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華
摘 要:如今國內教育界對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的融合發展給予了非常高的重視,旨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將傳統文化的豐富內容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提升其文化素養,以加快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迎合教學發展趨勢,積極探尋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之間相融發展的契合之道,在語文課堂上充分運用傳統文化熏陶學生的情操,提升其文化素質水平,并保障其語文學習成效。
關鍵詞:高中語文;素質教育;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挖掘傳統文化教學資源,將其充分運用到語文課堂上,這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尤其是近幾年來,素質教育理念日愈深化發展,高中語文教師若要培養和提升高中生應有的文化素質,則要保證高中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接受良好的傳統文化熏陶教育,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粹的文化知識,領悟深刻的文化內涵,逐漸進入到深層次的語文學習狀態之中,有利于促進高中生的語文素養與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發展。
一、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態勢
所謂傳統文化,實際上就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如今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都有不同的理解,而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為了弘揚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界開始主張將傳統文化作為有效的教學內容組成部分,用于培養學生的素養和陶冶學生的情操,并且提高學生應有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可發揮自身的主體優勢,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應得的知識力量,為其未來的健康、長足發展而奠定基礎。
由此看來,探索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相契合的發展之道,已經成為各學科教師在新時期的重要任務。就語文學科而言,語文教學本身就承擔著培養學生良好修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的重要職責,語文教師有必要針對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上的融合運用而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方案,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走入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氛圍,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養計劃,提高新時期語文教學的實際成效。
二、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契合發展的現狀
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命脈,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有機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學價值,既有利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又可促進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尤其是在近幾年語文學科的高考試題中,出題者愈發重視考查高中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意味著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注重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并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借鑒運用能力等等。
只是目前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契合發展的現狀不容樂觀,教師要正確面對這一教學發展趨勢下存在的教學問題:
其一,有的高中語文教師在推進傳統文化的滲透發展時,并不注重深化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表現在教師并不注重從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角度,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語文學習問題。這就導致多數學生僅能淺層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不利于提高學生應有的文化理解與感悟能力。
其二,有些高中語文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挖掘與運用力度不足,存在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的問題,難以形成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其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缺乏對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運用的有效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沒能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與教學作用,進而影響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教育效果。
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在素質教育環境下,遵循核心素養理念的要求,立足于“文化的傳承與理解”這方面的教育目的,采取多種有效方法,努力推進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
三、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契合發展的有效路徑
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化、多樣化的傳統文化內容,教師應積極地將其挖掘出來,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將其融入到語文課堂中,實現語文學科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依托教材,通過以下教學路徑,構建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氛圍的高效語文課堂:
(一)積極組織課堂討論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課堂討論實際上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優勢的一個基本教學活動,學生可在課堂上圍繞著某一有效的問題展開相互交流與討論,探尋可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要有機滲透傳統文化,則可通過組織課堂討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對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語文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以深層次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并解決相關的語文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與語文學習能力。
比如在《師說》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其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議論性,教師可將其中具有爭議性的內容提取出來,為學生布置課堂討論的學習任務:學生可分為正方和反方,分別從各自的角度,探討“從師而學”、“不從師”這兩種觀點的正確性。這一課堂討論活動無疑滲透了“勤學好問”、“尊師重道”等優秀傳統文化,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深刻理解相應的文化內容,感悟到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同時,學生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對當時門第觀念影響下盛行的“恥學于師”這一不良風氣的諷刺之情。在這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既可理解這篇文章的現實意義,培養自身勤學好問的良好學習習慣,還可形成尊師重道的良好品質。此外,學生在這樣的語文學習課堂中,還可增強自身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甚至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擔起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下去的職責。
(二)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滲透傳統文化
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些優秀傳統文化以歷史故事為載體,為后世之人傳遞了非常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精神。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歷史故事這一載體,有機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體現出來的魅力,并領悟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以《鴻門宴》一課為例,教師可從課堂導入這一環節開始,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為學生導入“鴻門宴”這一著名的歷史事件,吸引學生對該歷史事件的探索興趣,促使其主動融入到有效的教學情境之中。比如學生會主動了解鴻門宴發生時的具體歷史時代背景——陳涉起義后的第三年,歷史事件的主角是項羽、劉邦。由此,學生會產生較強的自主閱讀興趣,主動閱讀課文,了解鴻門宴的整個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鼓勵學生自主根據個人的理解,將這一歷史故事生動地復述出來,然后談一談項羽這一歷史人物的悲劇性格。同時,學生也要針對劉邦這一歷史人物的性格展開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婦人之仁”、“放虎歸山”等文化內涵,同時也可深刻領悟“義”的傳統文化內涵,懂得如何評判是非、立身處世。此外,教師可引導學生吟唱《垓下歌》,感受項羽在漢軍重重包圍下的復雜情感,增強學生的文化感悟,領略歷史故事和楚歌的文化魅力。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有機滲透傳統文化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可讓學生的感官受到一定的刺激,直觀地理解某些抽象的文化內涵和語文知識。尤其是一些語言難以表達的傳統文化,更適合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融入到語文課堂之中,以加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比如在《竇娥冤》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融入元曲戲劇文化,則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竇娥冤的戲曲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元曲戲劇的濃郁文化氛圍,切實融入到戲曲文化氛圍之中,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與傳統文化的學習體驗。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增強課堂教學活力,還可組織學生參與到活躍的快速搶答活動中來。例如教師可先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與元曲戲劇相關的圖片或者小視頻,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搜集信息的時間,然后向學生提問這些問題:元雜劇中的男主和女主的角色被稱為什么?男、女配角的角色分別有哪幾種?元雜劇的劇本構成是什么?教師也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微課件,根據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提出有效的課堂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領悟其中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比如竇娥的人物性格是怎樣的?反映了元朝社會的什么社會現實?你如何理解“三樁誓愿”?你對“悲劇教育”有什么看法?
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嘗試試唱元曲戲劇,親身體驗元曲戲劇的演唱過程,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甚至促使其主動投入到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之中。由此,學生在這一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個人良好的文化素養,還可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實現個人的健康發展。
結束語:總之,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相融合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高中語文教師有必要迎合這一發展態勢,并結合高考語文的要求,根據高中生的實際學習需要,積極探尋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契合發展路徑,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豐富的語文知識,還可領悟到各種深刻的傳統文化內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理念的人才培養目的。
參考文獻
[1]鄭孟秋.語文閱讀教學落實“文化傳承與理解”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1):20-22.
[2]王大鵬.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現狀及對策[J].高考,2019(17):212-212.
[3]姜江.高中語文古詩文傳統文化教育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7(22):117-117.
[4]侯保軍.關于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9(33):131.
[5]王材己.淺論傳統文化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體驗式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