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摘 要:初中數學授課中,有效教學能夠提升課堂授課質量,讓課堂達到預設學習效果,提升個體數學學習質量和效率。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學生學習有用知識、掌握課堂學習方法,內化數學知識為自身體系,從而更好地學習教材內容。但是,初中數學課堂往往忽視個體主動性,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課堂授課質量。面對著上述情況,數學教師要采取有效教學手段來提升課堂學習效率,讓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取數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改;有效教學
現代科技快速發展,數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初中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堂講解不接地氣、忽視了課堂學習主動性、過于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以上問題大大降低了課堂授課質量,導致班級整體學習質量不盡如人意。
一、與生活有機聯系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到內容較為枯燥、缺乏學習興趣,嚴重影響著課堂學習積極性。實際上,數學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數學教師要重視課堂授課活動,激發個體學習興趣,讓每個人在學習中發揮積極作用,利用自身已有知識來解決遇到的問題,理解到數學與生活有機聯系。
數學授課中,教師要以日常生活為背景來設計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有機聯系,活躍個體數學思維,以生活問題來發出提問,激發數學濃厚興趣。在講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識點時,教師結合實際來設計問題,如,某個初中中馬上要迎接新生,其中有部分同學需要住宿,如果每個宿舍住6個人,那么會有30個人沒法安排住宿,如果每個宿舍安排8個人,那么其中一個宿舍住不滿8人,求學校新生中有多少人住宿?宿舍有多少間?這是一道生活化數學試題,教師以問題來引起課堂學習興趣,激發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對問題更好地予以解決。實踐表明,生活化數學問題能夠引起課堂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改變了沉悶課堂氛圍。
二、注重課堂探究
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探究性教學使初中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快速、高效吸收數學新知識。新課改改革中,初中數學教學轉向了“激勵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轉變自身角色,以平等姿態帶領學生探究教材新知識,發展數學思維,激發個體對數學的探究能力。結合新課改理念,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好教學內容后給學生多留一些空間,激發學習動力,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學習之中。
在講解“全等三角形”知識點時,教材中內容編排較為正常,易于學生掌握和接受,但要想熟練地掌握三角形的全等評定方法,讓他們靈活掌握應用方法光靠教材內容遠遠不夠,關鍵在于面對問題時如何去合理地選擇判定條件。結合這一情況,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設計一系列教學內容和活動來引導個體積極參與其中,思考、分類所學知識,面對問題時能夠想起如何去使用方法,在思考中發展數學解題能力,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實際上,探究性教學使學生經歷了從新知識學習到應用,幫助他們靈活應用所學數學知識來求解問題,形成解題綜合能力。
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科技快速發展,信息技術成為初中數學教師授課的重要手段,直觀、形象地為學生展示教材內容,幫助他們快速吸收教材新知識。以往教學中,教師受限于教學能力往往愿意采取傳統方式,這不利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進入初中階段后,初中生對新技術有著濃厚興趣,教師把數學教材內容以動靜結合方式讓學生在動態學習中掌握知識。
在講解“三角形內角和”相關知識時,傳統教學中往往采取剪紙、拼接和度量等方式來引導學生直觀感受,這種方式在實踐教學中可能會存在一定誤差,引起初中生誤解,很難達到理想課堂教學效果。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在幾何畫板上隨意畫出一個三角形,通過軟件操作來量出是三個內角并求和,再任意拖動三角形頂點來改變大小再求和,此時,學生會發現不論三角形怎么改變,三個內角的和總是180°。通過幾何畫板展示,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內角和定律,動態直觀畫面加深了對知識理解和掌握,形成固定數學思維。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要與生活有機聯系、注重課堂探究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三個方面展開教學,有效激發個體課堂學習興趣,發展數學綜合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繼忠.淺談提高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思路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06).
[2]韓方延.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