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然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科學理論也不斷拓展和完善,國家對教育的關注也逐漸著眼于課堂教學,推進課堂師生關系轉型,要讓學生成為信息課堂中主要的參與者,讓學生通過信息課程提高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讓學生能夠跟隨時代的發展,形成良好的現代信息意識,同時,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實用性,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有力的工具。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信息意識;策略研究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的正常運行和發展都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和教育領域的聯合,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更好的效果。同時,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培養方案也逐漸從培養知識型人才轉化為培養全面性的人才,讓學生在學校不僅能夠提高知識修養,還能夠提高綜合素養,更好的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老師在廣州出版社的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現象和查閱資料的方式認識“信息”和“信息技術”,讓學生能夠通過大量的歸納總結,得出最終的結論。
一、培養學生信息意識的意義
現代的科技不斷發展更新,社會面貌也正在不斷地變化,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身邊的事物隨時可能被淘汰,誰能夠掌握新時代的信息技術,誰就更有可能把握時代的機會,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是互聯網時代,因此,具有信息意識并能夠掌握信息技術的人更容易把握機會走向成功,把握自己人生的主導權。信息意識需要學生長期的積累和老師的引導和重視,具有信息意識的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互聯網經濟時代,他們會對信息和互聯網資源具有一定的敏銳度和敏感性,能夠對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有快速的判斷力和辨識能力,能夠更加直觀的預估到互聯網產物的價值,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改善自己生活,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具有信息意識的學生對新時代的產物的關注度會更持久,更容易對新時代的事物產生靈感,創新能力和創造思維相對更高,更容易利用歷史和時代的浪潮實現人生價值。同時,新時代的產物魚龍混雜,會有機遇也會有挑戰,具有信息意識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判斷能力和辨識能力,更容易避開挑戰,抓住機遇,創造或者把握機遇。
二、幫助學生形成信息意識的具體措施
(一)老師要對信息意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首先,學校和老師要看清新時代的發展趨勢,要正視信息技術對學生以后工作的重要性,還要明白培養學生信息意識的作用和價值。新的時代的競爭必然是各行各業的信息的競爭,掌握了信息發展趨勢的人才能夠真正的跟隨新時代發展。信息技術既是單獨的領域,又在各行各業中廣泛運用,發揮著不可輕視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產業的效能和效率。老師是學生的榜樣和學習方向,老師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能夠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老師只有正視信息意識的作用,學生才能夠在學習信息技術時有一個較為認真的態度。同時,現代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并不相同,它并不像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是不變的固定的,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內容要和時代同步發展,要不斷更新教育內容,促進信息技術教育方法的更新。而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重視和對科學信息技術教學理論的研究和思考。同時,老師可以也可以講授一部分基礎信息技術,讓學生能夠提高信息技術的儲備量,提高自身的科學技術修養。
老師在廣東出版社信息技術《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學中,老師要有針對性的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內容,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信息素養進行有針對的教學,老師可以讓學生對信息及其特征進行討論,并進行歸納總結,老師可以通過聽學生的交流加強對學生信息素養的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教學,既能夠讓學生獲得信息技術知識,還能夠活躍氣氛,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信息及其特征,并將信息技術運用在生活中。
(二)生活化的案例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信息意識
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判斷力和辨識力,讓學生能夠具有信息敏銳力,是信息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幫助學生形成信息技術的重要過程。但是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生活知識具有一定的距離感,僅僅通過說教和講解的方式并不能夠讓學生真正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那么形成信息意識也具有很大的難度。老師可以借鑒生活中和學生息息相關的案例,營造自由良好的學習氛圍,設立高效學習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接受和消化信息知識和操作技術。為了緩解學生因為學習枯燥的理論而產生的抵觸情緒,老師可以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案例相結合,讓學生能夠用生活視角來學習和理解現代信息技術,讓現代信息技術課堂具有亮點,讓學生能夠更容易地形成信息意識。同時,老師長時間的講解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的情緒,老師可以增加和學生的互動,讓學生觀察課件提取課堂內容的信息,并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自覺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老師在廣東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的教學中,老師要可以舉“革命先驅——孫中山”的案例,讓學生結合多媒體作品進行自主選材,并舉行具有趣味化的活動,要以多媒體技術作為活動的教學技術基礎,引導學生了解多媒體的制作過程和多媒體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學習利用工具軟件處理多媒體信息的方法和操作。學生可以借助PowerPoint完成本課學習內容,由于學生的層次差別較大,老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較為復雜,可以采取協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
結束語:學生信息意識的形成對學生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和應用程度具有顯著的影響,但是很多教師都并沒有注意到信息技術對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作用,只是機械的教會學生實用性的知識和理論,具有一定的不利的影響。因此,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目標要不斷轉化,要從原來單一知識教學變成多元化的信息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幫助學生形成信息意識,讓學生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掌握新時代中隱藏的機遇。
參考文獻
[1]陳紅紅.激勵性評價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2]金麗琴.高一學生信息素養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6.
[3]羅思苑.農村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