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玲
摘要:在素質教育觀念的要求下,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教學的重點。通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會顯著提高。數學是一種重視抽象思維的學科。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設置各種問題,不斷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應實施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斷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核心素養;數學教學
作為一門基本學科,數學在學科體系中的作用極為重要。數學邏輯思維的形成,對其它學科的學習及學生抽象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在提高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觀念下,小學數學不僅要教授有限度的數學知識,更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等各方面的能力。只有切實地立足于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和培養,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水平才能不斷得到提高,為將來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小學數學教師應探索多種途徑來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1.設置問題,訓練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又叫邏輯思維,是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主觀因素。良好的抽象思維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邏輯感,促進數學的學習。小學生由于身心特點的限制,直觀思維能力更為突出,抽象思維能力則相對缺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具備問題意識,通過設置各種各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直觀感覺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思考,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為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在問題的設計上,教師要注意問題的適用性。
簡單的、基本的數學計算題等作為問題,不能起到訓練抽象思維的作用。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設計需要進行邏輯思考的問題,這樣才能達到訓練抽象思維能力的效果。并且要注意問題的連續性與遞進關系,讓學生在由淺入深的不斷思考中,強化抽象思維。如在學習“圓”這一節課(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如圓是什么樣的形狀,和以前學習過的圖形相比有什么異同,圓是否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等,先讓學生在不看課本和任何素材的前提下進行抽象思考,然后對照教材內容進行學習。經過抽象思維的訓練,學生可以有更好的邏輯能力及對數學的感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2.開放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新課改下教學的核心素養之一。課堂教學不是單向的傳遞,而是雙向的互動;不是單純的知識與方法的傳授,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是一種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教學看成是與教師與學生共同的事業,在互相合作中實施開放性教學,不斷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小學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不要人云亦云,禁錮思維;要鼓勵學生學會思考、獨立思考、善于思考;要鼓勵學生進行歸納概括猜想和規律,并加以驗證。例如,在講解“搭積木比賽”(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利用積木搭配各種各樣的物體,不必限制某種圖形樣式。更關鍵的是要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將抽象思維與具體案例結合起來,以達到抽象思維能力的提升。
3.聯系現實,增強運用能力
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與生活,是數學學習最終的目的和歸宿。理論聯系實際,用實際來促進理論知識的理解,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悟,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因此,在進行小學基礎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教學和生活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知識點的講解,并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理論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比如在學習“比的應用”(收錄于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比的應用相關基礎知識,而且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嘗試著運用比解決實際的問題,學以致用才能體現學的價值,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生活中比的應用非常廣泛,如農藥水中藥與水的比例問題,樹高與影長的比例問題,零花錢的比例分配問題等。教師可以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比解決問題,以鍛煉他們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數學教學從知識傳授為主變換為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為主,實現教學模式的更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轉變固化的學習方式,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嘗試,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從多方面對數學進行更深刻的體悟,在強化基礎知識掌握的前提下,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黃志武,何程遠.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2020(11):163.
[2]張貴永.淺析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20,(1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