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民
【摘 ? ?要】體驗性學習要求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和應用,在體驗中感受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教師要想轉變傳統教學的模式,使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拉近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可以具備實際能力,才能讓數學教育發揮出更佳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體驗式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22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和科技進步,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師教學生聽,教育的功能也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多地轉向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而體驗式教學正好契合了這一點,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性思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將探究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
一、聯系生活教學,體驗數學與生活聯系
數學知識是人類在漫長的生活中逐步概括歸納出來的,數學與生活存在著緊密聯系的關系。數學的字里行間透露著生活的氣息,現實中的角角落落也隱匿著數學的身影,數學也常常挺身而出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當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導入合適的實際生活案例,完美地將抽象化知識與具體生活時間關聯在一起時,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形成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長此以往,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充斥了向往,急于去挖掘豐富的知識寶藏,尋求更多的學習樂趣,逐漸培養成愛數學、愛生活的行為習慣。例如,在教學“圖形認識”時,可以選擇游戲拼塔來刺激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要求學生自由拼成喜愛的圖案,在獲得成功的喜悅時,將“學”與“用”融合在了一起。如此,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表達能力的提升,還可以利用問題情境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在開展體驗式教學時,教師可以形象化一些抽象知識,設計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完成教學目標。除此之外,可以帶領學生去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二、開展動手操作,從中獲取內心的體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能讓他們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巧妙運用體驗式學習模式,可以帶領學生熟練掌握眾多的數學基礎知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利用實踐活動課堂,幫助學生經歷接受、體驗、感悟、遷移等學習過程,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教師要多多邀請學生主動操作,給予學生足夠多的動手機會,幫助學生形成理性知識的理解能力,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求知欲與好奇心,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空間。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變化”中,教師可以采用兩個小正方體拼成長方體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對比,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表面積產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其次,教師激勵學生踴躍發表意見:“按照這個方式拼下去,每拼一次,有多少個面消失?”如此,學生能夠從實例中察覺并猜測,最后進行科學的試驗,將整個課堂都交托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很容易摘取勝利的果實。此外,引導學生與同伴進行交流探討,多多利用言語來講述自己的學習感受,呈現自我,釋放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望。
三、創設體驗情境,激發學生的體驗意識
心理學研究認為,體驗是一種內在的心理活動,需要通過具體的場景來引發。精心設計真實性較強的學習情境可以有效地開展小學數學的知識指導,鼓勵學生深入探索數學問題的奧秘,切身體會數學的魅力,借助對實際生活的感性知識,帶領學生去挖掘更多的數學知識寶藏,拓展知識視野。因此,(1)站在生活實際的角度創設情境。具有高實用性的數學學科,需要充分與實際生活緊扣。例如,在教學“人民幣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真實的購買商品的實踐,幫助學生切身經歷人民幣的認識與種類,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2)設計游戲情境開展具體化教學活動。進行具體的數學教學時,可以創設活躍生動的學習氛圍,利用形象的游戲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與此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熱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拓思維空間。(3)借助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行數學教學時,思維發展是促使數學學習的動力,利用問題情境來刺激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逐步突破一層層思維壁壘,提升自我。
四、加強教學實踐,加深學生的體驗感受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僅如此,實踐能夠激起人的內心活動,進而產生相關的內心體驗。在具體實施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實踐活動來挖掘豐富的數學知識,汲取知識甘泉,切身感受動手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及時并合理地導入一些教學實踐活動,帶領學生深入探索知識堡壘,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例如,在開展圖形教學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一同動手操作實踐內容,借助手部感知覺來完成對圖形的認識。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充分掌握圖形的相關知識,還可以深入理解圖形的性質與特點。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理解,開拓學生的知識體驗空間,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操作能力。教師也可以利用問題來激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效地促使學生充分理解相關知識內容,還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敢問敢答。開展教學過程時,可以通過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設一個生動有趣、氣氛活躍的體驗式教學課堂,讓學生愛上數學,自主地去探究數學,自由徜徉在數學的知識海洋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激勵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信心。教學實踐證明,積極的內心體驗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數學要點與難點。同時,用體驗來指導學習過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認知能力。因此,體驗式教學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田潤德.談小學數學“體驗”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9(05):95-96.
[2]楊莉亞.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名師在線,2018(28):25-26.
[3]顧正美.農村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實驗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89.
[4]龔若梅.“小學數學體驗式小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操作[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