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文闡述了中學政治教師應該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拓寬知識面,主動改變教學模式,將接近生活的新情境引入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探討了政治教學新方法,以加學生的參與性和師生互動新,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教學效果
高中階段是學生自我覺醒意識較為強烈的階段,也是影響青少年人格形成較為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政治教育可以深刻地影響他們對社會的理解與認知能力,以及影響他們未來對崗位職責與社會責任的承擔熱誠與習慣。當前我國的政治教育理念強調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政治教學內容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反映了社會方方面面的現實生活問題。同時,政治科目作為高考的重要學科,政治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通常采取教師滿堂灌式的講授,學生課上劃重點、記筆記,課后再背記的模式。這種模式重視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和灌輸,學生僅能僵硬地理解和記憶,少有學生的主動參與,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喪失了對政治課的興趣,更難能培養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點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判的能力。新課標對高中政治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通過培養學生學而致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政治認知水平,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理性精神與法制意識、培養他們未來參與社會建設和國家管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了提升中學政治教學效果,以及增進教師授課的自我成就感,筆者分享這些年來的高中政治教學粗淺心得,供廣大同行參考。
一、政治教師需要不斷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深度。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自己的領域,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加深自己的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發展和信息傳播大爆炸的時代,社會生活與政治領域中,諸多新事物、新發展、新現象層出不窮,教師們只有平時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思考,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政治教師的自我學習,包括:(1)多讀政治原著,深刻理解一些政治哲學原理及其概念,掌握一些社會調查研究與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夠透過現象分析和抓住事物的本質;(2)多關注科技與生產力的新發展、當前國際形勢的發展和趨勢;(3)多了解國政治形勢的發展與國內外時政新聞,這些都是課堂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時最為生動的教學素材;(4)積極參加教改和教研活動,多聆聽優秀的政治知識講座,多與授課生動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交流,并博采眾長。高中政治教師要想長久吸引住學生,成為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尊敬的教師,就需要有過硬的本領,包括淵博的知識、分析問題時深邃的視野、常常能準確地回答以及引導學生分析他們所關注的各種政治問題。由于中學教師日常工作任務繁重,平時擁有完整的大片段自我學習時間不多。因地制宜的自我學習顯得更為重要,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聯網信息進行學習,通過觀看優秀的示范教學視頻、閱讀教學教案或教學心得文章等提升自己。此外,中學教師可以從參加工作開始,把每天與師生聊天、讀書看報等受到的一些啟發、感悟等記錄下來,再日后抽空整理成教學素材、教改論文或設計成教改課題。尤其是教師可以通過積極撰寫教改論文,逼迫自己多思考、多總結,將日常的點滴積累升華為系統的教學方案和授課策略。
二、政治教師主動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高中生時期是青少年處于易于反叛和沖動的時期,眾多調查反映,他們不喜歡照本宣科、教學呆板、對學生缺乏互動與信息反饋的老師。當今時代,隨著社會利益日益多元化,傳媒帶來的外來文化沖擊、以及新舊道德觀念的沖突,政治教學的難度明顯加大,做一個能獲得高中學生普遍認同和贊賞的政治老師更是難上加難。不少高中生已經厭倦傳統的政治說教式教學,學生只是出于應試教育的逼迫,才被動地參與政治課堂學習,政治教學實際效果可想而知。在當前的這種困境下,高中政治教師就必須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課堂上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理解和探索政治理論的主觀能動性。結合本人二十余年政治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1)將理論教學與現實生活案例結合起來開展教學。通過引進情景模式,從歷史故事、新聞報道等實例開始講起,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層層誘導,通過抽繭剝絲式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政治知識點的概念原理并能將其靈活應用于現實生活問題的分析與解決;(2)以分組討論、辯論、競賽或相互考查的形式進行教學。具體的做法是將全班學生分成4-5個小組,通過各小組閱讀課本或閱讀教師提供的材料后,進行內部討論再總結性發言;或進行小組間的辯論;小組之間的相互出題和對答等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具體章節的教學要求,設置具體生動的討論話題,從而激發每個學生的參與熱忱,降低政治教學的枯燥性和抽象性。教師只需要做好引導、點評和裁判的角色,就能營造一種學生興趣盎然,課堂討論熱烈、下課后學生依然意猶未盡的教學氛圍,同時也能極大提升學生的自學、思辨、口頭表達等多種能力。(3)通過師生間相互提問、答疑,以及課堂口頭測驗等形式加強對所學知識點的總結、復習、解答困惑以及考察學生理解與實際應用能力。每當課本完成某些章節的教學之后,教師需要安排半節課或十幾分鐘對前面所學內容進行口頭出題檢測、或解答學生在思考某些政治分析題之后的一些疑惑。如果教師能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時考察學生對前面所學內容的理解,及時鞏固所學的內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考試前死記硬背的強度和難度,從而消除學生對政治課的厭煩與偏見。
三、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自學習慣,適當布置課后作業或課后活動任務。
由于不少高中生沒有培養成起對政治課的興趣,以及部分中學在文理分科之前不太重視高中政治的教學。很多學生不太重視政治課的學習和知識記憶以及應用,不少政治老師忽略了培養學生對政治的自學能力以及自學習慣的訓練,較少布置作業,或者只布置一些只需要通過對課本內容簡單抄寫就能完成的枯燥型作業,很少需要學生思考或查找資料,這類作業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難能訓練學生的能力。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布置課前預習,讓學生在課前快速地把每次將要學習的課本閱讀一遍,并在上課之初抽檢一下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除了點評學生對所預習問題的回答外,介還可以請回答問題非常正確的同學介紹下他們自學的體會和心得,進而再進入新課程的教學。如果教師能長期堅持這種訓練、表揚以及激勵學生的課前自我學習,學生就會產生很大的自學興趣并逐步鍛煉出較強的課本閱讀和理解能力。除了課前預習,教師還可以適當布置一些課外相關的政治文獻資料查找、分析與總結;以及布置學生以分組或單人完成一些與政治教學內容相關的問卷調查、訪談、社會實踐等,既能鍛煉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政治問題分析能力等,還能極大地培養學生對政治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興趣。布置這類作業時,教師需要把握的要點是安排學生執行的任務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可控性,以及生動性,此外要注意任務不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以及避免任務的枯燥與膚淺性,需要有一定的深刻體驗與教育意義。總而言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及降低政治應試背記的枯燥性和難度,教師除了充分利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之外,還需要把少量教學時間延伸到課外,通過少量課外作業以及課外實踐活動等環節,豐富和加深課堂所學內容。
筆者舉一實例,以補充和印證上述建議。
在講授高一政治課本第二課《多變的價格》時,筆者課前安排學生完成三個作業:1、提前閱讀第二課并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總結;2、詢問家人或調查菜市場了解今年豬肉、牛肉、家禽肉蛋、蔬菜等的價格,并與去年同期相應肉類與蔬菜的價格做對比,了解價格變化的幅度并分析價格變化的原因;3、調查菜市場豬肉、雞鴨肉檔口今年與去年的銷售變化情況,并查閱資料了解我國目前圈養的生豬情況,預測未來半年到二年內豬肉、牛肉、雞鴨肉等的價格變化。正式上課時,筆者先讓一個學生舉手回答對本課教學內容的總結和學習體會。等該學生回答完畢后,問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筆者再點評這個學生的總結情況,隨后導入課本的講授,提醒同學們注意到我們購買各種商品時,發現所付貨幣多少是按某一單位商品的價格乘以單位數量確定的,而影響價格因素有哪些呢?在同學們回答影響價格的多種因素后,引導學生明白“價格是價值的體現,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進而闡述清楚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通過同學們各自舉例了解包羅萬象各自商品的不同使用價值后,再延伸到商品交換時的交換價值。通過分析不同商品為什么能夠相互比較,并可以按一定比例進行交換?最終追溯到所有商品中都凝結了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這種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進而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商品交換的邏輯分析,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確定了商品的價值,再有商品的價值決定了商品的價格。隨后又回顧前面同學們對影響商品價格的各種因素的回答,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分類:(1)價值決定價格;(2)供求影響價格;(3)國家政策影響價格;(4)消費心理影響商品價格;(5)紙幣的發行量;(6)消費者的購買力、生產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緊接著,再以我們每天餐桌上的豬、牛、家禽肉蛋、以及蔬菜的價格為例,請同學回答課前布置的作業,回答今年豬肉價格猛漲的原因。教師再放映最近10年我國豬肉價格變化的PPT數據圖片,闡述我國豬肉價格變的“豬周期現象”,從而讓學生清晰了解到最終決定商品價格的是價值,也就是一般必要勞動時間,而價格的波動會引起供需關系的變化和調整。根據同學們得到的當地豬肉價格數據,引導同學理解由于我國大規模非洲豬瘟的爆發,顯著降低了豬肉的有效供給,從而導致豬肉價格的猛漲。豬肉價格的快速上漲,刺激了豬肉替代品牛肉、家禽肉蛋價格的需求量增長以及價格的上升。然而國家加大在國外采購豬肉,以及再次緊急投放數萬噸去年的儲備凍豬肉可以較大規模增加新供給,從而平抑豬肉價格,此外還將有大量的人造肉上市也將壓住豬價的飛升。這些除了屬于供需關系影響價格外,還包含有國家的政策影響。至于今年蔬菜的價格普遍上漲,主要是受供求關系影響,包括天氣因素影響蔬菜的供給、城市人口變化影響需求,還有貨幣發行量的過多導致的溫和通貨膨脹、房價房租的上漲等引起的蔬菜商販生活成本上漲(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等因素。在同學們透徹明白價值、供需關系對價格的影響后,再次總結課本上供需影響規律,即“價格上漲對人們生活(需求方),以及生產經營(供應方)的影響”該部分內容。并借助對該知識點的應用,抽取同學回答課前布置的第三項作業,預測未來半年到二年內豬、牛、家禽肉蛋的價格變化。在二三位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因為我國是人口大國,非洲豬瘟對養豬行業帶來的毀滅性打擊短期內難以恢復,隨著儲備凍肉投放日益枯竭,未來一段時間內有效的豬肉供應將難能恢復,短期內豬肉價格還難以回落到2018年水平,但家禽肉蛋的價格會日趨平穩。還可以鼓勵同學們多學技術和管理知識,以后可以通過對生豬養殖環境的消毒、環境凈化和病毒隔離,從而避免和減少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單個經營者的勞動收益,如果有更多的提高了養殖水平的養殖經營者加入,就會極大增加供給,從而降低豬肉價格。
參考文獻
[1]邢立靖.提高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02),83-84
[2]許雅涵.新形勢下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素養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1),71-72.
作者簡介:曾晞,女,1974年出生,中學高級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廣東省教育廳師德標兵、廣東省熱愛兒童先進個人、2009年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名教師,廣東省中小學德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生兼職導師。曾擔任廣東實驗中學首屆“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班主任,在2005年高考中取得輝煌的成績,被譽為“廣東高考第一班”。任教學生中,2009級11名同學進入政治單科廣東省的前100名,1人奪得2009年廣東省政治類總分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