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凌鷗
【摘 要】新冠疫情是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旅游業是受其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國內旅游市場經歷疫情爆發期到疫情中后期、再到后疫情時期的重啟跨省游的暑期旅游和旅游經濟步入全面復工復產復業新階段的國慶中秋節假期。為了更好地分析疫情對旅游業產生的影響,正確劃分不同時期階段,探尋不同階段旅游業態的特點與帶來的啟示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階段劃分;疫情防控;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費信心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它的影響幾乎覆蓋了所有產業。旅游業則是受其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為了更好地分析疫情對旅游業產生的影響,正確劃分不同時期階段,探尋不同階段旅游業態的特點與帶來的啟示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疫情爆發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從2019年12月份在武漢市首發,鐘南山院士在1月20日帶著專家組成員親赴武漢參加疫情抗擊工作,首次公開證實病毒存在人傳人的特點。1月23日武漢市封城,但由于春運等原因,500多萬人離開疫情爆發地流向全國。在此之后,國內疫情進入大規模爆發期,長達一個多月。
國家主席習近平做出“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后,文化和旅游部在科學研判疫情與旅游關系的基礎上,自1月24日春節假期首日就開始采取了果斷措施,把工作重心落在“停組團、關景區、防疫情”,及時關閉各類文化旅游場所,停止旅行社組團業務、公眾聚集性等活動。全國旅游活動有組織地應聲而減直至全面停止,探親訪友的游客同比減少量達76%以上。疫情經由旅游活動傳播擴散的途徑被有效阻斷,與此同時,包含旅行社在內的各級各類旅游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承擔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旅游研究院面向城鄉居民的專項調研結果于2月下旬發布,結果表明:多數受訪者對疫情的判斷是“可能還會進一步擴大、但總體可控”;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后穩定一段時間會外出旅游,約兩成的受訪者希望疫情過去后盡快外出旅游。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疫情終將過去,取消的旅行計劃,會在更美時成行。
二、疫情中后期
進入3月,在舉國上下“硬核”防疫措施的幫助下,國內新冠疫情擴散形式得到了有效遏制,復工復產穩步推進。3月下旬各地省級文化和旅游廳陸續發布了允許旅游企業恢復省內旅游業務經營的通告。4月8日,武漢在歷經76個日夜后解除“封城”,中國戰疫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病毒擴散在國內本土得到控制,但海外的蔓延態勢越演愈烈,境外輸入壓力加大。4月7日位于黑龍江省中俄邊境的綏芬河市由于疫情輸入原因宣布“封城”,直到一個月后黑龍江全省恢復為低風險地區。在此期間,中國各地的大中小學生群體經歷在家線上學習,直至4月到5月上旬各地陸續恢復返校學習。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4月28日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趨勢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在疫情初期就想前往自然觀光類旅游景區的網民數量達66.7%,人數占比大于去年的63%。接近三成旅游者預期在疫情結束后3至6個月恢復旅游活動,但旅游者對疫情結束的判斷主觀性較強,不同群體旅游活動的恢復也呈現差異。地區周邊游先行復蘇,省外游和境外游延后復蘇。疫情之下,旅游業線上滲透率快速提升,旅游者通過游記、短視頻、直播等眾多形態豐富的在線旅游內容獲取旅游信息。
三、后疫情時期
后疫情時期,中國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控制局面,防控工作從應急狀態轉為常態化,各地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復工復產復學有序推進,但全球疫情形勢繼續嚴峻。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6日在與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通電話時,首次提到“后疫情時代”一詞。6月11日,在連續56天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之后,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爆發。此后,大連、烏魯木齊、云南瑞麗、青島相繼出現疫情,本土疫情傳播基本被阻斷,但各地小規模流行和暴發還是間斷散發性出現。同時,境外流行對我國輸入壓力也長期存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范疫情反彈任務艱巨。
中國旅游研究院與馬蜂窩自由行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于7月發布了全國首份在線旅游資產指數報告。《2020年第二季度在線旅游資產指數報告》通過統計目的地和景區在線內容的發布、傳播、互動、口碑和交易五個維度的線上數據,對目的地和景區在線資產表現進行綜合評估。報告表明,報告周期內絕大多數景區和目的地主要面向周邊旅游者群體。國內景區景點的在線旅游資產指數排名位居前十的分別為大理洱海、杭州西湖、張家界武陵源、麗江瀘沽湖、桂林漓江、張家界、甘孜稻城亞丁、上海迪士尼、麗江玉龍雪山和廈門鼓浪嶼。綜合來看,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旅游者更傾向于選擇自然風光類景區,一方面,這類景區地勢開闊,以戶外活動為主,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疫情下不得已減少出行的城市人群,也更加渴望親近自然,呼吸山林、河畔的新鮮空氣。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為國內旅游業步入正軌創造了必要條件,7月14日,國家文旅部同意恢復因疫情而停滯長達近半年的跨省游業務。時值學生開啟2020年的暑假生活不久,順應旅游業的現實需要的同時,也預示了行業的回暖。對于防疫部署,文旅部對于景區、旅行社、游客分別提出防疫要求,景區采取“限量、預約、錯峰”措施,控制為最大承載量的50%以內,旅行社把控團隊人數,游客自覺做好個人防護。旅游業經受住了疫情常態化以來的第一次大考,在兼顧疫情防控和產業運行的能力的要求下,穩住了陣腳,同時還體現了很多旅游業在疫情以來的結構性變化。由于出境旅游的停擺,旅游業形成周邊游、國內游的格局。旅游者在暑期表現出了對青海、海南等地的極大熱情,這也應證了這一時期旅游者更愿意選擇自然風光類景區這一傾向。旅游目的地中高品質產品更受青睞,服務有保障的“跟團游”、私密性更好的“自駕游”成為了暑期主要的出游方式。智慧化手段保駕護航,網絡預約、游客流調度、大數據追蹤等為游客的規模流動提供重要支持。
從文旅部最新發布的2020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旅游市場數據可知,全國共接待了國內游客6.37億人次,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同比恢復69.9%。游客接待規模位居前十的省份被別是:廣東、四川、湖南、山東、河南、廣西、江蘇、河北、安徽、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轄市排名20開外,而內蒙、甘肅、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區游客接待排名則較以往假期明顯前移,從中可以發現自然風光類目的地的選擇傾向。在旅游接待方面,景區、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業貫徹落實“預約、錯峰、限流”管理要求,旅游市場呈現“平安、有序、繁榮、文明”的特征。說明依托國內的超級大市場,我國旅游經濟已經步入疫情防控常態情境下的全面復工復產復業新階段,旅游消費信心得到全面恢復,旅游發展潛力全面釋放,旅游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進一步穩固,全年旅游發展預期有望從謹慎樂觀轉向相對樂觀。
【參考文獻】
[1]中國旅游研究院:2020年第二季度在線旅游資產指數報告
http://www.ctaweb.org/html/2020-8/2020-8-7-16-7-41247.html
[2]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旅游研究院主要負責同志解讀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假期旅游市場數據http://www.ctaweb.org/html/2020-10/2020-10-9-9-14-9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