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隨著虛擬技術的發展,虛擬旅游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本文針對虛擬旅游的發展現狀并結合其存在的現實層面和潛在的法律層面的問題,對虛擬旅游形成初步認識,并據此挖掘虛擬旅游存在的發展機遇,從而進一步思考促進虛擬旅游的健康發展的方式。
關鍵詞:虛擬旅游;VR;發展現狀
自作家Stanley G.Weinbaum于1953年首次提出全方位沉浸式虛擬現實的概念,到1989年美國VPL Research公司創始人Jaron Lanie首次正式提出“虛擬現實”的概念以來,再到今日虛擬現實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虛擬現實從想象到現實,其技術的發展也推動著多種衍生物的發明。
而在當今互聯網時代,隨著VR虛擬技術的發展,依托互聯網技術反映實地旅游的虛擬旅游也逐步出現和走進人們的生活。自本世紀始,我國已有許多成功的虛擬旅游案例。而清楚認識當今虛擬旅游的發展問題及機遇,有利于把握時代潮流,促進虛擬旅游產業發展,同時為相關學術研究提供參考。因此,對于目前虛擬旅游狀況的梳理和分析,不失為當下旅游學科的重要命題。
1.對虛擬旅游的初步認識
學術界對于虛擬旅游尚未有明確、統一定義,目前觀點大致下列3種:徐素寧等將虛擬旅游視為以互聯網為資源載體、動態且逼真呈現旅游景觀、游客選擇個性化且多樣化的現代旅游方式。江輝仙等則認為虛擬旅游是,建立在現實旅游景觀的基礎上,通過模擬或超越現實景觀.構建一個虛擬旅游環境,使得參與虛擬旅游的旅游者能夠如同親臨其境般進行虛擬旅游活動。何曉琳認同虛擬旅游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在計算機終端身臨其境地游覽景點的一種旅游形式。
本文中,筆者將“虛擬旅游”定義如下:虛擬旅游是依托互聯網等一系列技術將實體旅游地虛擬化,并通過VR技術、“數字地球”、三維可視化技術、5G技術讓人達到身臨其境的技術,可以說虛擬旅游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讓人在虛擬中感受現實。
2.虛擬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虛擬旅游現存的現實層面的問題
2.1.1虛擬旅游挑戰人們的傳統旅游觀念。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主要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動覺。而旅游知覺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覺器官的旅游刺激情境的整體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在傳統旅游中,人們的旅游感知來自于旅游知覺,這也是長久以來人們對于實地旅游的觀念。但是虛擬旅游通過VR技術達到的全方位沉浸式體驗在某種程度上與傳統的旅游知覺相悖,這使得人們無法全面接受虛擬旅游,而且現階段人們的思想認識難以糾正。
2.1.2虛擬旅游與傳統旅游業的沖突。虛擬旅游的發展勢必會帶來一系列的關于實地旅游的現實問題。首先,虛擬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旅游業,而由傳統旅游業衍生的一系列產業也難免受到沖擊,例如,傳統旅游景區及景區產業鏈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還有在傳統旅游景區受到沖擊的同時必然會帶來景區可就業崗位減少,如導游和景區商品的搬運工就會面臨失業問題。當然隨之而來的問題還有傳統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游客量的減少帶來的市場的縮小,以及游客少帶來的對景區重視度減弱等問題,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考慮的。而這是虛擬旅游發展無法避免的問題。
2.1.3虛擬旅游發展受到技術的制約。雖然自本世紀始,出現了許多虛擬旅游的例子,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現階段的技術水平還無法滿足人們對于虛擬旅游的要求。因為VR技術的不成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對于服務端而言帶來的全方位沉浸式開發旅游景區困難,大部分只能提供簡單的景區動態等問題使競爭力較弱、對于客戶端而言帶來的設備性能要求高,成本貴等問題極大程度上縮小了客戶來源市場。還有由于技術的制約,客戶端與服務端難以達到聯合,對于客戶端的需求無法達到實時監控實時解決的層次。這些技術方面的問題帶來的現實投入使用的問題,是當前需要解決的。
2.2虛擬旅游潛在層面的問題
虛擬旅游現階段法律規范缺失,給其未來發展帶來了潛在的問題。因為現階段人們主要以傳統旅游為主,而虛擬旅游作為新興事務,其存在一定的法律盲區。大成律師事務所的羅賓·查特伍德(Robyn Chatwood)曾表示:“在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領域,法律未能跟上(技術)發展。”而在虛擬旅游中,這個問題也是存在的,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其潛在的法律問題。
2.2.1虛擬旅游的產權問題。虛擬旅游是在實地景觀的基礎上開發的,而給客戶端的主要成果是基于VR技術上的,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兩個供給方,即傳統的旅游景區和將傳統景區虛擬化的VR技術方。在前面提到過傳統的旅游景區在虛擬旅游發展中難免受到沖擊,這也就表面兩方會產生了利益沖突,勢必也會帶來虛擬旅游與傳統旅游景區的協商問題。然而,在虛擬旅游起步的階段這個問題還未引起雙方的注意,屬于灰色地帶,但是隨著虛擬旅游的發展,這二者的沖突顯而易見,而僅僅依靠合同訂立可能會產生糾紛。
2.2.2虛擬旅游可能帶來的傷害問題。就虛擬旅游的發展來看,我認為主要存在3個傷害問題。首先是沉溺其中帶來的身體傷害(長時間進行導致的身體機能下降甚至猝死等),然后在虛擬旅游中發生的不可控因素帶來的傷害(系統不穩定等因素導致正在虛擬旅游的人產生的不適等),以及個人心理在虛擬旅游中的可能傷害(主要包括法律上的無行為責任能力人,以及潛在的利用虛擬旅游從事不法行為的情況)。就如傳統旅游景區一樣有傷害就涉及賠償問題,那么這種傷害如何定性,賠償的傷害范圍是什么,如何確定責任方,以及賠償金額在責任方的分配等等,這些都是現在所忽略的,但是極易產生糾紛的問題。
2.2.3虛擬旅游的產業鏈體系問題。虛擬旅游的發展將沖擊傳統旅游景區產業鏈的發展,但是我們可以預見他的發展也會帶來產業鏈發展新方式。學者鄭鵬,馬耀峰及李天順指出通過虛擬旅游可獲得鏡像體驗,從而實現對旅游產品的“試用”,進而實現“客貨不可見面 ”形式的旅游產品的購買。而在此過程中,涉及旅游產品的購買問題,如買房賣房的購買協議、旅游產品的質量保證、送貨時限問題等,這些不僅需要虛擬旅游平臺提供保障,也需要買賣雙方達成協議,而現在這個產業鏈體系還沒有完善,在未來的發展中一旦產生糾紛,就有可能出現諸多問題。
3.虛擬旅游發展的可行性
在現階段我們不難看出虛擬旅游所擁有的潛力,而其可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1市場基礎大
首先,在物質生活進步的同時,人們的精神追求也不斷地發展,特別是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較富足,人們有能力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其次,相對于傳統旅游而言,虛擬旅游的開支較少,這為部分受經濟能力制約無法進行實地旅游的客戶提供了機會;總之虛擬旅游就客戶來源方面有很大的優越性,有廣泛的市場基礎。
3.2時間和空間的可協調性
虛擬旅游對于客戶的時空要求沒有必要的條件,可浮動性大,這使得在虛擬旅游在面對特殊時段和突發性事件時具有應急作用:如,在黃金旅游時段,虛擬旅游可以避免旅游高峰緩解旅游資源的供需矛盾、在疫情隔離期間,虛擬旅游可突破空間的限制、在地震破壞景區,虛擬旅游可提供景區復原等。可以說,虛擬旅游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空對于游客的限制,具有吸引力。
3.3對于旅游資源的保護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于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長,在節假日景區更是會迎來客流高峰,許多景區甚至超過最大游客承載量。在2019年春節期間,麗江古城僅在2月17日客流量就達到23萬人,瞬時人數最高峰達89389人,這對景區的保護來說是不利的。而虛擬旅游可以極大的緩解客流量過度給景區帶來的壓力,有利于旅游資源的保護。
4.結語
虛擬旅游在現階段的發展存在著許多現實問題,而且虛擬旅游潛在的法律問題也會隨著其的發展逐漸暴露,但是不能否定的是,虛擬旅游的發展是必然的,有著當今社會條件下特有的可行性。對此,我們要了解虛擬旅游的發展,找到應對其存在的現實問題和潛在問題的辦法,促進虛擬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佳佳.“虛擬旅游”對傳統旅游業的影響[J].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02):13-14.
[2]江雪,朱雨薇,慈暉.關于旅游景區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及可行性探究——以南京地區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8):54-55.
[3]邸亞華.虛擬旅游的研究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研究綜述[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03):100-101.
[4]李晟. 面向虛擬現實的法律[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8-24(004).
[5]陳韻如.VR虛擬現實技術存在的法律和倫理問題[J].藝術科技,2016,29(11):96.
[6]鄭鵬,馬耀峰,李天順.虛擬照進現實:對虛擬旅游的研究內核及范疇之思考[J].旅游學刊,2010,25(02):13-18.
[7]李莉,楊佩群.“虛擬旅游”是非新論[J].特區經濟,2009(0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