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摘 要:對于當代地理教師而言,不僅需要在課堂中傳授地理知識、學科技能,還應積極培養學生自身的綜合思維素養及能力。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應采取多元化方法對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進行培養,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思維能力。對此,本文將對高中地理有關綜合思維素養的培養路徑加以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培養對策
引言:與初中學習階段相比,高中地理內容相對龐雜,要求學生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識點逐漸增多,而對學生綜合思維素質及能力的培養則是重點教學內容。地理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積極引導學生對有關基礎知識加以梳理、著重對隱性因素加以分析等,基于多元視角對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邏輯推導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
一、簡析高中地理教學缺乏“綜合思維”素養的主要表現
首先,學生方面。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習慣對教師總結資料進行背誦,不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對知識點進行思考與整理;只是在表面上理解相關地理概念,未能對深層內容進行挖掘;沒有依據地理視角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缺少對問題的全方面分析;沒有提煉有效地理信息的意識等。而本文所提及的問題均反饋出一個共通問題,那就是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較低。
其次,教師方面。地理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相對落后,未能及時更新地理教學理念,教師主要采取直接予以成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消化。在新課改過程中,教師應意識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綜合思維能力是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桎梏的關鍵所在[1]。
二、簡析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的有關路徑
第一,通過多元比照對現象成因加以分析。
所謂因果相依,在自然界存在與形成的地理現象都是有原因的,如果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充分了解地理現象成因,會對地理學習效率的提高起到推動作用。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通過多元比照模式,可以將各種地理現象成因清楚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明晰地理現象,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從而優化學生的綜合思維。
我們以“地球的運動”為例,因地球發生公轉與自轉運動,產生四季更替、晝夜交替等自然地理現象,可是因為學生們缺少時空思維與觀念,增大了學生理解及記憶公轉與自轉知識點的難度。在課堂教學中,基于降低學生的理解壓力,可以采取多元比照模式,為學生針對地球運動及地理現象所形成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如我們可以在課件中展示一張地球動態圖,再加上語言引導,比如:“我們可以看到地球是不透明的,因此每時每刻的地球只會有一半被陽光照射。地軸是地球進行自轉的中心,而在地球自轉時則會改變太陽照射的位置,這就是為什么出現晝夜交替的原因。至于四季更替,則主要是因為地球公轉。”這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問題為“同學們知道地球公轉的中心是什么嗎?”,在同學回答“太陽”之后,接著講述“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因地球公轉與自轉的軌道所在的平面有夾角,導致地球斜著繞太陽轉動,太陽直射點在地球的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進而導致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太陽光線與地面的角度和時長不同,這是四季更替的原因。”
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如此便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如果學生能真正掌握多元比照模式,則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將其運用到其他地理知識的學習當中[2]。
第二,通過隱性因素分析,對推理思維加以培養。
對于隱性因素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學習的關聯性因素。我們以人文地理為例,其中的隱性因素通常會超過學科的本身范疇。若想對地理綜合思維素養進行有效培養,則應該從多方面展開探索,使學生借助其他領域的知識學習地理,一方面可以擴充學生視野,另一方面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
我們知道,地理學科和人文、社會、生態甚至是哲學等諸多學科均存在聯系。例如“地球的圈層結構”,該章節會涉及大氣圈、地震、生物圈等多種知識,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會提到必要的防震知識,也有可能會提到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并不屬于學科自身知識,可卻緊緊聯系著地理學科。
在探討地球水圈、大氣圈以及巖石圈之間的影響時,可以讓學生與生活現實相結合。例如,近些年世界部分地區的洪澇災害,可能是由于大氣圈與水圈均存在異狀,而且也會影響地球巖石圈。關于生物圈,學生認為如果物種滅絕會直接影響到地球生態環境。由此能看出這些內容并不是單一的地理問題,其中涉及自然、社會、生物與環保等多方面內容,上述這些因素均從屬于人文領域。地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學科進行橫向聯系,由此可以讓學生的地理視野更為開闊,從而助力于地理學習。更重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就會將教師講授的地理知識加以內化,從而提升自身的地理綜合思維素養[3]。
結束語:地理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實踐活動。以此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基礎能力,例如記憶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培養與提高學生自身的地理綜合思維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昊.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培育教學探微[J].基礎教育研究,2018(24):35-36.
[2]陳華演.利用思維導圖培養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的實踐與思考[J].就業與保障,2018(09):33-35.
[3]高慧.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