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麗
【摘? ? 要】所謂素質教育是指根據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促進其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教育,這就是基礎教育所研究的素質教育的概念。那么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中學音樂? 素質教育? 實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184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勇于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增強音樂教育的感染力,讓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逐步提高藝術修養,從而為提升音樂學科素養奠定一定基礎。
一、融洽師生關系,營造課堂民主和諧的氣氛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也要求教師能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素質,要擺脫以前觀念:“認為教師就要有威嚴,要學生絕對地服從,如果學生不聽的話,就要對學生進行體罰。”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引發學生興趣的一個要素。正是這種師生關系,造成教師和學生關系緊張,學生的心理負擔很重,被動地、機械地去學習,會嚴重的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控制了學生個性潛能的開發與發展。如果教師能在音樂教學中,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了關心和愛護,給學生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的話,學生會給老師以相應的回報,覺得這位老師很平易近人,慢慢地會喜歡上這樣的教師,連同這位教師的課他也會很愿意上,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濃厚興趣。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教育觀,改變與素質教育不適應的舊觀念。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方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搞好師生關系,教師不僅是要做學生的老師,還要做學生的朋友。對待學生要平等、尊重,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培養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敢說、敢想和求異思維、創造思維的能力。
二、培養自主意識,讓學生積極創造與參與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要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創新精神、自主能力和健康個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欲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緊密地依據音樂教材,改進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進行主動創造和參與到教學中,來使教學活動變得更有情趣性、競技性和表演性,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擺脫以往音樂課的沉悶、乏味和單一的教學“師教生模”的形式。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新模式。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發展,發揮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諸方面素質與個性的全部功能,克服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新觀念,這才是在音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
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讓學生表演、講故事、做游戲、加入打擊樂等方法讓學生能產生學習的熱情,能牢固掌握音樂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掌握音樂的一般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課堂氣氛活潑歡快,學生能比較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也能使教師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時間,讓學生的興致在不知不覺中產生。
三、實施因材施教,鍛煉全體學生的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由于教的班級很多,會遇到不同的班型和學生,不可能所有學生都能按老師的要求來完成學習,有的學生由于受家庭的不良影響而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情緒的低落、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很重,讓課時經常會出現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識,說話、睡覺等。如果教師對他們進行體罰、侮辱、嚴厲批評的話,更會增加他們的厭學情緒,使他們完全失去學習的信心。由于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考慮到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各種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音樂教學中,特別要帶動這些學生,使其產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能主動的回答問題,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消除自卑感,而不是把他們丟在一邊,甚至把他們趕出課堂。教師在教這樣的學生時要給他們充分的耐心和愛心,多讓他們回答那些比較容易一些的問題,無論他們回答是否正確都要給他們以鼓勵和掌聲,還可以獎勵他們一點小禮物,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禮物都會使他們增加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對音樂有特長的學生,教師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鍛煉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采用讓這些學生帶動學困生的方法,讓他們在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起研究,達到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目的。
四、樹立共處意識,充分提高學生的素質
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合作、共處意識的一門學科,音樂最能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情感上的溝通與聯系,它能使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和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使學生通過音樂來提高文化修養,對音樂學習產生一種積極的心態,養成愛好音樂的良好態度,樹立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樹立整體意識。音樂教學中主要是鍛煉學生與他人共同唱歌、共同欣賞、共同討論的能力,所以通過音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共處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依據新的音樂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五、立足教材,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和訓練
對學創新的培養和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創編歌詞。在音樂教材上有一些歌曲要求學生填創歌詞。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作文教學,讓學生自己編創歌詞,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學生自己創作的歌詞進行討論,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這也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讓學生自己創編曲子。在音樂之中,教師可以教一些創作曲子的知識,讓學生大膽創作,然后展開評選,讓學生大膽發表意見,展開爭論。這也是一種創新思維的培養。
3.在音樂第二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中學生由于處在青少年的活躍階段,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喜歡音樂、舞蹈。我們可以利用音樂第二課堂的環境,組織學生自創,自編音樂歌曲、舞蹈、戲劇,讓學生在表演比賽中培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音樂課要結合學生的心理實際,結合音樂教材,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之中,培養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
總之,音樂教育有效地把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實施美育的途徑。音樂教學能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情趣,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也能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
參考文獻
[1]吳敏.論音樂對于中學生心理發展和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J].魅力中國,2019年47期.
[2]姚松華.探析中學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J].北方音樂,2019年17期.
[3]祁廣榮.中學音樂與素質教育[J].未來英才,201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