視頻配合講解,這樣學生每個需要注意的動作都能非常直觀的看到,自己做的時候更容易做的標準。投籃前的準備出了自身的動作之外,還需要關注對方防守球員的運動走位與自己隊友的就進站位,根據實際情況準確的判讀什么時候是最佳的投籃時機。
(二)對投籃的過程進行訓練
投籃的過程所涉及的身體部位比較多,投籃的球員需要手、肘、肩膀、手腕、腰部和膝蓋之間的協調配合與發力,需要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多加練習,保證投籃姿勢的正確,否則學生在投籃的時候很容易受傷。
首先,需要對學生的下肢動作進行訓練。在投籃的時候,下肢動作的主要意義是保持身體的平衡和輔助發力,通過對下肢力量的訓練,一些學生的彈跳力會得以加強,這對投籃有非常大的幫助。下肢動作主要是蹬與伸,在開始投籃的時候,學生的膝關節是微微弓起的,雙腳穩穩的踩住地面,身體中心前傾,這時候學生需要保證自己的下身非常穩定,積蓄好了力量準備跳起。在籃球比賽中,學生是不會有很長時間做這些動作的,而是需要快速的反應,在短短的一兩秒鐘就可以做好標準動作,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可以進行動作分解訓練,讓學生對下肢動作多加練習,逐漸形成條件反射。
其次,需要對學生的上肢動作進行練習。上肢動作相對于下肢動作而言所用的力量要小一些,在下肢動作完成之后,才會有上肢動作,上肢動作也是整個投籃行為的最后階段。上肢動作是否規范是學生能否命中籃筐的關鍵,通過對上肢動作的訓練,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投籃準確率,對籃球出手之后的運動軌跡也能把控的更好,因此上肢訓練同樣非常重要。在投籃時,學生的手肘位置要保持90度,投出籃球的一只手的手腕和小臂也要保持90度,這樣關節處更容易發力。在投球的時候,用力需要柔和一些,不能用過猛的力氣拋出籃球,不能因為干擾因素而慌忙的投出籃球。上肢動作所需要的技巧性要更強一些,無論是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還是身體素質都是一種考驗,為了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上肢動作,教師可以從力量訓練和技巧訓練兩個不同的方向入手,制定更詳細具體的訓練內容。
(三)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
投籃動作相對于其他需要大量體力的傳球運球等動作的訓練來講,對體力的消耗并沒有那么大,但是針對學生的投籃動作進行力量與穩定性的訓練,這也很容易讓學生感覺到疲勞。為了能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教師所制定的投籃技巧訓練計劃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據學生的體能消耗情況及時調整訓練內容,同時也要讓訓練更精細,對動作要求高一些,讓學生能夠做出標準的投籃動作。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投籃的訓練中獲得樂趣,教師可以盡量采用形式豐富多樣的訓練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在訓練中采用合作訓練的形式來規范學生的動作。在教師講完規定動作之后,把班級同學分成四人一個小組的多個小組,小組中的學生互相監督訓練,在一個人投籃的時候另外三個人觀察他的動作是否規范,如果不夠規范就及時指出來并且糾正。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小組訓練,之后教師對學生的訓練成果進行驗收,看學生是否對教師剛剛講過的動作都能夠做得比較規范了。這樣的訓練方法效率會比完全由教師一個人來指導全班學生高得多,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游戲訓練法等一些現代化的訓練方法,盡量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訓練環境,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訓練方式開展投籃訓練,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完成投籃訓練。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開設的體育籃球教學,目標不僅僅是鍛煉學生的身體,還是對學生的運動精神、協作意識等體育素養進行培養,讓學生可以在校園里快樂健康的成長。投籃是籃球項目中技巧性很強的一個環節,為了提升學生的投籃技巧,教師需要在平時的籃球教學中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同時,體育教師也要做到因材施教,選擇適合中學生的訓練方法和內容,盡量豐富籃球訓練過程,高效率的提升學生的投籃技巧能。
參考文獻:
[1]陸麗紅.籃球教學中投籃技巧的訓練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1):109–110.
[2]王俊峰.高中籃球教學提高學生投籃技巧的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07):6+10.
[3]林光華.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投籃技巧的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19(36):92–93.
作者簡介:朱光茹(1976—),女,漢,江蘇南京人,本科,就職于南京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