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敏芳
【摘? ? 要】小學數學教學與高年級數學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都比較差,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學者的教學壓力。結合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來看,大部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都比較傳統,已經無法適應我國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所以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顯得很有必要,對生活情境進行利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情境?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7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的“灌溉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抵觸心理,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導致數學課堂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應當將數學與生活建立密切關系,要求教師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建立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把生活情景運用到教學中,讓小學數學生活化,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
一、融入生活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意義
數學知識抽象、邏輯嚴密,應用也非常廣泛。同時,小學生因為其自身年齡上的限制,在認知能力、注意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想象力上都存在不足。這些原因都會讓小學生很難提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畏難情緒的產生,這就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提出了挑戰。生活化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改善開辟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必須要突出課堂教學的“生活性”,這將能夠讓數學知識的生活意義得以凸顯。
在將小學數學融入生活的過程中,因為教學活動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所以生活化的教學可以更好地改善教學質量。
小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的數學知識。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實際的生活內容來進行講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是非常有利的。在上小學之前,學生對各種基本的數學符號和一些概念都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數學融入生活中,有助于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可以讓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將數學語言用生活化的語言來進行表達,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反過來,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知識,并通過發展的眼光對學生進行培養,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并且在學習了解的過程中養成舉一反三的習慣,從而在之后的學習中能夠獨立地進行學習。
二、簡化數學教學語言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差,所以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語言也不能過于復雜,結合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學者所采用的教學語言比較多樣,這就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簡化教學語言不僅有利于生活情境的建構,更能為教學者的教學工作創造便利,譬如教師在對“年、月、日”的概念課程進行講解時,一定要注意簡化自身的教學語言,否則就會加大教學工作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詢問學生今年是哪一年,并且詢問學生自身表達時期的習慣,最大限度引起學生的共鳴,通過這些簡單的問題和表達方式能讓學生對相關概念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
三、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提供生活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提供各種日常生活的素材,并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教師為學生創建公交車上下車的活動場景,選取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生活素材,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列算式,從而引出加減混合運算,深化其對加減混合運算的理解。又如在進行“長方形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轉變思維方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對長方形進行剪拼,通過對以往數學知識進行推導,最后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探究過程中,每個小組都提出了不同的算法:有的小組嘗試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通過先求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再求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有的小組運用剪一剪的方法,先將長方形剪成兩個三角形,通過求三角形的面積,之后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不僅提高了探索發現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實踐能力。雖然兩個小組的剪拼方式不同,但結果都推導出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利用生活激活學習興趣
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聯系。此時,教師需要架起生活和數學知識之間的橋梁,創設出多種形式的、和生活相聯系的情境。例如,在教學“復式統計表”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可以讓學生去收集生活中的各種資料,如班級中男生喜歡哪些運動、女生喜歡哪些運動等。因為這些資料都是學生自己所收集到的,因此,在制作圖標和分析圖表的過程中他們會很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再如,在學習計量單位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尺子來測一測自己身邊常見的物體,如通過測量課本的長度、自己的身高,進而了解長度單位的概念。平日跟家長去超市購物時,觀察想買東西的重量,以此來了解質量單位千克(kg)與克(g)之間的區別與換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的物體,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思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還能對學生的想象力予以有效的培養,使學生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能夠憑借想象力幫助自己解決更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問題。
總之,生活情境的營造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想要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強:從國家層面來說,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加大扶持力度,為行業發展營造一個較為穩定的外部環境;從教學行業自身來說,要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式,為教學工作的持續推進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何海濱.淺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20(2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