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述文
摘要: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的人才培養以及普及教育的工作,需要從義務教育階段就開始進行。事實上,在目前的教學反饋中顯示,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能力較強,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時間充分,合理利用教學時間,采取適當的策略,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更為系統性的信息技術學習。基于此,本文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展開探討,結合初中信息技術學習的特點,說明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策略探討
引言: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實應用需求,結合課本中的內容展開教學的引導工作。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用網絡信息技術能夠對學習形成幫助。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更加具有趣味性的環境中展開相關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并且根據學習興趣設計特殊的課程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向學生傳輸信息技術的應用,將會具有終身性的影響,這種觀念能使得學生能夠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給予充分的重視。
一、引導學生產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在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本教學中,所重視的內容多為基礎性的計算機操作以及應用,這些內容的學習對學生來說較為難以形成吸引力。因此,教師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改善,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展開相關的教學工作。
例如,初中階段的學生對自我的形象較為在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PS技術,對圖像信息進行編輯,使得照片等能夠展示不同的效果,對自己的形象進行調整與修改。這種內容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對信息技術具有充分的興趣。為了使得學生認識到專業的制圖軟件能夠達成的效果,教師可以同步的利用美圖秀秀等圖片編輯的軟件,在教學中進行興趣的引導。這種相互的對比,能夠使得學生認識到專業的圖片編輯軟件與一般的軟件的區別,并且在生活中根據自己的操作能力以及應用的需求進行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在這一階段的呈現,一般與其家庭教育相關,也有個別的學生存在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較差的情況,這是由于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嚴格的限制學生應用計算機。教師對這種情況不能夠忽視,這一部分的學生對信息技術沒有學習興趣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學習信心的不足,不能夠掌握基礎操作的環節。在實際的教學中,就存在一些學生不會使用電腦桌面調節軟件的狀況。教師對這種類型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耐心與關心,引導學生提升基礎操作的能力[1]。
二、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采取的教學模式較為傳統,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對學生端的控制,為學生展示學習的內容,要求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中理解操作的原理,并且能夠學會操作的過程。這種方式的應用,較為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充分的學習興趣。同時,這種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速度太快,一些學生的計算機技術能力不足,難以跟上教師的進度,就會造成學習中的困難。
1、應用微課模式展開教學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對學生的水平有所認識,根據學生計算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微課教學的模式,將需要學習的內容錄制成微課,要求學生進行課前的學習,并且能夠在家中,對學習內容進行相應的練習。這種模式能夠適應于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進度。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就可以擁有更為充分的時間,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展開趣味化的教學[2]。
2、應用游戲的模式展開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電子游戲的興趣較高,教師可以借助于電子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計算機的學習。游戲模式可以由教師進行自主的設計,也可以應用課程中配套的游戲或者是網絡中的游戲,完成游戲學習的過程。例如,在引導學生練習打字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應用填字游戲的這種模式,游戲的模式能夠減少學習中的枯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的興趣[3]。
3、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展開教學
在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習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習內容的難度以及學生學習的需求,應用合作模式展開教學。
例如,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獨立制作一個主題的PPT存在一定的難度。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要求學生不可以套用相應的PPT模板,根據內容的需求進行構建。為了降低學生的制作難度,在PPT的制作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小組中不同的成員負責制作PPT的一個部分。在制作完成之之后,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及制作的水平會有所提升。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制作[4]。
三、提升學習的計算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計算機的用途接觸較為狹隘,一般應用計算機進行娛樂活動,難以對計算機這種機器以及信息技術形成客觀的認知。學生的家長在學生學習應用計算機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觀念。作為專業的計算機教師,要對這種觀念進行改善,引導學生以及學生的家長形成對計算機更多全面的認識。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能夠掌握自由應用計算機的機會,同時提升計算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家長會上,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得家長能夠認識到在生活中學生應用計算機的重要性。例如,在各種計劃的制定中,可以應用計算機中思維導圖的模式,有效地避免計劃制定中的存在漏洞。學生對計算機技術應用形成更為客觀的認識,也就能夠形成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家長的監督中應用計算機進行自主學習[5]。
結束語: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從計算機基本知識點出發,為學生創設良好、開放的教學環境,從而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在當前教學環境下,教師應從信息技術課程的本質出發,在教學實踐中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為信息技術課程創造更多可能,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連弟.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8(02):163-164.
[2]蔡萬宏.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 學周刊,2018(33):32-33.
[3]袁方. 初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幾點探索和體會[J]. 課程教育研究,2019(12):122-123.
[4]沈國燕.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J]. 名師在線,2019(30):89-90.
[5]梁國泰. 如何優化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思考[J]. 電子制作,2015(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