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休閑食品產業發展迅速,本土休閑食品品牌能否通過品牌建設,傳遞卓越品質形象,強化品牌文化滲透,提升消費者忠誠度,從而成功沖擊中高端休閑食品市場,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本研究開展休閑食品品牌消費行為專題調研,把握休閑食品的消費發展趨勢,了解目標市場消費者的品牌認知情況、消費行為現狀及其內在的規律性,為休閑食品企業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構建更為精確的品牌定位,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品牌營銷。
關鍵詞:休閑食品;品牌;消費者行為
1.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消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消費形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休閑化,休閑食品在人們日常食品消費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我國休閑食品市場每年的需求額超過4000億元,但人均消費量僅有236g,而發達國家的人均消費量為3.2kg,休閑食品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漸成熟,城市化進程和生活節奏加快以及90后群體漸漸成為消費主流,休閑食品品牌的營銷平臺、傳播途徑、消費習慣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食品品牌營銷方式已經無法適應這一變化。如何在新的消費背景下,促進食品企業的品牌轉型升級,推動產品創新,塑造品牌文化,引領消費趨勢,做大做強產業,成為休閑食品品牌營銷工作的重中之重。
2.文獻綜述
隨著休閑食品市場逐漸廣闊,專家們對休閑食品企業該如何發展進行了討論:鐘廷均(2010)提出企業要通過設計品牌識別來與競爭對手實現差異化。彭海容(2003)認為消費群體對品牌的認知呈現差異化分布,企業要從消費群體特征入手進行探究,分析消費者的年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地域等與品牌認知的關系。嚴亞(2009)認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與廣告代言人有較大關系,廣告代言人應有一定知名度和可靠性,同時能夠契合品牌理念,適應品牌營銷策略。張錚錚(2003)主張創建以感知質量為導向的品牌,品牌建設的直接目的是創造品牌權益。趙澄強(2010)表示產品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休閑食品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取得市場競爭的有利地位。
3.休閑食品行業現狀
3.1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休閑食品產業是我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競爭性行業,是一個發展迅速的朝陽產業。從2006年到2016年,全國休閑食品行業規模從4240.3億元增長到22156.4億元,據預測,2020年休閑食品市場規模將會達到三萬億。產品的種類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居民消費升級以及飲食結構的多元化極大推動了休閑食品品類擴張。
3.2品牌整體競爭力弱
由于休閑食品行業的準入門檻低,市場競爭格局混亂,存量企業大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呈現小而散的競爭性局面,外資企業擁有我國休閑食品市場超過半數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本土休閑食品企業在產品開發、品牌發展和渠道建設等方面,均落后于外資企業。
3.3營銷方法較為落后
由于企業實力有限,我國休閑食品企業對渠道的駕馭能力不足,市場營銷人才匱乏,營銷手法單一,難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休閑食品行業早期的營銷形式可總結為:渠道驅動、名星代言和讓利促銷,通過這三種形式吸引經銷商加盟,從而實現快速周轉,但其弊端有三:
①產品銷售渠道分散,銷售結構混亂,竄貨嚴重。
②不注重品牌規劃與建設,極其容易被模仿。
③價格戰導致利潤率下降,在產品開發上難以有較大的投入。
3.4缺乏對消費者的需求挖掘
目前休閑食品行業的競爭還都圍繞著較低層次的技術、口味、外形等方面去進行,缺乏對消費者更多的需求挖掘。但許多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舊在物質這一較低層次與同行競爭著,導致無法打開更大的格局。
4.品牌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力
1.品牌便于消費者識別。品牌本身的含義清楚、目標明確,專指性強。只要提起某品牌,就能喚醒消費者心中的記憶和聯想。
2.品牌的聲譽對消費者的影響。熟悉的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在長期市場競爭中,享有崇高的聲望和名譽,給消費者帶來了信心和保證,能滿足消費者所期待獲得的物質、功能和心理利益的滿足。
3.品牌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強勢品牌,對消費者心理有一種沖擊效果,讓人感覺很想嘗試一下該品牌的產品。即所謂消費者心理作用下的信息很快的達到了聯想、購買動機、試用的階段;而一旦試用,由于較好的實際效果,從而獲得好的評價,口碑逐漸產生,最后達到信任和情感共鳴的效果。
4.品牌定位對消費者的影響。如何區分市場,進行好品牌定位,對消費者的營銷作用極大。好的品牌定位,來自于創意,更來自于對社會人群心理的深刻理解。消費者本身往往并不能明確的知道自己相對于某類商品的心理需求,而將某種社會或者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和商品結合來定位,也許是一種思路。
5.趨勢預判及建議
5.1開發更高附加值的休閑食品
目前90后逐步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他們對休閑食品的需求不再是價格優惠,而是用相同甚至更昂貴的價格來獲取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企業應迎合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依靠搶眼的外形和新奇概念打造有設計感、時尚感、歷史感的休閑食品并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品牌獨特的記憶點,貼合年輕消費者追求個性的特質,迎合消費者獵奇心理從而滿足消費者的社交需求。而對于傳統休閑食品,它強調的更是一種文化,區別于過去僅僅為了滿足溫飽問題,當前消費者更重視休閑食品所蘊含的意義。因此,傳統休閑食品除了要保存傳統的制作工藝和風味特色以外,還應該通過整合、包裝、營銷等手段,不斷提高其歷史文化內涵,突出傳統休閑食品的個性特點。
5.2進一步加強品牌體驗建設
在銷售渠道等其他不同因素的條件下,消費者購買品牌休閑食品的比率也不同,但品牌依然是影響人們購物的主導因素。休閑食品作為一種同質化程度高的產品門類,更需依托品牌所賦予消費者不一樣的購物體驗:
5.2.1品牌溝通體驗的塑造
企業應該系統地規劃和組織品牌的溝通內容與媒介,以此來構建與消費者間的互動溝通管道。例如依靠于與品牌文化相契合的外在形象塑造,包括產品包裝與LOGO設計來與消費者進行雙向溝通,體現出品牌所要宣揚的時尚文化,民族文化等,達成情感共鳴,形成消費者對此品牌的認知度。尤其是在打造以當地特色的旅游食品時,注重傳達其內涵,發揮旅游產品的優勢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銷量。
5.2.2品牌消費體驗的塑造
在客戶消費體驗環節,企業需要在客戶接觸品牌各個環節,包括品牌搜尋、終端展示、品牌交易、客戶服務等各個環節發展有效的客戶溝通模式。企業可以與這些終端場所合作交流,改變企業產品的陳列設施,將其放置于更顯眼的位置,提高產品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同時,可以適當的進行品牌延伸,因為大部分的消費者是愿意嘗試品牌衍生品,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5.2.3品牌服務體驗的塑造
在客戶服務體驗環節,企業要樹立客戶至上的服務文化,完善企業的服務體系,真實有效地宣傳服務內容、服務承諾和服務流程,發展多層次的客戶服務渠道和服務形式。食品安全作為休閑食品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更需落實到位,同時也時刻受到消費者的監督。知名品牌的質量安全信賴程度相較于非品牌的更高,因此中小企業在踏實落實好產品質量的同時進行適當有效的宣傳,向消費者作出服務承諾。即便在質量上出了差錯時也能夠積極面對,主動道歉并召回,做好安撫工作、售后服務等。
5.3努力構建跨行業的戰略聯盟
休閑食品作為傳統的食品產業,曾處于地域化,小而散的局面。消費者只能通過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等地方尋求產品貨源。在新零售的浪潮中,休閑食品行業的價值起點將回歸到滿足消費者需求,通過打破數據壁壘,全面、精確、快速地了解消費者,在提升消費體驗的同時,不斷優化運營效率,以便更好的承接和轉化消費需求,從而完成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休閑食品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立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可嘗試與其他企業進行跨行業聯盟戰略,基于雙方的資源、能力、核心專長進行整合,共同解決產品研發、制作、銷售、品牌提升等方面的問題,發揮聯合競爭優勢。
5.4多角度進行品牌形象塑造
品牌形象的塑造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價值提煉和價值傳播的過程。通過分析國內外品牌差異,不難發現,消費者對國外知名品牌的休閑食品所附帶的價值同樣看重。對消費者而言,國外知名品牌可能意味著附有社會責任,保護消費者利益,以及保護環境等。國內休閑食品可結合我國重大事件進行品牌形象塑造。例如蒙牛“中國航天奶”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就是高品質、強者風范和創新精神,這正是中國載人航天的高技術、發展的艱難歷程以及宇航員選拔的高標準的寫照。與此類似的還有愛國營銷、公益營銷等。企業要做到這類形象塑造,首先要切身參與到相關工作中,接著將其做成企業的IP,由此將營銷慢慢深入人心,獲得公眾的認可,進而提升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楊曉燕,中國消費者行為研究綜述,經濟經緯,2003(1):56-58
[2]嚴亞,黃銳,休閑食品的消費市場調查[J],廣告大觀,2009(2):51-57
[3]鐘廷均,中小休閑食品企業營銷策略分析,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4):104-105
[4]趙澄強,店鋪形象對顧客品牌認知度影響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學士論文,2010
[5]吳建新,淺談中小型食品企業的OEM經營[J],2008(3):12-14
[6]吳梅,食品行業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與分析,2012(9)
[7]李光斗《品牌戰》,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8)
[8]胡曉云《品牌傳播效果評估指標》,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7(7)
[9]我國休閑食品產業的現狀及發展方向《食品研究與開發》,2012(3):33卷4期
[10]休閑食品的消費市場調查《廣告大觀(綜合版)》,2009(2)
[11]做大休閑食品品牌和產品銷量的二十項營銷要素(二)《食品界》,2017(8):70-73
[12]張錚錚,品牌建設:顧客感知質量的導向《國際市場》,2003(5):52-53
作者簡介:黃鴻(1998.3-),男,漢族,福建莆田人,本科,學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