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紹麗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讓學生了解與認識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為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奠定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傳統文化培養現狀不容樂觀。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應該從提升教師文化修養、設置傳統文化實踐課、改革英語教材等方面進行教學策略改革,從而為傳統文化切實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提供支撐。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英語課堂;傳統文化培養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6-0157-02
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步階段,其開展質量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狀況,而在英語學習中,教師往往會將語言基礎知識和英語文化作為重點,對傳統文化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這樣就造成英語教學淪為了語言工具課,難以發揮素質培養的作用。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是必要的,可以引導學生鞏固自我文化認同,并能在英語學習中實現本土文化與英語文化的交流,從而為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的重要性
(一)讓學生了解與認識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財富,是中華民族“獨立于世”的精神基礎,作為中華兒女,要以傳承傳統文化為己任,并通過代代相傳讓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得以持續閃耀世界。小學生年齡尚小,但不能忽略傳統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在英語課堂中,可以通過傳統文化培養讓學生了解與認識傳統文化,并且還能讓學生在文化的對比中培養文化意識[1]。了解與認識傳統文化是讓學生明確自身是炎黃子孫的重要途徑,從而讓學生擁有更加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與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愚公移山》告訴人們做任何事要有堅定的信念,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濫竽充數》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不能耍小聰明,否則終究會被發現;《曾子殺豬》告訴人們要講究誠信,不能撒謊。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思維水平正處于不斷成長中,只有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而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引導學生明確是非以及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降低誤入歧途的幾率。
(三)為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奠定基礎
英語學習的效果最終需要通過交際能力進行體現,而由于英語是外來語言,因此在交際中必然會涉及“跨文化”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能夠讓學生認識與了解傳統文化,并能在與英語文化的對比中明確兩者的差異,這樣有利于在交際中使用最適宜的表達方式,從而避免因文化沖突而造成的“不禮貌”[2]。從目前情況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從小學階段開始注重這一方面的培養與引導,則可以為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阻礙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以下對其教學現狀進行具體分析。
(一)重視語言知識灌輸,忽視傳統文化培養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通常是將重點放在英語語言知識的灌輸上,包括英語詞匯、句型以及語法等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更好的英語成績。但是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分子,僅僅關注成績是不夠的,如果忽略傳統文化培養,會影響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比如學生會認為英語文化與本土文化沒有任何區別,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認識水平有待提升,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則會產生一系列負面效果。對于我國學生來說,英語屬于外來語言,學習英語的目的是更好地進行國際交流,但如果對本土文化不夠了解,就會造成國際交流中難以將本土文化向外傳播,這就與學習英語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傳統文化培養沒有形成體系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英語教師對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僅僅通過灌輸一些文化知識就可以實現傳統文化培養,比如有的教師會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解與Spring Festival(春節)相關的知識,但通常從概念上進行解讀,并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內涵[3]。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過深的探究也有違其思想發展規律,但是如果只是傳達相關概念,會導致學生接收到的知識呈現“碎片化”,難以讓學生較為整體地了解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培養應該向“體系化”方向發展,不要求太高的知識深度,但應該形成整體,目的是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獲得整體性認識與了解。
(三)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較少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向小學英語課堂的滲透是循序漸進的,重在通過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價值追求與思維觀念,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較少,阻礙了傳統文化潛在作用的發揮。在英語課堂中,教師通常是遵照英語教材進行教學,很少涉及教材之外的內容,這樣造成學生所接觸到的傳統文化有限,即使有的教師會通過課后時間來加強這一方面,但想要依靠小學生的自覺性來學習與了解傳統文化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師應該將課堂時間進行充分利用,并合理配置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在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課程的缺失也是阻礙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重要原因,即使英語教學中融入相關內容,也會因為教學時間的限制而無法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理解。
(四)英語教材中缺少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
英語教材是開展英語教學的知識來源,而在小學英語教材中,主要內容是英語語言知識與英語文化知識,卻很少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在一些國際私立學校中,使用的是國外教育學者編寫的教材,雖然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加純正的英語,但卻阻礙了傳統文化的培養進程。通過對國內相關小學英語教材的調查,發現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課文所占比例不足一成,而大部分內容是介紹英語文化[4]。傳承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的己任,如果不能從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引導,則會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逐漸陌生,反而對西方文化熱情百倍,比如現在有很多小學生能記住圣誕節、復活節等西方節日,而對本國節日了解甚少,這充分說明傳統文化的培養現狀不容樂觀。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為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英語課堂,需要在教學策略上做出改革與調整,以下進行詳細闡述。
(一)提升教師文化修養,為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提供支撐
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是影響文化傳達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都是“一知半解”,又何談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升教師文化修養是促進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的重要支撐,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從兩個方面做出調整:一是在教師培養中融入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讓教師可以接受到系統化的文化教育;二是在教師入職后通過培訓的方式提升教師的文化修養。在促進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的過程中,要秉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無論是教師還是教學內容都需要一定的調整空間,如果盲目追求速度,反而會出現“欲速則不達”的負面效果。教師的文化修養需要配合良好的教學方式才能切實發揮作用,這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從而可以“對癥下藥”讓學生接受和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二)設置傳統文化實踐課,為學生緊密接觸傳統文化提供渠道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需要構建合理的傳統文化培養體系,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加強與調整。
第一,要在教學內容中融入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從知識層面對傳統文化進行了解。
第二,要設置傳統文化實踐課,通過開展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獲得更深的認識,比如在介紹Spring Festival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包餃子、貼對聯等實踐活動[5]。實踐課的開展能夠拓展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渠道,并且這樣的實踐課不僅要出現在英語課堂中,也需要成為傳統文化課程的構建基石,從而讓學生在多渠道熏染中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改革英語教材,促進語言知識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改革英語教材、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占比例是促進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的重要策略,而在改革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認識特征,所加入的內容應該隨著年級的提升逐漸增加廣度與深度。語言知識是英語學習中的重點,只有掌握扎實的語言知識才能更加順暢地表達,但是僅僅順暢是不夠的,還需要“言之有物”,而將語言知識與傳統文化進行結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比如教師在講解傳統文化知識時,要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語言來描述傳統文化,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從而為達到更加專業的交流能力奠定基礎。
(四)開展閱讀教學,實現語言與文化水平的同時提升
對于小學生來說,文化知識的講解會顯得較為空洞,因為其中有的內容是需要用心體會的,僅僅通過講解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開展閱讀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并且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征,這些閱讀素材應采用圖畫結合簡單英語語句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很多寓言故事都可以通過圖畫來呈現,比如《東郭先生與狼》《愚公移山》《鷸蚌相爭》等,學生能夠在圖畫閱讀中了解故事內容,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其中的做人道理,而且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掌握與圖畫相關的語言知識,從實現語言與文化水平的同時提升。
(五)調整教學評價,將傳統文化知識納入評估范圍
教學評價在教學開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完善的教學評價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評價內容不能只局限于英語知識,還要將傳統文化知識納入評估范圍,這樣不僅可以能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還能讓學生更加充分地接觸傳統文化。另外,教學評價的調整也能讓教師轉變教學方式,除了積極引入傳統文化外,還會積極構思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知識水平的策略。教學評價的調整要上升到制度層面,這是避免“形式化”的重要舉措,從而讓傳統文化得到由學校領導到教師再到學生的整體重視。
參考文獻:
[1]張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策略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9.
[2]王寧,周以濤.小學英語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J].文教資料,2019(9):239-240.
[3]覃靜.論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滲透[J].教育觀察,2019(18):121-123.
[4]黃瑜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11):52-53+58.
[5]范恬昕.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視域下的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7.
(責任編輯:林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