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
摘要: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教育文件發表以來,我國各學科教育工作者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視為主要教育內容,相繼開展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的創新與改革。高中地理學科作為高中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貫徹新課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進一步闡明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含義,把地理核心素養落實于學科實踐教學中。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了地理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不僅有效推進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創新和改革,也為高中地理教師的創新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本文論述了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高中地理是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一體化的綜合學科,對提高學生地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高中地理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際協調觀、綜合思維、地域認知和地理實踐能力四個方面。這要求高中地理教師充分明確地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含義,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課堂要求,有效地將地理核心素養滲透到日常課堂實踐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意味著傳統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教師應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積極探索、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一、創設問題教育狀況,培養學生的地理思考
高中地理學科與中學地理課程的基礎性不同,其學科本身具有知識體系廣泛、學科內容復雜的特點,對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師總是依賴簡單的講義式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和抵制的學習心理,當然也不能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因此,針對這種情況,高中地理教師通過創建問題教學情況的方法,利用問題引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體性,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課程的知識內容。
二、創新知識圖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地域認知
對于高中地理學科教育來說,地圖可以說是高中地理學科必備的教育工具,也是學生提高地區認知素養的重要方法。區域認知素養是學生在學習相關區域空間位置關系時,從緯度與經度的位置和范圍、海陸輪廓和相對位置等已知區域信息中得出相關解釋和正確結論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地理圖像資料,指導學生閱讀圖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地域認知素養。例如,教師在開展“地域”知識課程時,引入學生所在城市的地域分布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尋找學生熟悉的城市象征地點,有效地拉近學生與地理課程的距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域認知素養。
三、創新課堂教學發放,使教學內容具有開放性
地理是一門需要用生活中的時間來不斷驗證的學科。通過實踐可以使學生對課本中相關地理方面的理論知識有進一步了解,實踐性作為學生學習地理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要在日常中重點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鍛煉,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入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相關地理實驗,使學生可以自發地對教師提出的地理問題進行積極探索,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地理知識的印象,從而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地理核心素養。
三、拓展合作探究教育,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師大部分受到考試教學理念的影響,始終以提高學生地理成績為重點,并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大大阻礙了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有效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師不僅重視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視合作探索教學活動,盡量為學生展示自己,創建提高自己的平臺,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動力,指導學生從實踐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在探索教學活動時,應將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教學要求相結合,進而為學生創設探究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地理課程的獨特魅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推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基于新課程改革提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地理核心素養教育,是有效推進高中地理學科創新改革的重要教學措施,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高中地理教師作為開展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必須在改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下,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活動,放棄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如此,通過創設問題教育狀況、創新知識圖教育活動、合作探索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人際協調觀、地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能力四個方面的地理核心素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超.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7(7):113-114.
[2]張運強.淺談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J].考試與評價,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