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蔡武德
摘 要:對2018年高考全國理綜卷III物理試卷從知識板塊考查、源于教材題目等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從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教學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已在高考試卷中充分體現。因此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物理教學中應如何開展有效教學,使物理核心素養真正落在實處給出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考物理;統計分析;教學啟示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1]。為了使更多的物理教師能從高考角度了解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的重要性,對2018年高考全國理綜卷III物理試卷進行了統計分析,并且對在教學中如何回歸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給出了一些建議。
1.知識板塊考查的統計與分析
1.1知識板塊考查的統計
將2018年高考全國理綜卷III物理試卷,按照知識板塊、題目、分值和占總分的百分比統計,結果如表1。
1.2知識板塊考查的分析
由表1可以知道,2018年高考全國理綜卷III物理題,力學占總分的50%,電學占總分的35.5%,原子物理占總分5.5%,熱學(選考)占總分13.6%,光學(選考)占總分9.1%。全卷以經典力學和電磁學等學生終身發展和繼續學習必須掌握的知識為主干,配合典型物理模型、真實的實驗情景和物理科技前沿背景設計排布[2]。例如24題考查了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加速、磁場中偏轉的經典模型;22題考查了測量反應時間的實驗,體現了物理知識在真實情景中的應用;15題結合科學前沿以探測引力波為背景,實質考查了開普勒第三定律的應用。
從知識板塊的考查統計分析可知,試卷突出高中物理核心內容的考查。
2.源于教材題目的統計與分析
2.1源于教材題目的統計
將2018年高考全國理綜卷III物理題,按照試卷題號、題型、分值、教材來源和考查內容統計,結果如表2。
2.2源于教材題目的分析
由表2可知,2018年全國卷III物理試卷源于教材的題目有7個,從題型分布來看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都有分布,其中選擇題較多;從分值來看,總分47分,占全卷總分的42.7%;從題目難度來看,難度都不大,屬于基礎題;教材來源從選修到必修都有分布,7個題目中都分布在教材問題與練習、思考與討論、例題和“做一做”等欄目中。
例如第22題,取材于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5節的“做一做”欄目。在教材中,詳細闡述了一個同學用一把尺子測量另一個同學的反應時間的方法。在本題中,題目情景和教材中的情景完全一樣,考查了學生能否將實際問題中的對象和過程轉化成所學的物理模型;還考查了學生能否制訂科學探究方案,使用基本的器材獲得數據,對數據處理,得出結論。換句話說本題著重考查了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3.教學啟示
(1)充分挖掘教材的素材,激發物理學習的興趣
教材中的“做一做”欄目,一般設置的情景,都具有可操作性,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實驗;“科學漫步”欄目,介紹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科學足跡”欄目介紹了科學的發展過程以及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教材為學生學習物理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通過對教材素材的充分挖掘,讓學生置身于豐富的物理情景中,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科學思維的培養
“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1]。例如第24題,是以質譜儀為背景的高考題,來源于選修3-1.P100例題。就本題來說,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回歸教材上的例題。首先引導學生思考,粒子進入磁場前在電場中運動,遵循什么規律?粒子進入磁場后做什么運動,遵循什么規律?當學生回顧了相關物理模型后,再讓學生寫出解答過程,得出結果。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科學家在用質譜儀研究粒子時,粒子打在膠片上位置可以確定。如果你就是科學研究者,通過對膠片的分析,能不能測量出粒子做圓周運動的半徑,進而求出粒子的比荷,讓學生交流討論。經過交流與討論后,請同學發言,學生可以知道,對例題結果稍作變形就可以求出粒子的比荷,從而引出本題以及之前高考題中以質譜儀為背景的高考題。
4.結束語
物理教學應聚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體會物理學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素材,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物理學科核心素的培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子社,2018:4-5.
[2]何龍,程帥,孟衛東.2018年普通高考全國卷理綜物理試題評析[J].物理通報,2018,37(9):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