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霞
摘要:在高中英語課堂的學習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英語文化素養二者都與文化意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實踐證明,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教授的教學模式十分有助于其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作為教師應當采用各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使其對英語這門學科有更深入的學習體會。本文就如何培養高中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化意識;培養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各個地域的人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溝通,這時就出現了“跨文化交際”?!翱缥幕浑H”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進行交際行為。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語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教師應該把對英語教學的認知從簡單的知識教授提升至文化教育輸出的高度。
一、教師應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對于跨文化交際有著一定的阻礙,不同語言環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等。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往往會習慣于按照自己固有的語言邏輯和語言思維來理解對方話語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造成語言推論錯誤和理解錯誤[1]。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做到對英語語法、詞匯、句式等知識點的講授,更要讓學生了解到本單元所講的內容所涉及到的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老師要明白,僅僅學會英語知識點只是英語學習的一部分,還更應該注重了解中西方文化,知曉文化之間存在哪些不同和相同之處。
例如,在中國如果受到他人夸獎或贊美也要回贊他人或者要自謙說哪里,卻不可以欣然接受,雖然你心里是如此認為,否則會被人視作狂妄自大。而在美國受到他人的夸獎就要欣然認同并表示感謝,如果你自謙的話則會被視作為虛偽。在中國我們對于年紀大的人表達關心常問:您身體還好吧?若是在美國,被這樣問的人會覺得受到了侵犯或者不禮貌的對待,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個人隱私,別人無權過問。
二、教師應提升自身對英語文化的了解程度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想游刃有余地掌握和使用一門語言,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前提,學習方法是有效學習一門語言的保證,語言技能是使用一門語言的前提,而文化意識則是合理得體地使用語言從而達到有效溝通的最終保證[2]。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學生學習一門語言時的文化意識有多么重要,它是順利使用一門語言進行溝通的最終環節。試想,若授課的教師對于英語文化理解和掌握不夠深入,又如何能保證學生對英語文化理解深刻呢?
(一)我國英語教師文化素養現狀分析
我國英語教師的文化素養良莠不齊,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教學目標往往是是短視的,有些老師只是唯分數論,更注重學生能否在一次閱讀練習中找準選項,在一次單詞填空中能否拼寫正確,時態能否正確,而忽視了對語言運用的文化背景的介紹與學習導向,因而學生對語言使用環境的知識知之甚少,也因為老師的引導而很少主動去尋找有關語言文化的知識[3]。其次,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學習輸入型能力的培養,而缺乏對其輸出型語言能力的培養,重視閱讀和聽力的教學卻忽視了對口語交際的教學和寫作的教學,導致學生雖然認識詞匯,會讀文章,但是讓其用英語進行流利的交流或寫一篇條例清晰的文章卻有一定難度。
(二)教師應提高對英語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師是否具備跨國際交際時所需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儲備,這一點十分重要?!敖o別人一碗水,前提是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如果想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并且培養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那么其自身就要做到對相應的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知[4]。如何提升教師自身對英語文化的了解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第一,學校定期舉辦英語教師進行學習交流活動,可以派遣教師出國學習,也可以讓其到外國語學校進行參觀學習。第二,教師在工作之前最好有一段出國留學的經歷,尤其在英語國家可以直接接觸并學習西方英語文化,而且還可以直觀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助于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留學的親身經歷和體會作為與學生分享的一部分,豐富課堂教學,并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第三,沒有留過學,或者本身很少與西方英語文化環境接觸的教師,應該在課前對即將講授的內容查找大量歷史文化背景資料并整理,之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述。
(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輕松掌握文化知識
高中英語教材有著清楚布局結構和內容安排,有助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學習,有助于教師有安排的進行課前備課。如人教版英語教材共分為八個模塊四十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教學主題,涉及話題多樣。每一個主題下都包含了英文閱讀,練習題和聽力,為單元教學提供了大量真實豐富的學習素材。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第五模塊第五單元《First aid》中,該單元主要涉及遇到突發情況,比如燒傷,燙傷等事件,如何在第一時間內采取急救措施以及如何預防危險事情發生。在閱讀部分關于燙傷時采取急救的注意事項,如Remove clothing using scissors if necessary unless it is stuck to the burn.(如果必要時要用剪刀剪去衣物,除非衣物緊貼燙傷處)。Cool burns immediately with cool but ice water. (立刻用冰塊冷敷燙傷處,但是不可以用冰水沖洗燙傷處)。Cover the burned area with a dry, clean bandage that will not stick to the skin. (使用干燥并且干凈的繃帶覆蓋燙傷處,但是不能使繃帶緊貼皮膚表面)。此類措施,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講臺演示,既能便于其他同學理解,也能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印象。
教師對于教材中的每個單元內容涉及的歷史背景,都要進行精心的查閱和準備,尤其對于比較活泛的單元主題,要適當的向同學介紹背景和目前形式。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第五模塊第三單元《Life in the future》. 該單元內容主要內容是對未來新型生活方式和生活場景的想象。在課堂講學之前,老師可以設置討論環節,讓學生用英語自由表達其對未來生活模式的想象,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有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并且能調動英語水平較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這類主題,教師可以也尋找有關未來生活或者科技發展對未來生活造成改變的影片。通過給學生觀看影片,能夠使其切身體會到未來生活方式與當下的生活方式存在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影片還可以選擇國內與國外不同類型,全面立體地向學生展示中西方文化差異性,有助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和在面對不同文化時的欣賞和判斷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語法,詞匯,句式的講解,還應注重學生的口語文化訓練,適當的將口語文化訓練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內容,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讓學生用英語口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五第四單元《Making the news》. 文章主要以對話的形式構成,老師可以先讓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然后請兩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體系以對話的形式復述課文。在學生進行復述的過程中,學生會將書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注重說出的每句話的聲調、語氣和句式結構,從而學生的口語得到提升。并且老師在同學復述的過程中可以指出他口語發音等問題,并測試其對課文的掌握程度。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文化知識是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文化有著其自身的獨特性和變化性。脫離英語文化的英語教學,對于學生準確掌握和運用英語造成一定難度,并且會降低其主動學習英語文化的積極性。因而,教師應該了解英語文化,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適當的改變教學方式和風格,才能做到課堂不枯燥,學生喜歡聽,老師和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小妮.例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策略[J].英語教師,2019,19(19):99-105.
[2]劉義林.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9,19(15):83-85.
[3]孫良寧.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4]陳文煒.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英語課堂中文化意識的培養[J].英語教師,2019,19(0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