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昆侖
摘 要:高中科學學科以實驗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綜合能力。但目前物理實驗教學中經常以教師示范操作,學生觀察為主,整個過程缺少學生參與,不利于學生感知和理解知識,長期以往還會消磨學生學習興趣。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策略,望給予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科學態度;培養策略
實驗更是學生了解知識是形成過程的主要方式。但目前高中實驗教學過于單一沉悶,學生參與興趣薄弱,最重要脫離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當前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即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科學態度,從而深入理解所學物理知識,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實現預期課程目標。
1.注重課堂教學互動培養學生科學態度
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打破以往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模式。同時新課程改革十分注重平等師生互動,教師應改變傳統高高在上的姿態,積極走進學生群體當中與其互動,耐心聆聽學生疑惑,雙方共同進步和學習。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同樣需要注重互動技巧,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和學生溝通交流,擺脫以往權威者身份,因為高效的物理實驗課堂不是以權威者身份對學生發布命令,則是以教師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征服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則為學生講笑話或做游戲,改變以往課堂教學的單一與枯燥,還能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扮演教師講解知識,而教師則扮演學生負責聆聽。例如教師教師開展小組實驗,恰巧有一小組缺少一名學生,教師則作為學生參與其中,一方面能監督學生在實驗過程的行動,避免發生意料之外,也能借此拉近與學生距離。上述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感,從而十分愿意配合教師設置的一切教學活動,也能與教師形成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以“單擺”實驗教學為例,該章節在于研究單擺周期,教師就可基于此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并親自參與到情境當中,促使學生切實感悟和體驗物理實驗過程,并積極探索科學規律,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提高物理學習效率。教師在具體實驗教學過程中先為學生提供實驗器材,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并選取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實驗器材,之后與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實驗。在具體實驗過程中通過尋找不同小球對相同長度擺長運動周期能讓學生明確單擺周期運動周期與小球質量毫無聯系。從上述實驗中,可讓學生明確單擺周期與擺長關系,并非單純從物理教材獲取知識,更讓學生明確對待未知事物需科學地實驗經驗與探索態度,只有僅事實檢驗的事物才能成為真正的知識。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科學態度
高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始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與思維品質,從而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趨勢。具體可從以下方面開展:首先滲透物理觀念;所謂物理觀念即基于物理學角度形成和運動、物質、能量、相互作用等有關的基本認識,促使學生在頭腦中提煉物理概念和規律。以“探究平拋運動規律”實驗為例,教師在設計實驗首要環節時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方案,目的在于詳細觀察物體在做平拋運動時軌跡。雖然高中生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經常看到曲線運動,然而卻是在學習直線運動知識后首次學習和掌握曲線運動知識,因而學生在設計物理實驗方案時可重點強調物體做平拋運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物理觀念。平拋運動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后首次分析生活中常見運動,更是物理知識中運動合成與分解的關鍵組成。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通過設置“水平與豎直向上的小球運動對比實驗”能讓學生樹立正確“運動觀”,最重要能運用運動觀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實驗中還能發現做平拋運動實驗研究時不單單可以將實驗對象設為小球或人,甚至細小的流水也可作為實驗對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其次實驗探究;高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展開合理猜測,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實驗方案、分析論證以及與其他學生合作交流,最后進行合理反思。該環節由學生自主探究和師生共同探究組成,在學生自主探究時可讓學生運用現有資源設計實驗方案,并合理分析平拋運動軌跡,學生在自主思考后與其他學生相互討論得出以下實驗方案:即運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礦泉水瓶子裝入部分水后在瓶蓋上扎出一個小孔,同時在礦泉水瓶子下端側面扎出一個小孔,此時松開瓶蓋水直接噴出,其中水流順著瓶子做平拋運動,借助該實驗觀察水流平拋運動軌跡。學生在研究平拋運動時有效增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隨即物理教師引領學生共同探究分析平拋運動規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打破以往被動聆聽或作為觀察者角色參與學習情況,則是轉為實驗探究主體,對所學物理知識產生深刻印象。
3.開展實驗即時評價培養學生科學態度
即時評價是評價方式之一,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活躍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當中,一定程度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為獨立且平等的個體,正因如此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此過程中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其一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學情以及運用的學習方式、個性等,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如果一味地否定、批判學生的觀點,較易打擊學生學習物理自信心,更不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因而需要足夠尊重學生,即使學生的想法過于異想天開也要耐心聽完并給予肯定,因為學生對問題的爭論或產生的奇特思想都極有可能成為教學資源。然而上述方式也不意味著教師全程夸贊學生發言,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敢于思考和發言,也要巧妙地是指出學生存在的錯誤并引領其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其二教師應以一顆真誠、寬容的心態和學生溝通交流,因為對話的意義在于師生和平相處與相互理解,二者在即時評價中堅持的真理都不是絕對的,教師應降低姿態與學生對話,指導學生自由且大膽地表達觀點和想法,并借此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和學習困難。與此同時高中物理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自由且開放對話環境,更是保證即時評價效果的關鍵所在。但對話環境需要師生共同打造,其中物理教師發揮組織、指導作用,在和學生溝通交流時需善用激勵性語言,因為高中生面臨高考,身心較為疲憊,物質環境相比,其內心更渴望和諧、愉悅、安全的心理環境,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保護學生自尊心,委婉指出學生錯誤并提出改進,增強學生成就感。
4.結語
總之,物理是一門知識性與科學性兼具的學科,教師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應積極創新物理理念和教學方式。實驗作為物理教學關鍵組成部分,更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學情和實驗特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為綜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戴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責任觀”[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000(030):58-59.
[2]王添華.優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提升科學探究能力[J].高考,2018(29).
[3]楊麗麗.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00(0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