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
摘要:? 課程標準中對中學段的作文教學是這樣的:“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一環,是對語文學習成果的綜合展現,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作文教學的探索,能夠解決語文教學中的諸多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中段作文 開展方略
作文是對所學字詞句段的應用,對個人思想情感的表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是對日常教學成果的評估,是對學生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但是現階段的作文教學存在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取得,影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探索科學合理的作文教學策略勢在必行。
一、改變寫作方式
(一)拼音寫作
通過用拼音代替一些生僻字的形式,能夠有效解決語言的流暢性,解決不會寫字的問題。在中學段的作文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學生和我說,老師,我想寫某個內容的作文,但是許多字我都不會寫。對于他們來說,學過的文字和詞語是有限的,遇到不會寫的情況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們不能讓這樣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阻斷學生的寫作思路。用拼音幫忙,就是一個最好的方法。比如在進行我有一個夢想的作文教學時,有好幾位女同學想學習舞蹈,成為一名舞蹈家,在舞臺上進行表演,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舞蹈兩個字不會寫,鼓起勇氣的鼓字也不會寫,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允許學生通過標拼音的方式進行語言表達,這樣會使學生的寫作內容更豐富,表達的情感更真實,也有助于教師通過寫作了解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進行仿寫
對于中學段的小學生來說,進行寫作的創新意識和自主能力確實是不足的,這就需要通過仿寫進行寫作的過渡,教材中的課文內容,都是經過專家精挑細選的,是有很大的學習價值的,每一段話都是值得字斟句酌的,是有作文技巧的,在學習過一篇課文后,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一些優美句段進行仿寫,然后對一篇文章進行仿寫,最后通過仿寫的形式能夠自己完成作文的寫作。比如在學習諸如美麗的小興安嶺這樣的描寫景物的課文后,其中有許多對景物描寫的場景,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話,進行仿寫,并且在課上與大家分享,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段話,進行過段落仿寫后,在學生掌握了關于景物的或者細節的一些寫作技巧后,就可以讓學生在作文中對印象最深刻的景色進行描寫,逐步遞進的完成寫作的訓練,在寫作中對仿寫中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
(三)進行寫作后修改訓練
在小學階段,不斷進行寫作練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提升寫作技巧,如果盲目的進行寫作訓練,寫作能力卻沒有提升的話,那這樣的寫作練習是沒有價值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寫作的時候,應該要求小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后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內容檢查和問題修改,在中年段,小學生的寫作技巧還不成熟,教師應該先以身作則,為學生進行示范,教師要多多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分享寫作文的小技巧,在開始的時候,先在班級中選擇作文與班級同學一起給作文“挑毛病”。通過這樣的過程幫助學生養成檢查作文的習慣,教會學生如何檢查作文,如何進行相應的修改。同時在分析別人的作文的過程中,也是學習他人寫作優點的過程。在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提高自己的寫作素養,寫作能力也能夠得到迅速提升。在修改的過程中,也能夠加深自己的印象,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避免犯同類的錯誤,自我反省的過程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推敲和斟酌的機會,讓學生對寫作的內容和寫作的技巧進行更深入的體會,所以說教師要引導好學生進行寫作后的作文修改過程,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積累寫作素材
(一)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寫作是對生活情感的表達,對生活中所見事物的重新展現,因此生活就是寫作最大的素材庫,特別是中學段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知識儲備是很少的,大量的寫作素材都是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看過的優美的風景,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豐富素材,指導學生記錄和感悟生活。比如在進行寫日記習作練習時,學生經常覺得日記沒有可寫的東西,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去年冬天上課時,正趕上下雪,我就讓學生看向窗外,窗外的雪花紛紛揚揚,非常美麗,下課的時候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雪花的形狀,在雪地里大家都在做些什么,操場的雪人都是什么形狀的,在雪中玩耍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這些都可以是日記中的內容,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事物,每一種場景,甚至某個人說的一句話,描述出來,寫到日記本上,就是一片內容豐富的日記。就像老舍說的那樣:“刮一陣風,便記下來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從生活中積累素材。
(二)課外閱讀積累素材
葉圣陶說過“寫作基于閱讀”,閱讀是進行積累的重要一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經驗,學到寫作技巧。對學生閱讀的書籍來說,范圍是廣泛的,可以是語文課本,可以是經典名著,可以是報刊雜志,甚至是學生感興趣的漫畫,這些都是學生積累素材的途徑。對于中學段的學生來說,對書籍的分辨能力是欠缺的,教師可以根據寫作要求,對學生進行書目推薦。比如在進行我來編童話的寫作練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列好清單,先去閱讀一些名家的童話故事,來為之后的童話寫作提供思路和參考。推薦學生閱讀鄭淵潔老師的《皮皮魯傳》;王金波老師《烏丟丟的奇遇》;以及經典的《一千零一夜》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故事發展的順序,對不同童話角色的不同描寫方式,聽過童話故事帶來了怎樣的思考,應用到自己的故事編寫中,更有選擇性的進行閱讀,通過有針對性的閱讀,積累童話寫作素材,學習童話故事的寫作思路。
小學中段的作文教學,是從寫話到寫作的過渡,相對來說難度較大,因此如何有效的指導小學中段的作文教學,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至關重要。本文筆者從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展開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知道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策略,希望能為今后的寫作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推動寫作教學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
[2]韓立福.當代國際教育理論基礎導讀「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