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
摘要:體育教學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重要課程,中等學校的體育教學要堅持健康鍛煉為目標的價值取向,堅持體育鍛煉為健康的價值取向,把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健康體育鍛煉結合起來,讓學生樹立為了健康和提高國民素質的體育理念。
關鍵詞:體育教學;中專學校;價值取向
體育教學是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必修課,也是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但長期以來,中等學習的體育課一直是活動課,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科學的價值取向。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體育教學必須轉變觀念,堅持健康鍛煉的價值取向。
一、端正健康鍛煉的價值取向,變單一的“體質鍛煉”為“健康第一”,實現體育技能與身心健康的和諧統(tǒng)一
我們必須要思想上正確認識體育的本質與價值,堅持體育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堅持體育教學價值取向的與時俱進。具體而言,我們必須做到:(1)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目標,以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特征以及健康需求等為依據來設計教學和展開活動。(2)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是擁有鮮活生命和主體意識的“人”,而不僅僅是體育教學作用的對象。因此,體育教師要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有意識地淡化教師的知識、技術權威,創(chuàng)設活動型教學情境,使學生真正成為體育學習的主人,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我們尤其要按照《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在新時代,我們賦予體育課程與教學新的內涵與任務,體育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健康第一”和“健康促進”的理念是無限的。體育教學必須通過創(chuàng)建先進的體育文化,涵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使學生終生擁有健康、享受健康和幸福生活。(3)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理念必須堅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在體育教學實踐中不應有“差生”和“優(yōu)生”的分野。對于同一運動技術,不同的學生因個體的身體基礎、氣質類型等因素的差異,其領悟的速度及最終掌握的結果會存在區(qū)別。我們不能用同一尺度來要求不同的學生,何況體育技術的學習是生命發(fā)展服務的,體能“達標”并非唯一目的,也未必意味著身心健康,體育教學理應注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快樂感和欣賞運動的美感,領悟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更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其實,在體育知識技能和各種體育技術的訓練之中,都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價值與科學精神,是我們體育教師應當充分挖掘與發(fā)揮的。這正是學校“立德樹人”神圣使命的集中體現與根本要求。
二、確立體育教學必須堅持學生健康成長的價值取向
寓教于樂,從“苦練體育”轉向“快樂體育”。長期以來,我國體育教學深受傳統(tǒng)“師道尊嚴”的影響以及推進“軍事化的體育教學”,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師生關系等級分明,成為了領導與被領導、控制與被控制的主客二分關系。體育教學往往采取的就是“傳習式”教學模式,以傳授一些競技運動技術為宗旨,單純講解與訓練技術動作要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號施令,學生只是聽命于教師指令,機械模仿,被動接受訓練。對于那些“不聽話”和“動作遲緩”的學生,我們有的教師輕則訓斥,重則體罰或變相體罰。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對于體育技術的學習毫無快樂可言,形成了學生精神緊張、肉體受累的“苦練體育”。“天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成為了體育勵志教育最流行的名言警句。在新時代,健康中國視域下的體育教學理念更新必須遵循學生健康成長規(guī)律,寓教于樂,變“苦練體育”為“快樂體育”。為此,我們必須做到:(1)從學生情感入手,積極引導學生端正學習動機,發(fā)揮學生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參與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快樂,感受體育鍛煉對于促進身心健康的益處,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習動機,熱愛體育運動。當然,快樂體育教學理念主張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非是學生“喜歡什么就學什么、愛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快樂主義。(2)寓教于樂,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在玩中增強體質、促進健康。例如,我們可摒棄單一、枯燥的體育技術概念講解與訓練,采用分組對抗的形式,使學生通過競賽而獲得成功的喜悅,或總結失敗的教訓,從而領悟體育技術要領,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則意識、合作意識、公平競爭的意識,樹立勇敢頑強、積極進取、挑戰(zhàn)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勝不驕、敗不餒,形成正確的價值追求和良好的精神風貌。(3)身體運動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體育教學的基本特征就是實踐性。我們要實現從傳統(tǒng)的體育知識技能型課程向活動型課程的轉向,在教學的方式上,要改變以往單一“身體練習”教學方式,靈活采用多種形式的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喜歡體育活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狀,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三、體育教學必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著眼于“健康行為”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從“技能訓練”轉向“素養(yǎng)提升”。體育教學必須貫徹和落實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課程核心素養(yǎng)以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例如,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以及“健康生活”,都會對體育教學產生制約與影響作用,是體育教學理念更新的直接依據。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其中“健康行為”就是指“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綜合表現,是改善健康狀況并逐漸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關鍵”,其具體要求就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校內外的體育鍛煉,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逐步形成鍛煉習慣,掌握健康技能,學會健康管理;情緒穩(wěn)定、包容豁達、樂觀開朗,善于交往合作,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強;關注健康,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狀況,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這些新理念與新要求,就是體育教師在新時代必須努力實現的目標與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
參考文獻:
[1]魏斌.關于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的綜合探討[J].吉林教育,2015(07).
[2]錢志強.淺談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的改革[J].才智,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