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霞
【摘 ? ?要】語文是小學所有學科中最貼近生活的學科,其教學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文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對待生活,對待社會。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更好地貼近生活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希望可以為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生活化教學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117
知識的學習是為了豐富學生的內涵,充實學生的頭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小學語文課本以古詩詞和貼近生活的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其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句子的基本語序,句子之間的邏輯聯系,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會學生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人與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與生活相結合成為語文教學中的新任務,教師要對其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做到知識講解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小學語文課文大多通俗易懂,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是先讓學生讀課文、識字,然后再帶領學生分析課文中的句子及其邏輯,歸納中心思想,這便是教師授課的全過程。但對于學生來說,這種學習過程是枯燥的,容易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甚至產生厭倦,實際的學習效率也是非常低的。因此,教師要改變這種教學方法,建設充滿趣味的課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或者教師與學生的親身經歷作為引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的玩耍狀態轉移到課堂上。之后,教師在教學生學習生字、句子邏輯等基本知識的過程中,還要將課文的基本內容引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基本知識,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內涵。最后,教師要讓學生自己表達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及學習課文的感受,對于學生正確的觀點教師要予以鼓勵,錯誤的觀點要予以引導,不僅要教會學生課本的基本知識,還要教會學生閱讀文章的方法,更要教會學生如何生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例如,教師在講授小學語文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時,可以先詢問學生是否去過圓明園,并讓去過的同學講一講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圓明園毀滅前后的圖片,圓明園產生的背景及毀滅的背景,讓學生對圓明園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感情去閱讀課文,學習知識。最后,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學習感受,讓學生講述他們通過學習文章產生了什么想法,并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這節課的結尾,教師還可以詢問學生的夢想,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引導學生立志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二、培養學生記錄日常生活的好習慣
日記、作文是目前小學語文作業的一部分,在放假前,教師會把日記、作文作為學生的作業布置下去,學生交回作業時,教師用分數進行評判,這種做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實際作用的。學生通常會把教師布置的作業當成必須完成的任務來應付,有時還會在互聯網中搜索一些文章來抄,這不僅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還會使學生形成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及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讓寫日記和寫作文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成為學生記錄生活的方式,而不是負擔。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寫日記的好處與方法,讓學生明白寫日記的意義,從而讓學生主動去寫。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寫日記提供足夠的時間,比如可以讓學生一個星期寫夠三篇,要保證日記的真實性,寫完一篇后及時交給教師檢查。這可以避免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一天內寫完日記,而學生當天沒有新鮮事情發生,而胡亂抄襲的情況。最后,教師在為學生的日記、作文打分時,要堅持形式的多元化,不能只講分數,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與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寫日記是一種習慣,是記錄生活、留住美好瞬間的方式,教師要從小學開始讓學生形成定期寫日記的好習慣。
三、教師與家長相互配合
語文學科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只靠書本上的知識來進行語文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讀、多講。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離不開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相互配合。教師在學校教會學生語文學科的基本知識,而家長則要為學生創造在家練習的機會,讓學生學以致用,更好地接受知識。例如,當家里購入一件新電器時,家長可以把說明書交給學生,讓學生去研究,并讓學生為家長講述如何正確使用此電器,家長也要對學生的講解進行及時的鼓勵與引導;如果家庭中有老人的話,家長也可以讓學生每天閱讀報紙,并將報紙內容講給老人聽,這種做法既對學生進行了知識教育,還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一舉多得。
家長通過日常的家庭瑣事為學生創造學習的條件,使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不僅有效地配合了教師的工作,還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
四、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分數論已經過時,我國更加注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高分低能成為教學中要避免的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每單元結束都會有相應的實踐活動,教師在每個學期都可以挑選其中幾個實踐活動,帶領學生來完成,更好地將知識應用于實踐。例如,實踐活動“二十年后的家鄉是什么樣的”,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自由談論,表達觀點,并運用繪畫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來描述二十年后的家鄉。這樣做學生必然會產生多樣的想法,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給予鼓勵和表揚,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讓學生成為一個對家鄉有用的人。
五、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生活化的教學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以及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有益的。通過生活化教學,學生不僅學到了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豐富了自己的文學素養,形成了正確的三觀,也能更好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教師減輕了教學的壓力,提高了教學效率,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師要適應潮流,改革教學方法,以全新的面貌投身我國的教育事業。
參考文獻
[1]朱旭紅.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設計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08(15):5.
[2]李沙沙.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