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摘要:對分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機械制圖是一門相對復雜枯燥的課程,在高職機械課程教學中很容易出現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情況,對分課堂的出現為高職教師提高機械制圖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本文將對對分課堂的概念、對分課堂具備的優勢以及對分課堂教學的要點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分課堂在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應用措施,希望能為高職機械制圖教師開展教學帶來一些幫助和啟發。
關鍵詞:對分課堂;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
0 ?引言
機械專業是高職學校專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學校就業率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還關系到社會機械人才的培育。機械制圖課程知識是機械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內容,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發揮出學生學習機械知識的主動性,導致教學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對分課堂教學方式的出現為高職班機械制圖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路,教師還需要根據高職學生學習特點,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促使學生養成扎實的機械制圖功底。
1 ?對分課堂的概念簡述
對分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具體的實施方法是將課堂時間分割為兩個部分,一半時間交給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另一半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自主討論。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對分課堂更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知識探討。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行,在高職學校機械班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有效嘗試,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人才素質培養的力度。
對分課堂也被稱之為PAD課堂模式,如表1所示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分為知識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環節三個部分。在知識講授的環節主要是教師進行單向知識傳授,將課程教學的重點和框架結構向學生進行講述。在這個環節教師基本上不會對學生提出問題,而是利用板書或者多媒體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在知識講授和討論環節之間還設有內化吸收環節,在這個環節教師會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獨立查找資料和個體學習完成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在討論環節,教師不會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述,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小組進行討論,針對教師在課堂講述知識和內化吸收環節掌握的知識進行分享和探討,在小組討論完成之后教師還會組織學生進行班級的總體討論。教師通過對小組和班級討論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專門的解答,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結構和要點。
2 ?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運用對分課堂教學的優勢分析
在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能夠發揮出很多傳統教學模式中具備的優勢,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對基礎制圖專業知識的學習。具體而言,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教學具備了三點優勢。
2.1 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課程知識主動性
在高職班機械制圖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更注重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和傳授,但是機械制圖內容枯燥乏味,很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出現注意力下降和理解能力差等問題。對分課堂教學摒棄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將互動交流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通過內化吸收和知識討論的形式完成對機械制圖知識的掌握。同時,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學生思考能力、獨立能力和自信觀念的養成都有著積極影響。
2.2 可以加深學生課程的知識理解程度
高職班機械制圖涉及到的內容專業程度非常高,而且學生機械制圖能力直接關系著未來就業能力的高低,所以在高職班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的課程知識非常重要。對分課堂能夠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制圖功能,并且培養學生的制圖空間想象能力,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能夠幫助學生夯實課程基礎能力,為以后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對分課堂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普遍問題進行集中講授,能夠消除機械制圖知識盲點,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 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傳統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中由于學生缺乏積極配合,很容易導致教學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從而浪費大量的教學資源。對分課堂在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幫助教師和學生增強對時間的利用效率。在對分課堂環節設置上增加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夠提高課堂中的學生主動參與程度,并且在基本知識講授和難點分析方面提高教學的質量。
3 ?高職班機械課程運用對分課堂教學的要點
3.1 合理把握教學開展節奏
由于對分課堂教學環節的特殊性,高職班機械制圖教師還需要根據教學實際合理控制教學的節奏,確保教學效果能夠達到預期目的。在利用對分課堂進行機械制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知識講述和學習討論的節奏,合理引導學生熟悉和理解機械制圖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述《機械制圖基本知識》章節時,就需要在知識講述環節將零件尺寸的讀法、機械圖的讀法以及零件圖的內容要點進行歸納概括,幫助學生吸收理論知識基本要點。同時在討論環節,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適當調整小組討論時間,并且對討論內容的方向進行有效控制,確保小組討論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機械制圖課程知識。
3.2 要求學生完成內化吸收
內化吸收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教師理論知識講述和班級討論環節的中轉站,對于高職班機械制圖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關鍵作用。教師還需要布置合理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完成對理論知識的內化吸收,為開展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打好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投影法的基本知識》講述時,就可以在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等基本理論知識講解完成之后,要求學生在課下完成其他相關投影知識資料的搜集,并且在此基礎上記錄自己存在的疑惑和不解。
3.3 確保課堂討論主題有效
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在應用對分課堂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確保學生討論環節主題的有效性。由于高職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年齡段,在課堂討論環節很容易出現聊天、走神等不良行為,所以教師還需要有效約束學生將討論的范圍固定在課程之內,確保討論環節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例如,教師在課堂知識討論環節可以對小組討論情況進行巡視,并且要求小組成員對討論問題和結果形成有效記錄,從而確保學生討論情況能夠符合對分課堂教學要求。
4 ?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應用對分課堂開展教學的策略
4.1 提前做好對分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是有序開展對分課堂教學的保障,教師在運用對分課堂進行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之前,還需要根據大綱要求和學生學習特點科學的做好教學方案設計。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將理論知識學習和學生自主討論進行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熟悉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對機械制圖課程中問題的思考。例如,教師在利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圖紙幅面和圖框格式》課程教學時,就需要提前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機械制圖作業的標準格式。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對圖紙、圖框基本格式理論知識需要講述的要點進行總結,同時對知識講述需要占據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并且對學生在討論環節需要探討的主題做好計劃,從而推動課堂教學能夠得到有序開展。
4.2 及時補足課堂教學存在短板
高職教師在進行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及時反思教學進度,及時補足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短板。對分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方法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師還需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確保課堂教學效果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運用對分課堂模式進行《尺寸標注》課程教學時,就需要及時反思自身理論知識講述的時間控制是否合理,學生自主討論的環節是否能夠達到發現解決問題的效果。教師在講述尺寸標注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課堂教學時長和學生實際反應對教學流程作出適當的調整,確保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4.3 加強教師教學經驗互動交流
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直接關系著高職班機械制圖運用對分課堂進行教學的實際效果,所以學校還需要為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提供平臺和機會,促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的提高綜合素質。例如,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經驗交流活動,還可以成立高職班機械制圖對分課堂教研組,為教師提供互動交流機會和教學設計參考。對分課堂對教師的綜合能力素質要求比較高,而且對分課堂在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領域經驗還比較缺乏,高職學校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才能確保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
4.4 完成課堂教學綜合評價機制
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是提高學生自信和增強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高職教師在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完善課堂教學綜合評價機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常用幾何圖形的畫法》章節教學時,就可以增加在討論環節對積極發言學生的表揚次數,從而調動班級整體思考和討論的氛圍,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幾何作圖、斜度錐度和圓弧連接的基本知識。
5 ?結束語
對分課堂是教育領域對新型教學模式的一種探索,符合新課改發展的基本理念,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和表現意識。機械制圖課程是高職學校機械專業的重點內容,教師運用對分課堂模式開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機械制圖基礎知識,促進社會就業能力實現穩步提升。目前高職機械制圖課程運用對分課堂的教學經驗還相對缺乏,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發展特點和機械制圖理論實際,不斷探索和完善對分課堂的教學流程,充分促使機械制圖教學質量實現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翟彥飛.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設備工程,2019(20):206-207.
[2]岑毅.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7):178.
[3]喬忠云,張賢.對分課堂在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9,17(10):155-156.
[4]劉永東.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銜接策略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9(0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