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方蕊
【摘? ? 要】幼兒語言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為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語言情景,提供有利于幼兒創造性運用語言的環境,創設家庭化的語言環境,借助一切活動中的語言要素,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及其他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語言? 環境創設?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014
語言環境作為幼兒活動一種特殊環境,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創設適宜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利于啟發幼兒思維,提高幼兒的傾聽和表達能力,激發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學習、探討和交流。有利于鼓勵激發幼兒的表達愿望,從而激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充分展現自我,體驗成功和自信。幼兒置身于情緒感染良好的語言環境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認知經驗。相互協調、民主平等的語言環境有助于協調幼兒之間的相互關系。筆者在此就幼兒園語言環境創設的策略談幾點做法。
一、為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語言情景
1.提供說的情景,讓幼兒由想說到愛說。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把兒童語言獲得看成是刺激→反應→強化的過程。幼兒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形成一種刺激而引發幼兒說的反應。因此,豐富的生活會使幼兒有話可說,有話想說,要為他們創設多種活動區域,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多看、多聽,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使幼兒有話可說,同時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的環境,為幼兒創設說的條件和機會。每周我們讓孩子把自己最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同大家一起玩,進行分享活動,請他們相互介紹游戲中自己的新發現、新創造。
2.發展說的能力,讓幼兒由愛說到會說。班圖拉曾經說過:兒童學習語言、獲得語言,大部分是在沒有強化的條件下進行的觀察與模仿。由于兒童思維具體形象,很難理解詞所表達的抽象概念。在豐富詞匯的同時,豐富其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使模仿經歷感受→理解→運用這一過程,以調動幼兒的主觀因素,使消極詞匯變成積極詞匯。
二、提供有利于幼兒創造性運用語言的環境
1.激發觀察興趣,培養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們注重創設豐富的情景,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激活幼兒想象的思維,激勵幼兒在觀察中大膽地描述自己所觀察到的情景,使幼兒主動、活潑、愉快地去學習和活動。如在開展“動物王國”這一主題活動時,有個孩子提出:我看到書上說還有小魚能吃掉大魚呢!引起許多孩子的質疑和好奇,他們都紛紛回家收集資料。終于,我們在一個孩子帶來的碟片里看到了小魚吃大魚的一幕。接下來我和孩子們一起制作新穎奇特的“小魚吃大魚”的造型作品。
2.學習編兒歌、故事,進一步培養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創造性。兒歌和故事是幼兒園活動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最能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我們可以結合朗朗上口的兒歌和幼兒喜聞樂見的故事,讓他們在創編中培養發展自身創造性的使用語言的能力。
首先,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擴展想的廣度,豐富說的內容。例如,在大班兒童詩欣賞《家》中,我先讓幼兒感知、理解詩歌中“家”的含義,然后提問“除了詩歌中說的家,還有哪些事物可以做家?”有的幼兒說:“高高的大樹,是小鳥的家。”還有的幼兒說:“彎彎的小河,是小魚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蟲的家。”
其次,根據幼兒的能力,提高幼兒想的條理性和說的連貫性。例如,在欣賞成語故事《盲人摸象》中,我先通過圖片、多媒體等相關的情景創設,讓幼兒了解這個故事的起因、內容以及可笑之處,再讓幼兒想象自己就在“盲人摸象”的那個場景中,讓他們運用自己的語言去幫助那些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的盲人,小朋友們紛紛舉手發言,最后我又通過游戲“摸摸我是誰”,讓幼兒蒙上眼睛,摸摸箱子里的小動物玩具,讓幼兒感知玩具的各個部位的特征,推理判斷出是什么動物。這一活動很好的培養了幼兒想的條理性和說的連貫性。
三、創設家庭化的語言環境
家庭化的環境有助于增加幼兒的親切感和信任度,有助于他們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在溫馨的氛圍中學會說話與交流。
1.教室環境——無聲的語言環境。幼兒的教室要干凈、舒適、整潔、溫馨,如布置童趣化的墻面背景、卡通的窗簾、好玩的娃娃房等。環境的創設要注意發揮環境的暗示作用。如在洗手池邊張貼洗手的步驟圖,讓幼兒了解正確的洗手方法;教室里的鏡子可隨時提示孩子要注意衛生;臥室天花板上的星星、月亮,可暗示幼兒很快進入夢鄉……
2.角色游戲——語言練習的環境。幼兒很喜歡玩角色游戲,對扮演角色,學做爸爸媽媽樂此不疲,他們常常把家庭中發生的事或假想的事當作游戲的素材,如學爸爸做事、上班,模仿爸爸媽媽說話,與同伴進行交流。角色游戲營造的家庭化環境為幼兒鍛煉口語、學習語言提供了機會。
3.一日活動——自由交談的環境。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家庭式的環境——教師是媽媽,幼兒是兄弟姐妹,大家平等互助。幼兒在和睦的環境中平等交往,禮貌用語可以得到很好的練習,口語能力也可以得到不斷地提高。
四、借助一切活動中的語言要素
1.利用幼兒的情緒和興趣順勢展開活動,營造一個幼兒可以自主的語言環境。如聽了《小老鼠造房子》的故事后,孩子們對造房子失敗的小老鼠深表同情,迫切想為小老鼠造一所高級的現代化住宅,他們紛紛表達自己的愿望:“我給它造兩層樓的樓房,有漂亮的屋頂、好看的門窗,像洋房一樣。”“我們搬新家了,小老鼠可以住我們的房子。”“小老鼠可以住高層看風景,我可以給它設計電梯。”于是我順勢建議孩子去探索主題活動——有趣的房子。這樣順水推舟很自然的誘導幼兒進入輕松、愉快的學習狀態,讓他們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能說,從而自然地提高語言水平。
2.教師可通過材料的提供讓區角活動成為幼兒自主的語言環境。如:閱讀區擺放多種適宜的閱讀材料和錄音機等。表演區可創設情境化的語言環境,結合著物品操作和故事情節的表演。益智區投放不同層次的益智類材料,讓幼兒在摸一摸、聞一聞、認一認、嘗一嘗的基礎上說一說,鍛煉表達能力。
總之,只有通過多種途徑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發展性的語言環境,才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并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及其他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斯金納.言語行為[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2]梁旭東.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