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斌
摘 要:本文將基于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為例,通過探索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有效教學方法,進一步促進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養成,從而為學生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重視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學生的讀題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閱讀能力上并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沒有正確認識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帶給學生高效學習的助力和課堂有效教學實現的特殊意義。
一、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理解力
為了強化學生更為準確理解這些知識,教師應該基于學生已知生活經驗上提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且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堂中進行高度還原,這樣將大大促進學生的理解力提升。如:情境創設——在生活中兩個小朋友都愛喝各種碳酸飲料,但是由于錢不夠只能共享一瓶碳酸飲料……。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容積概念不夠清晰準確,但是憑借自己的常識能夠判斷出視頻中兩個小朋友誰喝的多、誰喝的少,在教師提出問題:他們到底是誰喝的多那?對誰比較不公平那?在師生交流互動過程中教師引申出“容積”的數學概念,這樣學生在情境的激發上、自己好奇性強烈上,自然能夠主動學習容積類知識,自然對容積、體積一類知識理解的更為準確,這樣將會為學生今后數學學習進步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2.微課設計,加強教材可讀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升學生數學的閱讀能力,也要發揮教材的作用,在教材里很多內容都能促進學生理解閱讀能力發展,如:數學的名詞、數學的概念、解題的方法等等。多引導、多鼓勵進行對教材進行閱讀與鉆研,長此以往必然將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例如,微課以短小精悍著稱,以3到8分鐘為宜,以一個知識點或者兩個知識點為宜。微課視頻主要通過碎片化形式整合教學內容和學習內容,進而構建一個系統化、結構化視頻系列,促使學生更加直觀理解數學知識。那么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數學名詞、數學概念上,制作相關的微課視頻,促使學生在預習前觀看,在課后進行復習與鞏固。
二、有效引導啟迪,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1.加強引導,培養學生閱讀動腦習慣
在小學進行數學知識、思想、方法的學習基礎后,要強化理實一體化教育理念,通過理論學習,趁熱打鐵式進行練習,這樣才能鞏固學生記憶和進一步深化理解知識。例如,在教學關于比例知識的數學內容上,該內容涉及較多的文字含義,那么教師可以將學生通過“同組異質、分組同質”的劃分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教材內容的學習活動,同時,要告訴學生對教材內容閱讀完畢后,教師要組織“小組搶答賽——比比誰是記憶王”,這樣的具有比賽屬性的過程自然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主觀能動性。
2.以學定教,培養學生閱讀動手習慣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當立足以學定教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學習的認知偏好,在學生進行教材閱讀或課下閱讀上,培養學生養成記錄知識點和易錯題的動手學習習慣,在勾畫圈點、疑難點記錄上,能夠對學生閱讀能力起到積極性推動作用。這個過程教師可以加入思維導圖筆記的訓練與掌握,教師可以通過PPT為學生呈現各種各樣、趣味生動的思維導圖,如:魚骨頭、小狗、小熊等思維導圖,在各式各樣的思維導圖上,尤其是呈現學生喜歡的各種動物形狀,自然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樂中長的過程中,實現對思維導圖學習工具的有效掌握。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研究上,教師要立足“圍繞學生、激發學生、發展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現實學習實際情況上,科學設計不同的教學過程,積極探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各項教學途徑,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教師形式化教學過程出現,從而才能助力教師提供更為切合實際、具有針對性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紅月.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0):115.
[2]張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