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書
【摘? ? 要】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才能有更多的動力去學習、掌握、應用數學。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應當加強理論層面的探究,并在實踐中有效落實,切實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77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在教學時多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一些教師盡管意識到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卻受到自身綜合素質的限制,并沒有真正發揮教學改革的真實作用,阻礙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我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做出貢獻。
一、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吸引注意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引入多媒體教學能夠為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讓以往沉悶的課堂變得活潑起來。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就是將數學圖形利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快速、直觀地收集到教學信息,這樣圖、聲、文的組合比較符合學生的一般思維邏輯,從抽象到具體,讓學生清晰明快地學習數學知識,構建數學模型,訓練思維。
例如,我們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點一個醒目的紅點,然后這個紅點開始閃爍,幾次之后引出兩條射線,這樣教師可以引入角這一概念,告訴學生這就是角,“角是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學生在直觀感受角的形成之后再理解定義,就可以加深對定義的理解。接著,教師可以讓剛剛延伸出的兩條射線延長并問學生角的大小是否產生了變化?”學生通過直觀的動畫感知之后很容易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無關,只與這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通過這種動畫展示,很容易將這些靜止的概念描繪出來,便于學生找到其中的聯系,多媒體教學本身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教師需要合理利用,提高教學效率。
二、引入生活化教學案例,激發共鳴
生活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來源,教師應加強對于生活意義的探索,通過發掘生活中的素材,讓數學學習回歸生活,確保生活化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因此,教師應當選取正確的教學內容,收集一些有利于數學教學的素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設置教學目標,讓數學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共鳴。
例如,我們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初步認識過元、角、分,也學過它們的換算和表達,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元、角、分,如超市、菜市場、網上購物等通常會用小數來表達,很多學生就不能快速地分辨出物品的價格。對此,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引入生活中的“跳蚤市場”這一概念,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跳蚤市場”活動,課前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一些小玩具、課外書等,事先詢問好這些東西的價格并用小數來表示,接著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利用自己帶來的物品與其他同學的東西進行等價交換。此外,在這種模式之下的學生也會更有合作交流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生活技能,真正地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三、互助合作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數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具有合作學習的意識,對此,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合理組成合作學習小組,每位小組中應當有一到兩個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來帶動小組探討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課堂知識的同時,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們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現在有一個橙子,我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那么每一份我們可以如何表示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進而引出分數的相關概念,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進一步對分數的概念進行解釋。此外,教師還可以將20顆紅豆和20顆黃豆混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10顆豆子,然后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在這個混合物中應該如何表示其中的一份,并與剛剛的4份相比較,有何區別?最后,可以得出:只要可以平均分成4份,不管是什么東西,其中的每份就都可以用1/4表示。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小組討論環節得出該堂課的結論,相比傳統教師傳授概念的方式,這種方式更能符合核心素養所提出的實現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要求。
四、引入游戲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作為天真活潑的一類群體,還具有貪玩、缺乏耐心等特點。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難發現小孩子們對于一些游戲都是無師自通的,但卻對學習疑惑重重。對此,教師們需要把握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在數學教學中引入游戲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我們在學習平均數時,教師可以引入“跳繩”這一體育游戲模式,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6人另一組7人,安排另外的學生統計他們的跳繩個數,最后發現6人組比7人組跳的總數少。這時有同學站出來說,因為每組的人數不一樣所以不公平,但是規則就是這樣。這時有人要說按照每個人跳的個數的均衡來判斷勝負,這就是這堂課所要掌握的內容即平均數的概念,教師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平均數。在跳繩的游戲中學生對評判標準產生質疑并提出了較好的解決方式,在游戲中思考并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當前的教學資源,順應小學生的心理意識形態,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興趣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理解、掌握、運用數學的思維和能力,不斷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孫亞玲.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0).
[2]李珊珊.淺談合理引導課堂討論構建小學數學“活”課堂[J].師道·教研,2019(11).
[3]巫榕萍.剖析怎樣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6).
[4]任先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誘發學生內在需求的研究[J].速讀(上旬),2019(6).
[5]陳麗青.淺談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速讀(中旬),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