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許淮 顧堅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各種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也應運而生,帶給人們更加優良的生活體驗。為此,本文從體育場館資源共享的角度入手,首先分析了“互聯網+”時代特征與意義,其次介紹了當前我國體育場館資源利用及共享服務發展現狀,最后探討了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的必要性及平臺框架,希望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體育場館建設發展,提高資源共享服務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現狀;必要性;策略
體育場館是進行各項體育運動的主要場所,不僅可以為體育愛好者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并且擁有專業的運動器材,有些體育場館還配有專業的運動教練,可以為體育運動愛好者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為此,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全面推行全民運動,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我們需要認識到現階段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現狀,并了解其必要性和作用,以此為基礎積極探索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路徑,盡快完成平臺建設,為體育運動愛好者提供優質服務。
一、“互聯網+”時代特征與意義
“互聯網+”是在創新2.0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新業態,現在我國基本上已經全面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與工作處處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科學技術為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并且一直推動著互聯網形態的演進,催生出更多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互聯網+”具有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以及連接一切六大特征,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實現了行業發展信息化交流和資源共享服務數字化,促進了行業發展轉型和升級。
二、“互聯網+”背景下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現狀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的體育事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尤其是在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領域,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帶來的技術變革和技術優勢,逐漸朝著數字化、智能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發展,產業發展前景良好。但是,受到傳統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影響,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制約著體育場館的升級和轉型,急需找到解決途徑。
(一)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率低
最近這幾年,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提高,并且社會公共體育設施逐步完善,體育場館的數量增多、規模虧大,給百姓日常的體育鍛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率低一直以來都是主要問題,同時也是我國公共體育事業全面發展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1]。因為我國體育場館大多由政府投資興建,主要的功能是用來承辦各項體育賽事,存在重工藝、重競賽的問題,容易忽略體育場館配套設施的建設以及服務平臺建設,所以造成了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體育場館在沒有賽事的時間段內經常閑置,鮮有人進入進行體育活動。
(二)體育場館供需矛盾突出
體育場館資源作為一種社會公共需求,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長,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樣,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了解到體育場館,并且表現出體育運動的追求,同時也將更多的休息時間放在了體育活動中,從而造成了體育場館資源需求量激增問題。與此同時,我國現有的體育場館數量有限、規模也不大,難以滿足大眾群體的實際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同時,體院場館的布局和結構等也缺乏合理性,體育場館資源配置不均衡,制約了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的健康發展。
(三)體育場館經營模式落后
目前,我國現有的體育場館大多數為學校體育場館和政府體育場館,經營模式主要是事業單位模式,很少有企業獨立經營的體育場館,體育場館經營模式比較單一、落后。在事業單位模式下,體育場館的經營方式相對刻板,經營過程十分復雜,涉及的管理人員和部門也比較多,經營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都不高,沒有做好體育場館推廣與宣傳工作,對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構建造成了一定影響,不利其體育場館的服務升級,制約了體育場館資源共享的可持續發展。
(四)缺少專業的資源共享服務平臺
在“互聯網+”背景下,社會群體對于體育場館資源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給體育場館的資源共享發展帶去了良好機遇,同時也將面臨更大、更多的挑戰,對體育場館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但是,體育場館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針對現階段的服務需求和資源供需關系,構建專業的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使得體育運動愛好者不能及時獲取體育場館各項有效的資源信息,只能通過自發組建的QQ群、微信群等交流體育場館資源信息,交流效率較低。另外,在現有的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上,智能化水平不高,沒有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務平臺,整體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三、“互聯網+”背景下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必要性
(一)滿足百姓體育鍛煉需求,促進全民體育發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可以妥善解決場館資源供需之間的矛盾,滿足百姓體育鍛煉的現實需求,為人數眾多的體育鍛煉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活動場所,并且創造了一個自由交流和選擇的互動平臺,有助于全民體育快速發展。在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完成以后,廣大群眾均可以通過平臺實時了解各項體育賽事信息、場館信息,以此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運動愛好等選擇適合自己的場館,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廣大體育鍛煉愛好者可以足不出戶的體會到體育場館的各項資源共享服務,就近使用體育場館,節約出行成本,提高體育鍛煉積極性。
(二)加快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體育場館資源共享平臺的構建需要把握好體育產業的發展大方向,并且僅僅抓住體育產業發展特點,積極響應國家對體育產業下達的政策優惠和制度支持,進而找到適合體育場館經營發展的管理模式,加快體育產業的轉型升級,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在“互聯網+”背景下,體育產業結構和公共服務體系都出現了很大變化,體育產業內各個生產部門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必須優化配置體育場館資源,及時發現并解決體育場館資源共享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加強體育產業結構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聯,鼓勵群眾參與,推動體育產業持續發展。
(三)提高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率,推動體育場館快速發展
體育場館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標是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率,體院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構建可以在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吃撐下,實現體育場館資源的公開、共享以及無障礙傳遞,將體院場館資源實時的提供給廣大體育鍛煉愛好者,同時可以及時獲取大眾的需求信息,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率,推動體育場館快速發展。在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以后,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場館信息,包括功能情況、使用情況、人數數量等,以此根據個人需求選擇合適場館,避免人數過多和過少等極端情況發生,實現體育場館的多功能和現代化發展。
(四)規范體育運動培訓市場,推動體育強國進步
在傳統的體育培訓模式下,各種體育培訓機構層出不窮,但是由于缺少足夠多的專業場地,培訓教師的水平和素養也參差不齊,再加上國家的行業監管執行力不足,造成了我國體育培訓管理亂象。在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完成以后,可以作為體育培訓市場的監管手段,動態監控和反饋體育場館的運營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同時也為體育培訓提供了更加寬敞和專業的訓練場地,有助于兩者的聯合發展,促進體育培訓朝著系統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推動體育強國進步,為我國的體育事業儲備更多的優秀人才。
四、“互聯網+”背景下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框架
(一)個人信息系統
從體育場館資源利用情況來看,以個人或者家庭為主的小型團體是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的主要對象,并且逐漸朝著大眾化的方向發展,體育鍛煉人數逐年增多,對體育場館資源需求也不斷增加。為此,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構建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基于用戶的個人信息系統,錄入體育鍛煉愛好者的個人信息,并且對其進行識別和管理[3]。體育鍛煉愛好者需要通過平臺填寫真實的個人信息,完成身份驗證,存儲在平臺的數據庫中,便于今后登錄的自動識別。在統計和整理完個人信息以后,體育場館就可以實現對體育鍛煉愛好者的集中管理,定期推送體育賽事消息,顯示體育場館使用情況等,供體育鍛煉愛好者根據實際需求自行選擇。
(二)GPS定位系統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GPS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去了極大的便利,尤其是汽車和手機定位方面。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構建對GPS技術和系統的應用需求也十分強烈,GPS定位系統的運用可以使得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運行效率更高、使用更加便捷。體育鍛煉安好這可以通過GPS定位實時查看自己周邊的開放場館,了解體育場館具體的位置信息和功能等,幫助廣大體育愛好者足不出戶瀏覽體育場館資源信息,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場館。同時,GPS定位系統可以將體育愛好者和場館位置進行聯系,并根據用戶選擇規劃最合理的出行路線,節約出行成本,提高平臺網絡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資源控制系統
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構建需要創立完善的數據模型,進而對收集到的各種數據信息進行全面分析、整合,并實施驗證和處理相關有效信息,組建為一個完整的資源數據庫,包括用戶個人信息和場館資源信息等。資源控制系統的完善可以實現體育場館資源和社會公共信息的正常流轉,搭建出一個運行通暢的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根據用戶實際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以此滿足不同用戶的體育鍛煉需求[4]。同時,該系統的構建有助于對平臺數據進行管控,尤其是在體育場館的運營和收費上,可以根據當地消費水平和物價情況進行統一定價,并智能分類體育場館,提供預約服務等,提高資源利用率。
(四)資源管理系統
資源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體育指導員信息、體育場館設施信息、賽事信息以及全面健身活動信息等,是針對所有體育場館資源打造的專業管理系統。體育愛好者可以通過登錄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使用資源管理系統瀏覽各種自己需求的體育資源信息,并動態了解體育場館的運營情況,例如管內人數、體育設施占用情況,賽事舉辦期限和場次時間等,進而根據個人需求和興趣愛好前往相應的體育場館進行體育鍛煉或者觀看體育賽事。在該系統應用下,體育場館資源的利用率更高,并且不會出現空館或者擁擠等極端問題,實現體育場館資源利用最大化。
五、結論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滿足百姓的體育鍛煉需求,而且可以加快體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資源利用率、規范體育培訓市場等,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為此,我們需要立足于實際,全面分析并研究現階段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的現狀,并從具體問題出發找到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的主要路徑,采取有效策略進行構建,提高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水平,促進全民體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韓開焱,王勤.互聯網+高校體育場館平臺共享與推廣與阻礙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23):52–53.
[2]邱艷平,戴志鵬.基于“互聯網 +”的學校——社區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共享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008(23):200–202.
[3]宋科偉.“互聯網+”背景下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構建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9,41(06):1–5.
[4]馬妮.“互聯網+”時代下體育場館運營思路探討[J].武術研究,2019,004(0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