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天涓
【摘? ? 要】高中生物課程不僅僅包括理論課程,同時還包括實驗課程,在整個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又需要學生具有多種能力,并加以綜合運用,其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掌握理論課程,學好實驗課程都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有著較強的觀察能力可以有效地吸收生物實驗知識,加快實驗的速度,增強對實驗的理解程度。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正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 學生? 觀察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107
在生物教學中,學生需要觀察各種生物體和生物現象,發現其中的變化,找到它們的本質特點,再加上生物實驗課程本身具有的學科特點,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在較快的時間里對各種生物現象有著細致、全面的觀察。因此,學生需要擁有較高的觀察能力,而教師對學生的培養也是學生是否擁有較高觀察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一、激發學生觀察興趣
學生對生物現象進行觀察,不是什么都觀察,什么都進行記錄,而是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現象進行觀察,但個體的觀察行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有可能學生觀察的內容并不是課程中需要觀察的現象,有可能學生不能專注地觀察生物現象,只有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才能獲得需要的觀察結果,然而有些學生對觀察這一事件并沒有太高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對于觀察生物現象這一事情并沒有太多的熱情與積極性。因此,就需要激發學生對觀察的興趣,使他們能夠自主地參與到觀察這一事件中,進而才會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培育學生對于生物的興趣。
在激發學生觀察興趣上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先拋出疑問,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索、探究問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引入競爭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為幾組,看哪一組能夠先發覺出實驗中的實驗現象。但往往這樣的方式方法所起到作用時間都比較的短暫,如何能夠使學生把持住長時間的觀察興趣又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建議教師對學生的觀察行為予以有效引導,一方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凸現教師的引導作用。
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一)驗證觀察法
學生在課堂上先學習理論知識,文字描述結合書本中的圖片對生物進行認識,但這些都屬于理論知識,且學生對生物現象的感覺并不深刻,在具體的生物實驗中往往會出錯。因此,我們可以采取驗證觀察的觀察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到實實在在的生物現象,使得現實現象與書本知識相契合,相互驗證,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比較觀察法
在整個生物課程中,學生能夠遇到許多相似的生物現象,若是單獨觀察它們,而不進行相互的比較,學生較難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些現象。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比較觀察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觀察不同而相似的生物現象。
(三)循序觀察法
這一方法對于新知識點的傳授、較復雜的生物現象以及對基礎能力不好的學生更為合適,先讓學生觀察較為簡單的現象,再一步一步地讓學生觀察較難、較復雜的現象,直至學生完全掌握這一完整的現象。通過循序觀察法,可以讓學生減少學習壓力,提高學習興趣。
三、善于分析思考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在生物實驗中,學生僅僅學會觀察生物現象是不夠的,學生還要學會掌握分析生物現象的能力。教師在教授高中生物課程時,教師準備的實驗最好要契合剛剛上課的課本內容來,依據教材上面的安排和要求來安排學生要進行的生物現象的觀察,一則可以最大程度地使理論知識和實驗相結合,二則可以培養全體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操作能力。學生如果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可以更好地觀察實驗現象,并結合思維能力分析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中所蘊含的原理,繼而開展進一步思考與學習。由此可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既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與分析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鼓勵學生分析思考觀察到的生物現象時,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方面,要在學生大致掌握理論知識并正確操作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去分析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若是實驗本身就不正確,那么分析出來的結論也是錯誤的;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在一旁予以指導和解答,學生難免會遇到棘手的問題,也有難以分析的現象,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指導與幫助;最后,鼓勵學生進行總結,在分析實驗現象之后,將分析的結果進行總結和整理,最好輔以一定程度的記憶,這樣可以做到舉一反三,深刻記憶。
四、學生自主實驗,凸顯實驗觀察主體
學生初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但學生也要學會自己自主地進行實驗,在探索中慢慢習得實驗的要領,在學生不斷地探索中,再結合原本已經掌握的觀察方法,學生反而能夠更好地提高觀察的實際能力。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道路上只能是指路燈,不能帶著他們一路走下去,只有學生自己成為實驗中的主體,他們才能深刻體驗實驗,觀察生物現象,增強自身學習能力。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學生將在實驗中不知不覺掌握觀察能力。
雖然學生能夠成為實驗中的主體,但是這并不意味教師可以什么都不管,恰恰相反,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狀況,學生若是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再者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實驗中去,努力成為實驗的主體,對于遇到挫折的學生,教師更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體,自主實驗,自主探究學習,既能增強學生生物的綜合能力,又能快速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總的來說,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對生物現象觀察的積極性與興趣,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鼓勵學生分析、思考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以及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實驗等方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但教師還要注意學生間的不同觀察能力,循序漸進,實行差異化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較強的觀察能力。
參考文獻
[1]薛志成.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7(26).
[2]李斌武.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