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娜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嚴重威脅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對中國共產黨執政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疫情當前,我們堅定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取得了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這一制度優勢既凸顯了我國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進程中取得的進步,也用實際行動向國際社會證明了“中國為什么能”。
【關鍵詞】疫情防控;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
一、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重要作用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取得諸多成就的重要法寶。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下,凝聚力量,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沒有做成的大事、難事,無論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格局的形成,還是創造的“基建狂魔”的奇跡,都與這一制度優勢密切相關。集中力量辦大事還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破解重大難題的強大力量,它能確保國家在遇到重大危機與挑戰時,發揮強大的資源調動能力和人員組織能力,超越局部利益與短期利益的限制,使全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舉全國之力,攻艱克難。
疫情爆發后,我國充分發揮集中力辦大事的優勢,舉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迅速動員起各方的力量馳援武漢,無論是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與落實,還是醫藥物資、生活用品的調動以及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成、投入使用、“方艙”醫院改造利用的速度、從“人等床”到“床等人”一系列的奇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力量,而這背后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優勢強大的整合力、組織力、執行力。在這一優勢保障之下,湖北省的物資“告急”狀況得到快速緩解,十九省份按照“一省包一市”的模式結對馳援武漢,既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協作精神,也最大限度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在疫情面前,不是湖北一座城在戰斗,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在發揮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將全黨、全國人民的無窮力量匯聚起來,促使我們形成了全面動員、科學防控的局面。從最美“逆行者”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地挽救生命到村委社區的“接地氣”宣傳,再到武漢人民、湖北人民不畏艱難、以巨大的犧牲奉獻精神主動自我隔離,用一座城的封閉,換全國的安然無恙,中華兒女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勠力同心的英雄氣概與多難興邦的大愛之心。
二、集中力量辦大事何以保障疫情防控?
(一)中國共產黨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領導力量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以其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避免了各行其是、各自為政,保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向性與有效性。
可以看到,黨以集中而統一、堅強而有力的領導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證。作為全國人民的大家長,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次疫情給予高度重視,親自指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他審時度勢,根據疫情的發展,先后提出的“堅決把資源集中到第一線”、“集中救治、全力救治”、“應收盡收、應檢盡檢、應隔盡隔”等系列講話為疫情防控阻擊戰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更為身處疫情困擾的全國各族人民吃下了戰“疫”必勝的“定心丸”;廣大黨員把沖在戰“疫”前線當做檢驗共產黨人初心與使命的試金石,率先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不畏艱難、堅守崗位、恪盡職責、破解難題,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基層自治組織之下,眾多的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用暖心的“方言”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向廣大村民宣傳疫情防控,不顧寒風凜冽,堅守在值守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新冠肺炎在農村的爆發與蔓延。可以看出,在此次戰“疫”中,黨旗始終高高地飄揚在全國各地的戰“疫”一線,中國共產黨嚴密的組織性、嚴格的紀律性、強大的號召力得到充分彰顯,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后盾。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保障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在堅持民族特色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借鑒世界人類文明成果,形成的運行有效、科學規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重要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經濟基礎,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物質保障。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既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平占有,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性質。它通過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國有經濟戰略布局、宏觀調控政策、產業發展政策、微觀規制政策、社會管理政策等保持宏觀經濟總量和結構平衡,保重點,補短板,有效防范和克服系統性風險和經濟波動[1]。經過40多年的實踐,我們把社會主義制度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僅保障了各個經濟主體的自身利益,也實現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三者的統一,超越了局部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局限性,使生產力不斷得到解放與發展,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也得以充分的滿足,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加了社會供給,確保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在疫情防控中,我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力量優勢,國有企、事業單位,承擔著建設醫院、疫苗研發等重要工作,把最急需的醫療物資優先、及時地配送到抗疫一線,既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配置,也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同時眾多國有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涉及基礎保障的行業有序生產,供給充足,對穩定物價、穩定民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隨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面臨的意識形態紛繁復雜。加之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思想價值的多元化以及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設。尤其是在此次疫情面前,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唱衰中國,政治化疫情、污名化中國;國內“方方日記”現象,從個人狹隘視角出發大肆渲染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忽視中國在抗擊疫情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利用悲苦、愁悶等煽動民族情緒所引發的一系列的輿情,嚴重違背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些現象的存在加大了疫情防控中意識形態構建的難度。為此,我們更應該堅定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始終堅守社會主義陣地,以一元化的指導思想科學、系統、全面地看待疫情。要始終堅持“兩個維護”,切實做到“四個意識”,深入貫徹黨中央的部署與決策,實事求是,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民群眾,講好中國故事、湖北故事,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凝聚力和指引力,既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滲透,使全國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共克時艱,也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營造穩定的環境,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走樣、不變形、不變質。
(三)人民群眾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力量之源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中國建設發展的各個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終是黨的堅實組織基礎,更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力量之源。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說明,美好生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奮斗與實踐中,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而得來的。
“萬事民為先”,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他突出強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關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關系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事關我國對外開放”“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讓群眾更多知道黨和政府正在做什么、還要做什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3]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高尚的為民情懷,也最大限度地確保了從城市到鄉村,將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凝聚群起來,形成全民戰“疫”的強大格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凡事立足于人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價值追求,就必然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支持和擁護,這是黨執政的根基。在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背后,是全國億萬人民群眾集中力量,共同努力的結果。廣大黨員以高度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舍小家為大家,夜以繼日堅守在戰“疫”一線;廣大新聞記者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入疫情一線,實時報道疫情防控工作;廣大軍人、警察,勇往直前,履行著軍人的錚錚誓言;廣大醫務人員為了守護人民生命安全,不辭辛苦,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搶生命,用生命挽救生命,有的醫護人員生命永遠停止在了2020年荊楚大地的戰“疫”現場,他們不僅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戰士,他們用生命構筑了抗擊疫情、挽救人民生命的鋼鐵長城。在這場全民戰“疫”中,萬眾一心的中國人民詮釋了舍己為人的犧牲精神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更生動詮釋了全國上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強大優勢。
今天,我們正在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前進,我們要進一步堅定制度自信,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不斷在磨難中發展、成長、壯大。疫情縱然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堅持黨的領導,我們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參考文獻】
[1]何自力.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偉大創造[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0(1):93-94.
[2]習近平.胸懷大局 把握大勢 著眼大事 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8-21(01).
[3]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