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以濤
摘 要: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與創新,給我國高中生物帶來了更為新穎的教學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在傳授學生課本知識之余,還需培育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基于此,我國高中生物教師需在課堂教學之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促進我國學生生態環保意識的養成。本文主要深入分析了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之中的有效應用,以期加強二者之間的融合程度。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生態文明教育
引言:以生態文明教育為基準來對學生開展高中生物的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真正變為現實,可有效抑制能源的大肆開采等現象。除此之外,還可使高中生對生態文明有一個較為深層次的感悟,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態習慣。
1、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與生態文明教育有機融合的狀況
由于我國將生態文明教育有機融入高中生物教學之中的時間較短,高中生物教師依然處于摸索階段,因此目前生態教育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滲透方式仍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且方法較為單一不夠多元化。高中生物教師目前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有兩種,一是在時間活動中進行滲透,二是將其滲透于生物教學課堂之中。
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于高中生物的實踐活動之中,指代的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各類多元化的生物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生態文明意識。例如,高中生物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生態環保基地、組織學生在植樹節進行植樹活動等均屬于生物實踐,通過此類實踐活動可極大提升學生的環保理念,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刻貫徹環保理念意識。
在生物教學課堂之中的有效滲透,則指高中生物教師可借助于生物課堂向學生傳播各類與生態文明具有一定關聯性的知識,加深學生對于環保理念的認知程度。
生態文明教育是基于環境教育發展演變而來,二者之間雖具備較多的相似性,但差異性也十分顯著。環境教育與生態文明教育最大的差異性便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涵蓋面更為廣闊,是對環境教育的補充及提升。現階段受高中生認知能力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高中教師教學教育理念仍較多遵循傳統方式等因素的制約,我國高中生對于生態環保意識的理解不夠深刻,未有效形成成熟全面的環保理念,因此現階段我國高中開展的生態教育占比最多的仍是環境教育。
2、高中生物教學中將生態文明教育有效滲透的積極作用
將生態文明教育與高中生物教學二者進行全面融合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四方面之中:
第1,積極響應國家課程標準。我國教育界對于高中生物的課程標準便是需注重培育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生物教學之中可有效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第2,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需求。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為例,高中生物必修三穩態與環境之中便有《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生態環境的保護》此類有關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學章節,該章節重點論述了生態環境在人類發展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人類若想繼續生存下去則必須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基于此,為有效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我國需在生物教學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向的生態文明理念。
3、將生態文明教育滲透入高中生物教學之中的具體方法
為有效加快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之中的滲透速率,高中生物教師可按照下述幾點具體措施來進行有效滲透:
第1,將生態文明教育有效滲透入生物課堂之中。為促進高中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正確形成,高中生物教師需把握好生物課堂教學環節,將生態文明教育進行有機滲透,與各類高中生物知識點形成相應的聯系,使高中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其生態文明理念。目前我國高中生物課本中有較多關于生態文明的章節,與生態文明間存在間接聯系的生物知識點也較為豐富,因而高中生物教師需對高中生物課本進行深入性的挖掘,在進行與生態文明相關的生物知識教學時,高中教師可提前在教學目標之中進行標明,隨后通過各類教學手法將生態文明教育有機滲透入生物知識點教學之中。以人教版生物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為例,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生物科學與環境保護該章節的授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播放關于生態環境的視頻或歌曲來引導學生對目前生態環境的現狀進行發散性思考,可有效激發起學生對于該堂生物課的參與興致。隨后,教師可向學生提出目前所存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的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思考,教師可要求各小組推選一位小組代表上臺進行觀點陳述。通過此類辦法,可有效激發出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使學生深刻意識到對生態環境開展保護的重要意義,學生將自主聯想到其在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行為,有利于學生此類行為進行糾正。
第2,積極開展生物實踐活動,將其與生態文明教育所融合。為積極鞏固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之中有效融入的成果,我國高中生物教師需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與生物有關的實踐教學活動,在該環節內有機融入生態文明教育,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其思想意識層面對于生態文明觀念的認知度,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貫徹落實此類觀念。例如,高中生物教師可合理利用與生態環保有關的相關節日,例如世界動物日、植樹節等,在此類節日中帶領學生開展與環保相關的公益性活動,可有效使學生意識到自身對于保護生態環境的巨大責任。
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教師還可將生物實踐與課堂生物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可帶領學生進行關于環保課題的調研,例如對本地的生態環境污染進行有效調研,可使學生清晰知曉在獲取自然資源時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可逆轉的損傷,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深刻性反思。
第3,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來強化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隨著我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我國教育界中已形成互聯網+學科的教學方式,我國高中生物教師為促進生態文明教育的全面性滲透,可在課堂教學上引入現代化信息技術。例如,以教授基因工程一課為例,生物教師可將信息技術與目前最為新穎的5G技術相融合,委托專業公司打造配套課程,課堂上學生通過特質的眼鏡便能對基因工程有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認知,通過該種方式可有效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其思考基因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聯。
第4,開發與生態環境有關的校本學習課程。當今社會,我國生態環境污染日益嚴峻,嗓音污染、水質污染等因素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破壞作用。高中生物教師為加深學生對該問題的深入性思考,引導學生對身邊的生態環境加以關注,高中生物教師可針對生態環境開發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衍生性校本生物學習課程,該課程體系的教學重點便在于引導學生感悟身邊所存在的生態環境污染現象,并引導其對形成此類污染的背后成因進行積極探索與分析,使學生得出相關對治理生態環境有所作用的措施辦法,對促進學生形成成熟的生態文明意識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
第5,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培育高中生態文明意識的最終目標便在于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貫徹落實相關理念,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故此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多和日常生活相掛鉤,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之中的滲透性。例如,現如今國家在大力倡導推行垃圾分類政策,高中生物教師可在課堂之上組織學生開展關于垃圾分類的小游戲,可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態文明意識,并將其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
第6,組織學生進行關于生態文明的課外書籍閱讀。高中生光靠高中生物課本之中的相關知識,將難以培育出成熟的生態文明意識。高中生物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課外書籍閱讀,使學生了解國內外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知識。通過大量課外書籍的閱讀,學生對于形成生態問題的背后原因將有一個更為深層的了解,可極大激發出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熱愛之情。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有效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之中的滲透性,我國高中生物教師需對此制定一個較為完善成熟的教學規劃,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進行生物學習的積極意義,加快培育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參考文獻
[1]王興東,陳壯.淺淡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J].現代交際,2018.
[2]王麗芬.淺淡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J].高考,2018(36).
[3]劉千秋.淺淡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000(007):175.
[4]岳萍麗.淺淡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J].知識文庫,2019,000(005):P.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