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摘 要:在當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部分地理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灌輸性的教導學生地理知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習興趣較低,很難將學習到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故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更加注重讓地理回歸生活實際,轉換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彰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1]。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地理教學經驗,淺談如何將地理課堂活動回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之中。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回歸;生活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地理學科與其他的學科有所不認同,地理學科具有其他學科沒有的價值性,像科學價值、實踐價值、綜合價值、文化價值等等,其本身還有諸多的特點,像位置特點、區域特點、生活特點和實用特點,故此,地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需要體現地理教學的價值還要突出其優秀的特點,同時教師也需要將地理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讓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加深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了解程度[2]。
一、鼓勵學生實踐體驗,讓高中地理回歸生活
1.利用生活體驗,學習地理知識
大部分人都會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包括學習、工作、郊游、生活,地理書上許多范文都可以在生活之中找到實例、原型,地理知識其實都源于實際生活,地理環境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高中學生年齡階段已經屬于青年階段,他們已經擁有了很多的成長閱歷和個人見識,小部分同學還有著豐富的旅游經驗和天文觀察經驗,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生活現象串聯起學生的地理知識[3]。例如,在已經過去的2020年6月21日的日食現象,教師可以提前通知班級的學生一起進行觀看,在觀看之前可以給學生科普日全食產生的原因,還有它上一次出現的時間,就此機會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各位同學我們知道日全食是太陽、月亮、地球三點一線所產生的天文現象,我希望大家通過這次日全食能夠自主去查找一些日全食對于地球的影響”,并引導學生將此次現象與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進行聯系,復習相關的知識內容,利用生活體驗,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與教師的之間的互動更加具有和諧性。
2.利用地理現象,進行自主學習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性自主學習已經成為當下高中學習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回歸生活、回歸實際的地理教學活動既符合新課改教學要求,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氛圍。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放松對學生的限制,但是也要給與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4]。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為什么市區氣溫比郊區高》地理教學活動中,本章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了解熱島效應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了解陽光的熱輻射。為此,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層學習鍛煉,利用不同的問題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實踐研究。將學習能力強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分為一層,讓他們去實地探究在同一時間,城市地區與郊區地區溫差能夠擁有多大的差距,探討為什么會存在溫差,有什么良好的解決方案;將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分為一層,他們也需要實地探究在同一時間,城市與郊區為什么存在溫度差異,而他們需要從多方面探討“熱島效應的危害”;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分為一層,這層同學也需要進行實地勘測,但是在勘測之前教師要給他們進行知識梳理,幫助他們了解本課的基本知識內容和教學重點,為學生構建計劃思路,而后去調查市區溫度與郊區溫度差異是多少。將學生進行分層實踐調查后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發揮自身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較差學生再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務以后,可以繼續探究學習能力一般學生面對的問題,這樣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都能夠保持一致,教學內容也更具階段性。
3.了解學生興趣,傳授趣味知識
高中地理教師若想將地理教學回歸實際生活,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善于使用“填鴨式”教學方法灌輸高中學生地理知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往往處于被動地學習地位,學生效率較低且課堂氣氛沉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多于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樣的上課方式,了解學生的個人喜好,從學生的興趣愛好總結出有效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安排教學任務和教學模式[5]。教學課堂的對象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正視知識傳播的途徑的重要性,降低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抵觸情緒。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山地的形成》地理教學活動中,本章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褶皺、斷層的概念,認識到褶皺山和斷塊山形成過程,進而了解火山的演變過程、結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內容,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詢問學生對于地理教學的意見,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地理太復雜了,很多東西我們都沒有見過,假如我們能夠親眼見識就好了”,教師聽取了這名同學的意見,將原本的圖示教學模式更改為模式教學模式,準備五套獨立的地質模型道具。在開展地理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五組,每組人數大約在4~6人且學習能力較為均衡,教師需要在每個小組之中選取一名有責任心組織能力強的學生,讓他擔任組長負責記錄小組學生在探究時遇到的問題,而在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小組組長也需要對教師講解的重點內容進行記錄,在教師完成教學活動后,組長需要檢查每個組員的筆記情況,幫助組員彌補學習過程中疏漏的知識點。通過模型進行可以展示,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地理知識;通過小組學習讓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探究。
二、將生活地理知識搬到課堂,用常識理解難點
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民俗言語、古言詩句、傳說故事等特殊的地理知識,像“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就是提醒農民要注意春天已經到來大家要準備播種;像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指的就是春雨暖鋒天氣;像古代神話故事《天狗食月》,指的是古人對日食現象的觀察。這些詩詞、諺語、神話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教師要學會巧妙地運用,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常識”理解教材重點[6]。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在網絡尋找相應的神話故事或者是傳說,讓學生了解古人對各種天文現象是如果進行描繪的。在戰國時代,人們相信天圓地方,所以把錢幣都鑄造成圓形中間是方孔;在古代人們曾經說地球有九個太陽,是后羿射下來八個,最終人們得到了解救,而在最后還有一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活動,形象、立體地展示各種虛無縹緲的神話故事。
結束語: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師要注重將地理教學回歸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之中,這不僅僅是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也是新形勢下的教學使命,只有將教學活動與生活相互的融合才能夠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高中學習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方式,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擴寬學生的知識學獲取渠道,進而提升高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學芹,孫慧蘭,王忠.高中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培養的思考——以一組高考地理真題講解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6).
[2]熊孟輝.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13(002):126.
[3]肖芳.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3):0116-0116.
[4]馬奔峰.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00(006):P.76-76.
[5]曹新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9,000(004):136-137.
[6]蔡露霞.如何實施高中地理激情課堂教學的反思和探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00(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