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姆
【摘 ? ?要】藏族地區小學生受到民族語言的影響,普遍在漢語學習方面基礎較弱,所以在漢語為載體的語文學科學習方面也就存在效率低的問題。本文中我就直接針對偏遠藏區小學語文教學展開探究,談談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實現教學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 ?偏遠藏區 ?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071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和習俗,從而形成了中華文明多樣化的特性。最為典型的就是教育方面,我國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文字,大多數少數民族都生活在較為偏遠的地區,因為受到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外界的溝通較少,在教育方面多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這就導致在當前民族大融合新形勢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存在一定的語言和文化障礙,使得國家統一制定的課程教學無法順利開展。素質教育教學體制進行改革以來,不僅從學生發展方面提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總目標,更從民族共同發展的角度強調少數民族教育的改革,尤其要做好普通話的推廣和漢語語言的教學。
藏族是集中分布于我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之一,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也是一個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民族。雖然藏族居民廣泛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肅等多個地區,但是其語言的使用較為統一,就是藏語,而漢語的普及教育并不廣泛。所以時至今日很多藏民尤其是游牧為主的藏民在漢語學習方面處于缺失狀態,學校教育中漢語課程教學有效性也相對較低。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雖然漢語和藏語同屬于漢藏語系,但是在具體的使用和表達上有很大的區別,在藏語大環境下,藏區小學生學習漢語的難度不亞于學習一門外語。所以在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對于藏族等少數民族的語文教學,我們要針對其教學中呈現的“民族特色”進行教學上的改革和創新,從而做好藏區小學語文教學,達到教學大綱所制定的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構建漢語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說漢語的興趣
對于藏區小學生來說,日常生活都是以藏語交流為主,所以漢語的學習基本依賴于課堂教學。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構建科學、良好的漢語環境,讓學生多說、想說,從而培養學生說漢語的興趣。
首先,在教學一開始,我們要充分結合藏區學生漢語底子薄弱的情況,采取漢語藏語混合教學的方式,給學生營造一個“混合語言環境”,這一步是為了降低學生對于說漢語的抵觸情緒,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過程中對漢語形成正確的認知。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步步增加教學中漢語的使用頻率,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說漢語,最后形成全漢語的課堂。
其次,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塑造活躍的、積極的語言氛圍。藏區小學生對漢語較為陌生,也缺乏學習基礎,所以在語文聽說讀寫的各個方面自然也就存在缺乏信心的情況,進而影響興趣的建立和積極性的發揮。所以教學中我們要采取以鼓勵為主的師生互動模式,及時肯定學生的成長,并且多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進行口語和字詞的教學,從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樂趣,感受到成就感,進而進一步激發學生說漢語的興趣。
二、構建互動、探究式課堂,做好閱讀和寫作教學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小學語文基礎塑造的核心部分。那么針對藏區小學生漢語學習的特點,教學實踐中我們更要注重互動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師生互動。素質教育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教師做好引導,尤其在新知識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而語文教學本身依賴于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學思維和表達能力,所以更要注重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教師作為思想的引導者,在文章情感、內容、意義分析等方面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方向和思路引導,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漢語文學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
其次,針對藏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我們還要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為本,開展課堂探究。例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針對文章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探究,統一答案后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統一闡述;在寫作教學方面,針對寫作主題先展開班級“講故事”活動,讓學生通過口頭表達完善故事情節,理清表達邏輯,從而為有條理的書面表達奠定基礎,同時也通過不同學生的素材和邏輯闡述,實現學生之間的思維交互,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督促學生進行課下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針對所學知識形成能力,然后將所學內容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聽說讀寫四方面都和日常交際息息相關,在藏區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本著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原則,督促學生進行課下實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首先,針對漢語語言的掌握,作為教師,一開始我們要憑借帶有強制性的作業,讓學生習慣漢語語言的練習。就如上文所講,藏區學生在漢語學習上缺乏對應的語言交際環境,那么對于課下漢語交際練習,我們可以通過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形式展開,布置課下漢語交際作業,學生之間進行對話和交流,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同時本著家校共育的原則,做好家長的認知工作,讓學生在課下利用家庭之間的對話和互動做好漢語聽說的練習。
其次,作為教師,我們還可以依托環境和學校資源在課下組織對應的漢語練習活動。例如,針對漢字書寫,可開展課余書法比賽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書寫感受漢字的結構美,同時結合活動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發展歷史,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漢語語言和文化的了解。另外,還可以針對閱讀和寫作開展對應的主題朗誦活動、手抄報比賽等,一方面可以結合歷史實現德育,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活動和游戲中進一步感受漢語的魅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以上就是我針對偏遠藏區小學語文教學所提出的幾點教學改革建議。在少數民族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本著共性與個性統一的原則,做好少數民族語言保護的同時,加強漢語教學,推廣普通話,從而為民族交流、各民族共同繁榮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隗鳳.藏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版),2013(012):70-71.
[2]李惠艷.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探索[J].甘肅教育,200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