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水
【摘? ? 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制度的不斷完善,教學水平質量的不斷提升,我國中小學教學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因此,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的范圍和層次,在一定程度上已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需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當地開展深度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 深度教學? 研究分析? 實踐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140
深度教學是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提出的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理念,它更多地強調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高效地學習所接觸到的知識內容,能夠讓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探索思維得到更好的鍛煉,能夠在數學學習中有更好的收獲。這一教學理念與當前教師所面對的教學要求以及廣大學生家長對學生的高期盼是不謀而合的。因此,筆者在本文中將針對小學數學深度教學進行一定的研究,以期對相關的教學實踐能夠有更好的指導作用。
一、打牢基礎是教學前提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其實學習也是一樣的,只有將基礎知識掌握好了,才能夠進行更加有深度的學習。否則學生不僅在學習深層知識時困難重重,學習這座大樓也隨時會面臨著坍塌的風險。因此,開展深度教學的前提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必須要牢靠,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開展基礎教學時,必須要認真負責地做好各方面的教學工作,幫學生把數學學習的底子打牢,盡可能地避免學習短板的存在。
那么怎么樣才能夠確定學生的基礎知識已經足夠牢靠,能夠開展一定深度的教學呢?在筆者看來,考試是最簡單也是最為有效的驗證方法。不定時地在教學中開展一些小的考試,檢查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對知識的遺忘程度,以便及時地進行復習,溫故而知新。在確定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到位的基礎上,教師開展深度教學才能夠更加平穩順利的推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才會更有保障。
二、深度教學的尺度要恰當
就當下的教學環境而言,很多人對深度教學這一教學理念的認識是有偏差的,認為深度教學就是要不斷地挖掘教學的內容,學習一些非常生僻、難度非常高的知識。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的,深度教學的尺度需要教師進行悉心把控。就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和小學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而言,深度教學的尺度必須要恰當,不能過于追求教學內容的難度。教學難度過高,非但不能達到有效地培養和鍛煉學生數學能力的作用,反而會揠苗助長,給學生帶去過于沉重的學習負擔和壓力。
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學生能夠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這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就是所謂的最近發展區。經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學習內容,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其超越其最近發展區,使其能力達到下一發展階段。這其實也是跳起來摘桃子理論在教學中的體現,即給學生設定一個可能達到的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一定的努力,實現學習的進步。而這個設定的目標其實現的可能性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教師對深層教學尺度的把握。
三、根據學生情況選擇深度教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深度教學,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選擇深度教學的內容。因為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是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角色,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所展開的,深度教學也不例外。教師在開展深度教學之前,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調查,知曉學生學習的薄弱點,了解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搞清楚學生的興趣點所在,然后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學的主題。
比如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初步接觸一元一次方程知識時,很多學生難以適應這一數學思維,沒有辦法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在教師進行初步的知識講解后,依然沒有辦法很好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時教師完全可以就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展開一次深度教學的專題知識講解,為學生答疑解惑,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這樣,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深度教學的內容,既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又能夠達到有效地鍛煉和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作用,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四、結合生活實踐開展深度教學
開展深度教學,所涉及的數學知識的理論必定會更加復雜,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的難度也會相應加大。然而,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理解水平還是比較有限的,要想在深度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快速地、充分地掌握好這些數學知識,還是比較有難度的。對此,教師應當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這些更具有難度和深度的數學知識。結合生活實踐開展深度教學,就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教學措施。通過將有一定難度的數學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能夠讓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的具象化,物化之后的知識能夠變得更加的具有形象感,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加的容易。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掌握好這些數學知識,從而更好地實現數學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
五、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地激發
在基礎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就非常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因為有興趣學習才會主動,主動了才會有更好的學習狀態,學生才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而深度教學,更加需要學習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因為當學習的知識和內容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難度,單純地依靠教師的指導和介入是很難完成學習任務的,即便勉強完成了,學習的效果也是比較有限的。但是如果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的局面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有了學習興趣之后,學生就會進行主動的學習探索,在學習之中化被動為主動,這對于提高深度教學的效果而言,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在很多人看來,在中小學生減負的呼聲四起之時,筆者提出深度教學這一理念,并且對此展開一定的研究和實踐活動,是與現階段的教學趨勢相違背的。其實不然,在筆者看來,中小學生減負和深度教學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這兩大教學理念之間或許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它們完全是可以并行的。筆者堅信,如果能夠在教學中實現這二者之間的有效平衡,小學數學教學一定能夠迎來一個全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申彤.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000(010):8.
[2]周麗群.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探索與培養——小學數學教學探索與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