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朵
【摘 ? ?要】小學語文活動課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活動課并未落到實處,很多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忽視了語文活動課的要求,在內容上即使有編訂也不能盡如人意,不能真正發揮語文活動課的作用。基于此,語文教師應學習現代課程理論,進而認識小學語文活動課的特點和原則,加強落實小學語文活動課的實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活動課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06
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小學語文活動課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活動課的教學工作,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成效。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注重加強課上教學與課下活動的有機結合,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因此,本文將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活動課教學進行簡要的探討,以便大家借鑒和交流。
一、開展小學語文活動課,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目前,雖然小學語文的教學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正在逐漸地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但是由于教學內容、人員和校園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依然無法完全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從而無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具有在內容選擇上豐富且多樣,形式上生動且活躍等特點,所以小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可以得到更多展示和發揮,同時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更好的激發。另外,增加課外讀物的閱讀量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語文的學習有著極強的提升作用。同時,語文活動課的內容相比于普通的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和多樣性,也更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開展小學語文活動課,既增強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又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開展小學語文活動課,有助于小學生開闊視野和素質的提高
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來說,要想讓小學生獲得足夠的語文知識、語言運用的能力以及學生的情操陶冶,僅僅憑借閱讀幾本內容有限的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積極開展語文活動課,依據小學生的個人愛好,開拓學習視野,豐富知識的儲備,提高理解的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審美素質,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完成《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學工作后,教師可以組織“學雷鋒”的主題語文活動課,將課上學習到的助人為樂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充分地運用于實際的生活中,不僅陶冶了情操,又能在學生幼小的心靈埋下高尚品德的種子。此外,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目標就是語文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并且學習質量的提高不僅僅來源于平時的基礎教學,更多的來源是通過語文活動課的日積月累。
三、開展小學語文活動課,有助于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
小學語文的學習是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并通過實踐去證實真理以及發展真理的過程。小學語文活動課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不僅注重語文知識的傳授,更強調了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優勢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所以小學階段的語文活動課理應受到教師的重點關注。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提出的觀點:“就教學而言,課內精讀是主體,課外略讀只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課內精讀是準備,課外略讀才是應用。”這就更加驗證了小學語文活動課的重要性。通過開展豐富的小學語文活動課,學生不但學會將簡單的字詞堆積成一篇好的文章,也掌握了優美詞匯的運用,進而提高文章寫作的質量。同時,小學語文活動課的開展也能提高學生語文運用的能力,發展小學生的語文智慧,如果長此以往地開展下去,小學語文的學習將再也不是一件難事。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建立語文閱讀圖書角,鼓勵并要求學生每周讀幾篇優美的文章,并將優美的詞語、語句記錄下來。然后,在進行課上教學前,利用簡短的時間將學生記錄的內容展現出來。發現和記錄優美語句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也能通過相互間的展現和交流,增加詞匯的積累量,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成效。
四、開展小學語文活動課,有利于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由于傳統教育理念和應試教的影響,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思想還是比較陳舊的,仍然以提高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從而沒有重點關注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長此以往,小學生的思想會受到禁錮,學習和生活也缺少應有的生氣,不少學生感到學習的單調和枯燥,厭學情緒不斷地增長,從而導致語文學習成績的不理想。所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語文活動課,對于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創新精神的培養,課余生活內容的豐富,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進而促使小學生更加熱愛校園學習生活,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各門課程的學習,最終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全面的發展。小學語文活動課可以填補語文教學中的空白期,將單調的學習方式變得靈活多變,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多姿多彩。同時,也能更好地將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這樣不但可以使學到的知識靈活的運用于生活中,也能更好的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所以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也會消除語文學習的抵觸心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積極轉變,也就真的達到了小學教育的理想境界。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強調綜合性與實踐性相融合的基礎課程,有效地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是當下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科學、合理地挖掘、開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內容是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以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孫秀麗.淺談教師在小學語文活動課中的角色地位的認識[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8):96.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08.093.
[2]于春穎.小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漫談[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5):253.
[3]閻玉.淡析小學語文活動課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4):24.
[4]薛彩霞.小學語文活動課的重要意義探究[J].散文百家(下),2017,(9):109.DOI:10.3969/j.issn.1003-6652.2017.09.110.
[5]韓垂棟,王永豐.加強小學語文活動課,促進素質目標的落實[J].新課程·小學,2013,(4):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