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淑賢
〔摘要〕 當前,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開展“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提高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水平”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全國各地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切入點,譜寫了一曲曲“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的贊歌,尤其是浙江省楓橋鎮退役軍人服務站服務退役軍人的實踐、北京市開展退役軍人服務的實踐、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服務退役軍人的實踐,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的生動實踐啟示我們:服務好退役軍人,必須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完善服務退役軍人的內容,創新服務退役軍人的方式。
〔關鍵詞〕 楓橋經驗;退役軍人;實踐
〔中圖分類號〕E26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442(2020)03-0062-04
退役軍人是指從中國人民解放軍依法退出現役的軍人,他們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尊重關愛退役軍人是全社會的責任,國家設立退役軍人事務部,在全國推廣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承擔退役軍人及家屬幫扶解困、矛盾化解、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服務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打通對退役軍人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了對退役軍人服務的“零距離”。當前,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正在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提高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水平。本課題組考察“楓橋經驗”在退役軍人服務中的實踐,并進行一些淺顯的思考。
一、開展“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實踐活動是新時代的要求
(一)新時代要高度重視和維護軍人的合法權益
退役軍人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現代化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退役軍人服務工作,維護軍人的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并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實現“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有保障”的“五有”要求。當前,全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開展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活動,是為了“零距離”服務好退役軍人,這是退役軍人事務系統中的一件大事。
(二)新時代要堅持和推廣“楓橋經驗”
“楓橋經驗”是浙江省諸暨市干部群眾于20世紀60年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創造的,其主旨是妥善處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問題,依靠和發動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毛澤東同志親筆批示“要各地效仿,經過試點,推廣去做”,可見“楓橋經驗”是一條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基層社會治理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其內容包含“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共治的理念,“抓早抓小抓苗頭”的理念,“服務不缺位”的理念。這些新思想新論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新時期基層治理的重要工作方式。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退役軍人事務部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設實踐,是新時代發揮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作用的需要,是牢固樹立“以退役軍人為中心”理念,更好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的需要,是強化基層基礎服務退役軍人的需要,是開啟退役軍人服務領域治理現代化的一把“金鑰匙”。
(三)新時代要積極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社區是基層基礎,只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因而,社會治理的中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鄉社區治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使服務精準化和精細化。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新時代退役軍人服務打開了一個窗口。抓基層、打基礎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突出特點,依托基層組織,發揮城鄉社區作用,服務精準規范、管理日臻完善,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退役軍人事務系統不斷創新發展。
二、以新時代“楓橋經驗”服務退役軍人的具體實踐
2018年3月,國務院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主要負責擬訂退役軍人思想政治、管理保障等政策法規并組織實施。2019年2月26日,國家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主要職責是承擔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優撫幫扶、走訪慰問、權益保障等事務性工作。目前,省、市、縣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鄉鎮(街道)、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全面建立,自上而下建成六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全國已建成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63萬余個。全國各地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成立一年來,許多中心(站)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切入點,著力打造“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促進了退役軍人整體服務保障水平的提升,現列舉如下幾個典型案例。
(一)浙江省楓橋鎮退役軍人服務站服務退役軍人的實踐
浙江省楓橋鎮于2019年5月成立鎮退役軍人服務站,有退役軍人2138名,配備5名工作人員。服務站共有3層樓,建筑面積643平方米,一樓是服務大廳,圍繞退役軍人事務,設置全科服務站;二樓是展示廳,展示“楓橋式”退役軍人管理成果經驗,體驗軍旅文化;三樓設置“八一”講堂和組織生活館,具備退役軍人學習培訓功能。服務站自成立以來就著眼示范型服務站的創建目標,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找準新時代退役軍人事務的特點,將兩者的思想理念、價值追求、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圍繞“全網格化管理、全生命周期保障、全社會力量服務、全方位作用發揮”,全力做好退役軍人服務工作。一是開展“全科網格管理,確保服務不缺位”。楓橋鎮81名全科網格員定期走訪退役軍人,每一位退役軍人及其家屬的大事小事有人問、有人管。楓橋鎮還建立了退役軍人微信群,方便與退役軍人交流溝通,提升了退役軍人返鄉后的歸屬感。二是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退役軍人保障全覆蓋”。楓橋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堅持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退役軍人服務中始終秉持“以退役軍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退役軍人服務的理念。該站舉行一次老兵光榮退役儀式、召開一場座談會、組織一堂家鄉形勢教育課、開辦一場針對退役軍人的專場招聘會、制作一本紀念手冊等“五個一”活動;把退役軍人的有關信息,需要辦理的全部事項整理出了“服務清單”和“辦理清單”,通過兩張清單,對退役軍人進行全生命周期服務,一件事全流程辦理,確保退役軍人只需進一次門,就把要辦的事情辦好;開展“六必訪”活動,即功臣模范退役軍人、特困退役軍人、政策未落實到位的退役軍人、存在矛盾風險隱患的退役軍人、先進典型和優秀人才退役軍人以及就業創業有困難的退役軍人,服務站上門傾聽訴求、做思想工作。三是動員“全社會力量服務,實現尊崇有氛圍”。堅持“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切實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是楓橋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宗旨。該站把雙擁和退役軍人工作納入黨委議事日程,納入黨政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政績考核內容;組織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矛盾調解等社會組織服務退役軍人;開啟“法治+退役軍人服務模式”,宣傳政策法律,抓政策的落實和法律的遵守;用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化平臺推進退役軍人服務工作,讓最可愛的人成為最幸福的人,營造了濃濃的尊崇退役軍人氛圍。四是注重全方位作用發揮,引領退役軍人再建新功。楓橋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楓橋經驗,積極為退役軍人全方位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引導優秀退役軍人參與鄉村治理,目前,楓橋鎮有15名退役軍人擔任村支書,34名退役軍人列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后備干部;引導退役軍人開展志愿服務,目前,楓橋鎮有200名退役軍人加入了“紅楓義警”、“紅楓救援”、義工協會等志愿隊伍;他們設置了老兵風采欄目,展示楓橋鎮優秀退役軍人的風采,欄目里還留出了空位,用“我們等你來”表達對涌現出更多優秀退役軍人的期待。退役軍人服務站還提煉了70字退役軍人誓詞,每當遇到重大任務和重大活動,組織退役軍人進行宣誓,進一步激發退役軍人的昂揚斗志。總之,全心全意為退役軍人服務是退役軍人工作系統不變的初心和使命。楓橋鎮持續踐行“服務不缺位、保障全覆蓋、尊崇有氛圍、引領建新功”的理念,不斷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學習和推廣,不斷提高為退役軍人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北京市開展退役軍人服務的實踐
北京市發揮區位優勢,高標準建設“退役軍人之家”。首先,北京市圍繞“五有”建立市、區、鄉鎮(街道)、社區(村)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各級財政投入經費近1.2億元,拿出767個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充實市、區、鄉鎮(街辦)三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出臺了10多項推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措施,1.8萬多名專兼職工作人員上崗工作,形成了黨委政府主導、服務體系支撐、社會力量參與的退役軍人工作格局。其次,北京市積極開展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服務與運行地方標準的創建工作,將場所設置、環境氛圍、服務內容、運行管理等進行規范,逐步構建起建設有參數、服務有規范、工作有標尺、評價有依據的標準體系,力求把北京市各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高標準建設成“退役軍人之家”,作為提供服務、搞好保障的“橋頭堡”。再次,北京市發揮區域優勢,突出抓好“首都老兵”志愿服務隊伍,籌建老兵志愿協會三級體系;發揮好社會工作師、律師、心理咨詢師、人民調解員“三師一員”專業隊伍服務退役軍人的作用;與通信、銀行等企事業單位、駐京部隊廣泛結對共建,為退役軍人提供金融保險、醫療保障、人員招聘等100多個優惠特色項目;常態化開展進軍營、進高校、進社區、進企業,全方位延伸服務觸角,上門服務形成流動服務站,力爭建成退役軍人服務訴求反映的“便捷站”,權益維護的“服務站”,解疑釋惑的“宣傳站”。
(三)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高標準打造“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的實踐
退役軍人群體龐大,安置去向復雜,流動頻繁,退役軍人的服務保障需求日益增大。陸良縣運用高科技高標準打造“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創造“陸良模式”。目前,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有退役軍人12 000多名,每年以近200人的速度遞增。陸良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為了實現讓退役軍人認證“只需一分鐘”,辦事“最多跑一次”,精心打造退役軍人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把所有退役軍人、現役軍人的檔案信息全部錄入電腦,上傳平臺,變成了數據、文字和程序,便于管理和服務。退役軍人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已于2020年6月12日測試成功,取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該平臺的“云”平臺技術將繁瑣的數據,各種財務報表“一網收盡”,實現“一網受理、一網通辦”,構建了一個退役軍人的綜合信息庫,涵蓋基礎支撐平臺、綜合業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對退役軍人接收安置、教育培訓、就業指導、創業扶持、優撫優待、服務保障、信訪訴求、評價管理等全業務、全過程進行留痕和監管。平臺還實現了智能預警,實時監測信息變化,及時提供動態政務服務。陸良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厚植新時代“楓橋經驗”,認真落實“服務不缺位、保障全覆蓋、尊崇有氛圍、引領建新功”的目標,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真正實現了“矛盾化解在源頭,問題處理在基層,關心關愛在身邊”。
三、“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生動實踐的啟示
(一)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服務體系
“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理念。退役軍人事務一般由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社會力量“三駕馬車”進行管理,提供服務,而在鄉鎮實現退役軍人的“疑惑有人答、困難有人問、事情有人管”“三有”管理和服務,不僅需要“三駕馬車”發揮作用,還需要全科網格員具體服務。全科網格員直接面向基層提供全方位服務,具有“一員多能、一崗多職、一網統管”的優勢,是信息員、宣傳員、矛調員、協管員,負責基礎信息收集、政策法規宣傳、矛盾糾紛調處、公共服務代辦、相關事項協管。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全科網格員上下聯動、相互支持,形成退役軍人服務體制機制。
(二)完善退役軍人服務內容
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以人為本,“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踐行了為退役軍人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的理念。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服務站等機構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優撫幫扶、走訪慰問、權益維護等服務保障工作。在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方面,應采取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社會支持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和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在退役軍人教育培訓方面,應緊密圍繞社會需求,以提高就業質量為導向,為退役軍人提供有特色的、精細化、針對性的培訓服務;在幫扶援助退役軍人方面,應建立退役軍人幫扶援助機制,在養老、醫療、住房等方面,對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給予幫扶援助;在退役軍人權益維護方面,應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權益保障機制,暢通退役軍人訴求表達渠道;在對退役軍人褒揚激勵方面,應建立退役軍人榮譽激勵機制,對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退役軍人予以表彰獎勵。
(三)創新退役軍人服務方式
“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所在。政治即堅持黨的領導,強化黨建引領;自治即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強化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法治即加強法治建設,強化法治保障功能;德治即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弘揚社會正氣,固本培元筑牢社會的靈魂和根基;智治是科技支撐,是現代化治理理念的體現。堅持“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切實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是“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的宗旨。為此,我們要開啟“黨建+退役軍人”工作模式,把退役軍人服務工作納入黨委議事日程,納入黨政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政績考核內容;開啟“自治+退役軍人”服務模式,黨委政府和退役軍人服務站不但承擔服務退役軍人工作,而且要引導社會組織聯系退役軍人,開展諸如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矛盾調解服務等事項;開啟“法治+退役軍人服務”模式,宣傳政策法律,抓政策的落實和法律的遵守;開啟“德治+退役軍人”服務模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軍人核心價值觀的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鼓舞退役軍人再立新功;開啟“智治+退役軍人”服務模式,用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化平臺推進退役軍人服務工作。“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即“五治”手段助推退役軍人服務工作,在全社會營造出尊崇退役軍人的氛圍。
新時代,在退役軍人服務系統學習推廣“楓橋經驗”意義重大。“楓橋經驗”能夠實實在在地踐行“以退役軍人為中心”的宗旨,能夠更好地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能夠在新時代發揮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作用,是開啟退役軍人服務領域治理現代化的一把“金鑰匙”。當然,在退役軍人服務系統學習推廣“楓橋經驗”仍然有許多新課題需要探索實踐,需要各地區根據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實施計劃,進一步加強制度化、標準化建設,研究探索一些具體措施。
〔參 考 文 獻〕
〔1〕岳 亮.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N〕.人民日報,2020-08-04(05).
〔2〕李志瑤.發展“楓橋經驗”,共建和諧陸良——云南省陸良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創新為兵服務的“陸良模式”紀實〔EB/OL〕.http://www.mva.gov.cn/xinwen/mtbd/202007/t2 0200706_40908.html.
〔3〕黃劍鋒,周家旺.北京實現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全覆蓋〔N〕.解放軍報,2020-07-23(02).
責任編輯 杜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