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絮
【摘 ? ?要】地理一直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習科目,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初中地理教學方法也應當與時俱進。本文針對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教學理念、方式、形式和學生學科能力培養出發,淺談初中地理教學改革。
【關鍵詞】初中地理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54
地理是一門以人們的生活環境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通過地理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認識。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其中地理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地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改革。本文將提出地理教學改革的建議,希望對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對初中地理教學進行改革,關鍵在于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如果沒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做指導,那么教學改革就無從下手。傳統的地理教學理念與現代地理教學理念有著明顯的區別。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很多教師和學生形成了地理學習就是“死記硬背”的觀念,因此,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只注重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沒有樹立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的意識。現代地理教學要求轉變傳統的地理教學觀念,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學生既要扎實地掌握地理基礎知識,還要能夠對基礎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將地理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對實際的教學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使地理教學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用新的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二、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地理學科是一門研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的學科,因此,地理學習較之于其他學科的學習而言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并非如此,學生對地理學習不感興趣的現象依然存在,部分學生甚至把地理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學生出現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單一性,這也是地理教學中應該進行改革的重點。
教師講課——學生聽講——課后記憶成為多年來學生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能否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地理學習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關鍵在于教師的授課環節。初中學生的自學能力比較弱,理解能力也有限,因此,課堂成為學生獲取新知的關鍵場所,而課堂教學能否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成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
不管是哪一門學科的教學,單一的教學方法往往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因此,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一定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要將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也并非易事,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課堂駕馭能力,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教學要求、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
傳統教學中地理課堂教學都是在教室進行的,這種教學方法雖然是各學科教學采用的主要方法,但是對于地理教學而言卻存在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要進行必要的改革。
很多地理知識都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看到的現象,在大自然中可以捕捉到原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只是在室內學習,雖然地理教材上的知識點在教師的講解下學生能夠理解,但是這種理解既是淺顯的也是不全面的,學生對地理現象的認識受到了課堂教學形式的限制。為了讓學生對地理現象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該組織學生上室外課,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地理學習的魅力。
雖然室外課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有很大幫助,但是在組織學生上地理室外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方面是學生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室外課要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地理知識,自然心曠神怡,但是較之于室內教學,課外教學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意外事件,初中學生身心發育還不成熟,自我保護意識還不強,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安全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地理室外教學并不是讓學生到大自然中漫無目的地游玩,如果學生只是隨意的玩耍,那么將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師在設置室外課時,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比如在講授環境問題這一節的教學內容時,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方法而組織學生有目的地去參觀考察。通過實地考察學生明白了環境污染的原因,并掌握了一些保護環境的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初中地理教學改革過程中,一個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就是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不強。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目的不明確,學生認為學習地理知識就是為了考試,因此,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以考試為出發點進行知識學習,導致學生的應試能力可能提高,而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卻不強,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對地理學科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努力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學過的地理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存環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很多環境問題都可以用地理知識加以解釋,并且通過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夠有效解決一些環境問題。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效掌握理論知識是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人才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將學過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地理是一門內容豐富并且學生易于掌握的學科,通過地理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并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新形勢下要求對教學進行必要的改革。初中地理作為一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科,在教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為了進一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很有必要對地理教學進行改革。就目前的地理教學現狀來看,需要改革的方面還很多,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以新的教學理念作為思想武器將有效的教學方法落到實處。通過地理教學改革,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應用意識,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余成劬.轉變觀念提高素質-新課標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010):37.
[2]黃玉娟.基于素質教育的中學地理教學改革與方法創新[J].科研,2015(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