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與教育現代化的不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出來。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樹立的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德育教育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要充分認識到,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萬不可操之過急,應當以長遠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看待。
關鍵詞:小學階段;德育教育;多元化目標;立足客觀實際;運用信息技術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學生的德育教育成為廣大師生普遍關注的重點。俗話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恰恰強調了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一個國家信用的重要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往往只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提升而忽視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這猶如鳥失一翼,是教育的缺失。因此德育教育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一席之地,為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發揮自己的才能保駕護航,也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新時期德育教育應當具有多角度目標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德育教育更應當成為學習生活中的“必修課”,而不應當是選修課。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從多角度分析德育教育的可信性,制定多角度、深層次、多元化的德育教育目標,在提升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同時,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1)引導學生待人以誠,積極進取
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開展工作始終圍繞學生展開,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相處時應當以誠相待,不欺瞞、不哄騙、開誠布公、胸懷坦蕩。除此之外,還應當注重學生進取精神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進取精神,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的雙提高。
(2)培養學生的高雅情操與審美意趣
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就是學生高雅情操與審美意趣的培養。應當在開展德育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積極發現生活中的美,將“美源自生活,又體現在生活之中”落在實處,并且產生實效,從思想上和興趣上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實事求是的人、一個志趣高雅的人,達到培養學生的高雅情操與審美意趣的目標。
(3)引導學生鍛煉強健的體魄與樹立堅韌的信念
從多元化的角度來看,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不僅僅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還應當具有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都說明了強健的體魄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在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新時期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方略
(1)立足客觀實際,進行德育教育
接受小學教學的學生思想道德素養處于萌芽時期,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缺乏客觀的、準確的判斷,這也就為教師立足客觀實際進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可能。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立場,以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的態度進行德育熏陶,在面對某件事、某個人時,引導學生能夠以客觀的態度與理性的認知去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樹立實事求是的理念,為學生系好人生道路上的第一粒扣子。
(2)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德育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德育教育的形式也發生了相應的創新,從傳統意義上的語言表述轉向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教育。在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開展德育教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其“聲情并茂”“視聽結合”“情景交融”的獨特優勢,向學生展示一個動態化、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情境,增強學生的代入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播放德育教育視頻入手,讓學生從視頻中感受德育教育的精神,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引導者是教師,主體是學生,只有明確了主體是誰才能夠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德育教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對于德育教育而言這個教育理念仍然適用。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對學生說了些什么,這只是理論方面,真正的德育教育效果還應當從學生的實際行動方面去驗證。學生經過德育教育之后,在實際生活的實踐中如果能夠以高尚的思想品質與行事作風處理問題,并且能夠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則說明德育教育是成功的,如果學生依舊我行我素,則說明德育教育有待完善。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十分需要創新性的德育教育觀念,科學化、現代化的德育教育思想。在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基礎教育學科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在此過程中積極落實多元化、科學化、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的德育教育目標。爭取德育教育的開展與當代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相一致。在此過程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促進各項德育教育措施落到實處、產生實效,保證德育教育在小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得到深入、細致的貫徹。
參考文獻
[1]阿卜杜艾尼·尤努斯,沙米拉·阿布里米提.小學德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研究[J].赤子(中旬),2014(02)
[2]孫宏坤,吳福貴.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育[J].新課程學習(中),2014(02)
[3]孫宏坤,吳福貴.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育[J].新課程學習(中),2014(02)
廣東省興寧市羅浮鎮浮南小學 王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