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 ? 要】新課改之下的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方法是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才能夠得到結論的。本文針對高中數學這一學科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并深刻了解新課改的要求,結合教學現實,提出有關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幾個方法,希望可以為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借鑒性思考。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數學?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27
隨著新課改要求的提出,近年來教師群體都在不斷探索適合每個學科的教學模式,以達到針對學科類型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標。本文闡述針對高中數學這一學科,通過在校教學的日常以及在教學中針對產生的問題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經過長時間觀察與積累性問題收集,最終形成了自身對于提高高中教學有效性的見解。
一、實現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
不可否認,有效性是教育工作的目標性指南,其內容既包括有效果也包括有效率。針對高中數學學科的特點與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成概念理解、公式應用、內在邏輯明晰與真題熟練度等多種步驟的綜合性教學,故而簡單地針對題目本身的多次熟練作答的意義并不大,要想提高教學有效性,就必須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并且從各類型出題官方給出的回答來看,針對各大型考試的選拔性要求,嚴格控制模板式出題方式,增加考查思維性的題目的數量已經成為一種出題趨勢。這對學生自身基礎知識積累的要求大大提高,沒有模板式題目,多次練題的意義便在于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而非通過簡單的記憶、背誦就可以完成數學學科成績的提升的結果。這才是教學有效性的真實體現,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科需要教給學生的重要技能要求。
二、實現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內涵要求
有效性中所包含的效率和效果概念需要在此進行明晰,這會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一條道路。教學效率是指有限時間內,在課堂中學生實現掌握當前所教學知識的一種程度的情況,并完成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提高。這是在一定的時間性要求下而對教學效果的評估方式。教學效果就是課程教授傳達的成果輸出在學生身上,并在成績或個人能力上獲得提高的部分。在明確以上內容后,實現這兩種內容提升的努力方向便愈發清晰,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更是如此。
三、針對高中數學教學特點以及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方式有如下幾個方面
1.完成教學觀念的更新,實現多種教學方案的綜合評價。教師需要從原有的教學角色中得到解放,不再僅僅是執行者、設計者與開發者的角色,需要獲得強化。只有教師才是最了解學生的,故而課程的設計并不能僅僅依靠總體大綱要求來完成高中數學知識的內容教學。高中數學教師需要轉變傳統型教學觀念,因材施教,創建最為適合自己班級學生學習的教學體系。其中包括的內容有課程設計、目標達成評價、創新程度與成果評價展示性設計。只有細致地完成這些內容的個性化設計,才能夠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大大加強,也達到了新課改對高中數學教師對于教學方案與觀念的要求。
2.總結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全方位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簡單的傳統型注入式教學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并且對學生的吸引程度大大降低,這就勢必要求我們教師群體不斷開創新型教學方法,借助多類型教學工具,來為課程教授增加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引入新媒體網絡資源,如高中數學中的立體幾何類知識點的教授,完全可以實現在多媒體平臺上的拆解、組合,從而幫助學生加深立體感。一些難以背誦記憶的公式,可以通過網絡上一些趣味記憶方法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度,達到有效使用的目的。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可以作為課后學生完成課堂內容鞏固的有效手段,通過小組回憶來共同總結課上的知識點,產生復習的作用。合作性學習的益處在于帶動性與積極性的提升,群體感會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懶惰感、拖延性,每位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也可以對自己所掌握的內容進行鞏固性記憶,可以助力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3.注重課堂導入,完整教學過程。部分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刪減掉課本上最為基礎的引入部分,未能向學生提供預習的時間與強調預習的重要性,導致教學過程處于不完整的狀態,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預習復習環節的缺失,導致知識基礎性內容的掌握不牢固,發散性思維程度不足,僅僅依賴于背題來完成高中數學的學習。形成完整的知識鏈條,不定時地梳理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是高中生應具備的自查能力,但由于良好學習習慣未能形成導致無法將知識系統化,是無法實現題目知識點有效定位的原因所在。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為節省課堂時間,認為課本中的部分內容不重要或是大部分學生是可以完成自我知識消化的,便直接開始講解較為單調乏味的知識點。實際上,如果沒有教師的點撥與基礎知識的重復提點,很大概率上會導致知識點的空洞與不連續性,也會使部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降低,產生困倦厭煩的不良情緒,使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佳。設計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帶來新鮮感可以有效完成教學過程并且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真實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解程度,克服知識盲區也是一種較好的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方式。
4.教師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以學生為主,營造良好氛圍。高中階段學生的能力是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作為高中數學教師的我們不可以對學生形成簡單的固化評價,要抱有相信其潛能的想法來進行培養,這樣有利于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當遇到兩種對知識接受程度有差異的學生時,可以在一種較為平等獨立的氛圍中,使每一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關注與幫助,并且有意識地讓他們組成學習小組,這樣可以幫助實現創新性學習能力的激發和課堂有效性。有效溝通,信息交流,及時反饋等方式方法都是實現學生主體化、教學環境健康化的正確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有利于我們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教育的最終意義依舊是實現對社會的貢獻,有效性必然會成為今后有關課堂相關問題討論的熱門內容。總結以上內容,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學作為一種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成績有效提升的科目,它的難度系數是較高的,在這樣的教學現狀之下,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通力合作,才會看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這需要時間的積累與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在一些硬件技術與教學水平、經驗的支持之下,彼此心靈的溝通與和諧的教學氛圍也是教學有效性提升不可缺少的部分。
參考文獻
[1]屈清勇.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好家長,2017(021).
[2]徐新民.淺析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內涵、特征及實施策略[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