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建紅
【摘 ?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同時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高低也將會影響他們在考試時以及做作業時的效率,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過程 ?計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81
計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基礎,因為數學教學十分的復雜,學生不僅需要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對這些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從而來解決在現實生活當中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而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的時候難免都會涉及到相應的計算,學生計算準確率的高低就會影響到相關數學問題解決的正確與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計算能力的培養既是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的基礎同時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部分。
一、牢記書本的數學公式以及相應的理論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想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需要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牢記相關的計算公式以及相應的理論知識,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具體計算的時候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計算。因此,對于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課本上的計算公式以及相應的理論知識則是計算教學的基礎,只有增強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才能夠使得他們對于這些公式變得更加的熟悉,方便他們今后在計算當中的運用。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應當給學生具體的分析每一個計算公式的來源以及相應理論知識與這些公式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這些公式產生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運用一些數學習題的例子來幫助學生加強相應知識點的鞏固。在一些案例具體的講解過程當中,一遍又一遍的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以及對于相應計算公式如何運用的學習。數學的學習是十分靈活的,對于公式的運用也是十分靈活的,所以對于書本上的一些數學公式以及相應的理論知識依靠死記硬背,效率是十分低下的。學生在理解和記憶課本上的相應公式以及知識的時候,應當在相應的例題當中以及課后習題的練習過程當中加深對于這些公式的熟悉度。同時,教師也應該在課堂講解的時候,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堂作業讓他們通過課堂自主練習來及時對這些計算公式進行鞏固。
二、進行大量的計算題練習
俗話說得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知識的學習成果的檢驗都需要在具體的生活當中進行實際的檢驗。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也需要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來對他們的計算能力以及對相應計算公式運用進行檢驗。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除了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之外學生還需要更多的計算題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當中逐步地增強他們對于相應計算公式的記憶、理解、運用。因此,教師應當從網絡上為學生搜尋一些與他們此階段學習相符的一些練習題來增強他們的計算量,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計算不斷地培養他們自身的細心和耐心能力。從而使得他們能夠通過大量的計算練習牢固地掌握計算公式的各種運用方式,達到熟能生巧、舉一反三的效果,也可以使得他們腦海中的題庫得到極大的擴充。同時教師在布置相應計算作業的時候也應當考慮到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布置與其學習能力對應的計算題。另外,教師在布置相應作業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階段,為他們設置階段性的練習題,從而促使學生通過相應的練習呈現階梯性的進步。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小學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的自制能力是非常弱的,他們對于大多數的事情沒有耐心。因為小學生是非常貪玩的,他們希望以極快的速度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以及家長布置的相應任務,從而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玩耍。因此,他們在計算時通常表現得十分急躁,不夠細心,想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數學計算作業。這就會造成學生的計算正確率變得十分的低下,也不能夠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過程當中,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擁有良好的計算習慣,他們才能夠在計算的過程當中逐漸地培養細心和耐心,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性。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當通過具體的講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在解決相關計算題的時候應當帶領學生仔細的進行題目的審查,找出題目當中的關鍵詞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對相應的題目進行審查完畢之后,學生需要在草稿紙上對相應的計算式子進行列舉,列舉完以后再進行多次的核查,確保正確無誤后方可填寫在本子上。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應當準備一個草稿本,草稿本上的計算公式不能夠非常的雜亂而應該條理清晰,方便學生后期對相應計算題進行再次的核算和檢查。只有學生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提高計算的效率和準確性。
四、傳授學生計算的技巧
數學是一門非常靈活的學科,它講究的是靈活多變,而不是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對于計算來說也是如此,許多計算式子往往看起來十分的復雜,其實只要找準它的計算規律以及計算技巧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進行高效的計算。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相應例題的時候,不僅應該告訴學生計算的具體常規步驟,更應該給學生傳授相應的解題技巧。而這些計算技巧的傳授可以使得學生在數學考試的時候,能夠又快又準的算出相應的計算式子,從而保證他們的效率和正確率能夠得到大大的提升。例如,在進行加減計算問題的時候,學生應該把具體的數字進行拆分,把它拆分成幾個較小的部分。把整數部分和具體的尾數部分進行相應的拆分,然后對每一個部分進行口算和心算,最后再對每一部分進行綜合,方可又快又準的計算出相應的式子的答案,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能夠極大地節約在草稿本上進行計算的時間。
總之,想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增強學生對于書本上的計算公式以及相應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促使他們能夠在今后計算的過程當中對這些公式進行靈活的運用。其次,教師也應當為學生安排大量的計算題進行練習,從而幫助學生熟悉和記憶相應的計算公式。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也應當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使得學生在計算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培養他們自身的細心和耐心,從而不斷地提高他們的計算正確率。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當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計算技巧,幫助學生又快又準的計算出相應的答案。
參考文獻
[1]陳莉.“小題”更應“大做”——小學數學習題設計例談[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000(005):32.
[2]張連弟.小學數學計算技巧探究[J].新課程:小學版,No.56(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