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山云
【摘 ? ?要】美術是一門綜合而豐富的形象表現藝術,在美術課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對美進行多重的感知,以綜合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審美水平,進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藝術理解能力,鼓勵學生充分感受美,創造美的教學目標。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因此在這一時期,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開展美術欣賞,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美術 ?欣賞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39
在開展當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之前,教師要對欣賞教學主要內容進行全面了解,根據學生的層次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學內容。然后,教師還必須加強對學生美術欣賞能力培養的重視,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經驗總結。以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為參考,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進,并在其中增加一些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美術分析和欣賞。在這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輔導幫助,還要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對其進行有效的點評和指導。這樣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能力。
一、以生為本,充分激發學生美術欣賞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美術是一門神秘而豐富的學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先要激發學生美術欣賞的興趣,使學生對每一幅作品都充滿期待,這樣就可以使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保障。同時,美術欣賞屬于表現藝術范疇,因此它帶有一定的層次性,每個人藝術欣賞的傾向性也略有不同。因此,在美術欣賞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做到以生為本,使學生內心真正接受這門藝術,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欣賞過程之中。
在對美術作品進行展示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單純讓學生從畫面上來欣賞,而是可以結合一些趣味故事、輕柔音樂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欣賞氛圍。這樣學生才可以充分地、多層次去體驗作品的藝術魅力,由此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解讀作品,而且可以深刻領悟作品中蘊含的內涵。美術欣賞的過程生動而豐富,加深學生對作品的主觀感知,從而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生活化教學,促進小學美術欣賞課開展
對美術作品的欣賞,除了在課堂上可以開展之外,在生活實踐中也可以廣泛開展。因此,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美術欣賞興趣,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進行一些多元化的欣賞,從而使美術欣賞活動更加形象化、直觀化。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一些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的美術作品,如萌趣的毛線作品、麥稈畫,還有用紙杯做的一些美術作品畫,用易拉罐制作的一些美術作品,使學生充分感受美術的多元性,并鼓勵學生動手創作一些小的作品,從而對美術欣賞產生更加直觀、形象的認知。另外,讓學生借助爸爸媽媽的手機,記錄和捕捉生活中的一些作品。如甜品店門口的一個萌趣形象,咖啡店墻壁上的一幅簡單作品,KFC架子上的一個汽車模型等,都可以成為精彩生活中的一些亮點,讓學生對這類作品進行有效的記錄和捕捉,也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審美認知。
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升欣賞能力
美術欣賞是學生感受美術作品內涵、體會美術作品精神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轉化美術情感、釋放美術思維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班級中學生美術水平的差異,充分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班級的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將小組的學生人數控制在6至8人左右,確保每個小組中具有1至2名美術成績較好或能力較強的學生。結合學生層次為其設置分層欣賞任務,或根據教學進度安排一系列的實踐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各種途徑和渠道來進行美術欣賞。例如,在進行“中國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在課前搜集一些以“龍”為主題的美術作品,在小組內進行欣賞和討論,并在課堂上展示本小組的課前欣賞成果。然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龍的起源資料,引導學生觀看龍的雛形期、夔龍期、應龍期、黃龍期等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如新時期時代的玉豬龍、商晚期和西周的夔龍紋青銅器、漢代的龍紋瓦當、云龍紋葵花鏡、龍袍、雕龍玉璽等。讓學生思考“中國龍具有怎樣的意義?”“龍形象的變化代表了什么?”“龍有哪些動物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歷史和美術的角度進行欣賞,并通過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來解決相關問題。在教學結束后,可以讓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了解中國龍剪紙、九龍壁、竹籠、龍王廟,并對相關作品進行欣賞,也可以讓小組學生以“中國龍”為主題進行美術創作。
四、個性創作,培養學生的自主欣賞能力
在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強硬地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灌輸給學生,而是要注重讓學生主動欣賞美術作品。讓他們講出自己心里的想法,與教師有效互動。在積極的學習探究中,讓學生逐步掌握美術欣賞的有效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帶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進入到一個更高的水平,而且可以在互動中增強學生對美術的全面性認知,防止學生對美術欣賞產生生硬刻板的印象。
五、開展多種多樣與美術相關的活動
在征得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同意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班級上的學生帶到附近的美術館,引導學生近距離接觸美術作品。當然,在學生進行美術作品觀看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與該美術作品相關的基礎知識講解,讓學生能夠更為詳細地了解所觀看的美術作品。這種直觀性的美術作品的觀看,能夠帶給學生較為深刻的感悟,讓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產生十足的動力,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了解美術知識。再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一個“美術欣賞大賽”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向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分析最準確的學生即為勝利者,將會獲得一定的獎勵。筆者認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將自己的全身心都融入美術欣賞中,讓班級學習氛圍能夠更為濃厚。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正確認識欣賞教學,調動起學生對欣賞教學的參與興趣和探索熱情,在充滿人文氣息的情境下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認知,利用生活中的藝術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借助信息技術增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美術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嚴韻.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教學新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9(16):132-133.
[2]張金宏.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誤區與對策[J].學周刊,2019(08):154.
[3]孟新國.小學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的新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