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 ? ?要】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科目,在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中數學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較多困難,教師的教學也面臨巨大壓力。本文將對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展開研究,以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 ?有效性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13
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不僅能開發智力、鍛煉思維,更能培養推理、聯想、空間想象、創新等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綜合素質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各方面能力,已經成為各個學科開展教學的重要任務。數學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在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頭腦更靈活、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學會崗位相關知識、掌握實踐技能,迅速勝任工作中的各種職責,并且容易比別人做得更出色,從而在工作中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科目,也是各種大型考試中的必考科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考中,數學分數一直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數學成績的好壞關系著學生的命運和前途。對于高中生來說,學好數學不僅是為接受高等教育打下基石,更是奔向美好人生途中的助推器。但與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明顯提升,綜合性更強、難度更大,對學生的理解、邏輯思維和總結歸納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中生在面對困難重重的數學科目時表現得不知所措,慘不忍睹的數學分數更是嚴重打擊了他們學習的信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如學習主動性不強、運用方法不恰當等;另一方面就是教師教學的問題。由于部分教師在教學理念、方式及能力上的局限性,導致數學課堂效率不高、學生對授課內容的吸收率較低等問題,極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所取得的教學成果與課程標準相差甚遠。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對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標準。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有必要研究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學好高中數學。
一、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還沒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習慣于按照固有模式給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喜歡根據個人的思路給學生講解數學問題,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不僅導致課堂內容枯燥,更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已成為共識,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因素。
因此,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夠充分調動所學知識去分析題目、探究問題,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并邀請他們與老師和同學分享。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各種數學公式的印象,要引導學生進行自行推導,搞清楚公式的邏輯推理過程,從而加強理解,提高公式應用能力。
二、開展合作學習,鍛煉創新思維
數學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同一個數學問題往往存在多種不同的解法,非常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現代教學中,合作教學已被廣泛應用于數學課堂中,用于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效率,不僅能推動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更有助于學生的課堂學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比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個綜合性較強、并具有探究意義的數學題目,要求學生盡力找出多種不同的解題方法,然后將全班同學進行合理分組,并在每個小組中選擇一名數學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讓同學們在小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務。每個小組成員要在組長的組織和領導下積極參與、分析題目要求,從不同的角度、方向來思考問題,找出具體的解題思路,并做好相關記錄。遇到疑問時可在小組內提出,由大家共同討論和解決。最后組長再將所有成員的解題思路進行匯總,代表小組在班級發表意見。
三、加強知識梳理與整合,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
高中數學的綜合性強、知識體系龐大,知識點之間縱橫交錯,并且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對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必須準確地記憶各種數學概念和公式,更要增強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存在數學概念模糊、公式運用錯誤等問題,導致做題時漏洞百出、失分嚴重,影響了最終的數學成績。對此,要加強數學知識的梳理與整合,幫助學生提高做題能力。在每個章節的教學結束后,教師要進行教學總結,選擇一個專門的時間引導學生梳理章節知識結構??梢砸詷錉顖D、網狀圖的形式直觀地呈現章節內容,讓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抓住重點和難點,全面、系統地掌握知識體系。同時,教師要結合考點,對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并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數學題目,讓學生進行分類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印象,培養做題的感覺,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數學存在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在具備數學思維的同時,更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事實上,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好,不是因為自己態度不端正,而是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導致學習效率長期得不到提高,即使自己努力學習,數學成績始終停滯不前、提升緩慢。對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習的效率。首先,要重視學生的預習和復習工作。在正式教學前,要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他們通過預習找出疑難點,以便在課堂中得到解決;教學結束后,要提醒學生及時進行復習鞏固,并通過做題來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其次,要督促學生做好錯題整理工作。在每次的測驗評講結束后,要提醒學生根據聽課筆記整理錯題,在整理過程中反思自己出錯的原因,將正確的解題思路完整地寫在題目下方,并標記出易錯點和難點,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教師要對錯題本進行定期檢查,監督學生按時完成任務。同時,要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習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找教師探討問題,解決數學學習上的疑惑。
想要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教師長期探索和實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并開展合作學習,鍛煉創新思維,還應加強知識梳理與整合,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彭建濤.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67-68.
[2]朱婧.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青春歲月, 2010(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