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美
摘 要:文章借助教學案例,從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課時目標框架、復習目標編寫流程、注意行為用詞等五個方面,具體探討高三化學課時復習目標的編寫方法。
關鍵詞:復習目標;課時;核心素養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課程的育人價值。有學者認為:學科核心素養是對“三維目標”的超越,反映了課程理念新的發展和進步[1]。由此可見,如何讓化學核心素養融入課時復習目標中,并用其來指導高中化學復習課教學設計,是高三化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1.高三化學課時復習目標的界定和分類
1.1高三化學課時復習目標的界定
課時目標是化學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師的教法依據、學生的學習指南、實際教學效果的檢測標準[2]。所以,高三化學課時復習目標,是關于高三化學課堂復習教學效果的明確表述,是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簡稱“考綱”,下同)要求,將課程目標細化分解而來的。由此可見,課時復習目標內容不是舊的知識簡單重復,而是從新的視角、新的高度整合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活動內容;在拆分、組合、提煉過程中形成學習活動;在聚集、剖析、聯結中期待學生得到的學習結果。課時復習目標往往有學習活動主題、學習活動任務、具體情景界定、列舉往年高考的案例,以形成課堂上可操控、可實施的學習目標。
1.2與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關系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簡稱“新課標”,下同)修訂中出現的一個概念,是化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培養的核心素養。它的提出,有利于教師從不同層面教好化學,幫助學生養成實踐出真知的科學精神;有利于學生以德為先學好化學,學會重視實踐、實證,敢于承擔責任,心懷國家,放眼看世界。化學學科素養是學生通過化學學科學習逐步養成的核心素養,因此,化學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課型—高三復習課,其課時復習目標不僅要體現知識、技能的提升,還要體現微觀探索精神、開發資源及利用資源能力,更要體現學習化學有助于學生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友善共存,使國家更加富強、文明的能力。
1.3高三化學課時復習目標的分類
課時復習目標制定的路徑很多,按照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可將其分成三類。第一類是以知識優先,教師注重幫助學生梳理已學知識、技能,這類課時復習目標包括:幫助學生制作知識網絡圖、評價學生識記知識能力、熟練應用知識能力等復習目標;第二類是以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為主,教師注重試題模擬訓練,以練習代替教與學,在重點題型訓練中穿插重點知識復習;第三類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指導學生根據記憶規律合理地安排識記內容,有核心知識復習講解,有真題模擬改編及點評。總之,不管是哪類復習目標,教師都是通過真實的問題創建,實現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的雙重推進。
2.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三化學課時復習目標構建的實踐
2.1高中化學課時復習目標的框架設置
目標制定,應在核心素養重點培育的導向下,實現教學目標從“知識的獲取”轉向“素養的培育”,評價目標從“知識的檢測”轉向“認識發展的檢測”[3]。所以,高三化學課時復習目標應包括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構成要素中要有基礎復習目標和能力提高目標。在科學思維與方法中體現化學核心素養,在科學知識與觀念中有效滲透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基于核心素養的課時評價目標是教師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效分解和挖掘,診斷學生認識物質水平、實驗探究水平等,發展學生的實驗設計水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等。該框架與原三維目標相比,目標更有化學學科內涵,學習內容更加具體明確,能更好地體現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等正確價值觀。
2.2高中化學課時復習目標的編寫流程
課時復習目標的編寫是復習任務分析的結果目標化的過程。它的編寫需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依據高三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實際復習進程,選好復習主題,做好主題的整體復習安排,并將其分解成課堂45分鐘之內可完成的小主題,也就是確定了課時復習總目標;第二階段,遵循考綱內容要求,參照新課標有關理論指導,將課時復習總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復習活動達成小目標,劃分出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重點;第三階段,用規范語言呈現該小主題中的課堂復習小目標具體內容。例如,教學目標中可用“通過…再認識(增加)…”等來表達,評價目標中可用“通過…診斷(發展)…”等方式表述。
2.3高三化學課時復習目標的制定案例——再識二氧化硫(第一課時)
依考綱要求,典型的還原性物質——二氧化硫成為高三化學重點復習對象。該內容復習可安排兩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深度認識二氧化硫,第1課時的復習主題是使二氧化硫的基本知識功能化,著重培養學生的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素養,本主題有三個教學小目標:①從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引入,復習回顧二氧化硫的制備、主要性質和用途,鞏固基于物質類別識記物質性質的認識模型。②通過二氧化硫與其它含硫物質轉化關系的再認識過程,再次建立物質性質與物質用途的關聯,鞏固基于元素價態識記物質性質的認識模型。③通過探討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與防治方法,增強社會責任感。三個評價小目標:①通過閱讀有關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資料,診斷學生研究物質性質的水平。②通過對二氧化硫與其它含硫物質轉化關系的討論和點評,診斷并發展學生對物質轉化思路的認識水平③通過對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與防治方法的討論和點評,診斷并發展學生對化學價值的認識水平。
3.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時復習目標構建的建議
3.1做好復習內容與考綱要求對應關系的查找
查找2019年化學考綱不難發現新課標已經扎根其中,考綱第一次提出了高校對新生思想道德素養要求,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第一次把思維方法寫進考綱。所以,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時復習目標構建,必須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創建真實情景問題,通過對真實情景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實現“教、學、評”一體化。如《再識二氧化硫(第2課時)》的復習主題是二氧化硫的認知延伸和拓展,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素養,該主題有兩個小目標:滴定實驗、計算等知識的綜合運用;相關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3.2注重單元復習內容的整體把握和剖析分解
復習教學應先引起學生對復習內容的關注,讓學生明確當下他們要學的內容,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做到,在完善已有認知結構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和創造力,達成“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所以,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時復習目標構建,必須注重復習內容的選擇、編排及展示,要根據考綱中的考試范圍與要求,確定知識復習系統,形成一定的復習主題,制定復習目標。如根據考綱對硫元素部分的要求,結合學生學習需要,對含硫物質相關知識進行整合,將本單元復習內容分解成《再識二氧化硫》和《論硫酸功與過》兩個復習主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不同含硫物質知識角度,整體上把握硫元素有關內容的基本結構,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創造的熱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到達考綱要求,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價值觀念。
3.3課時復習目標編寫要本著具體行為的原則
具體行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不抽象、不籠統、細節很明確的外表活動。因此,化學復習活動目標編寫時,首先,要明確目標行為的主體是高三學生,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依據不是教師完成復習任務情況,而是學生的收獲。如“通過二氧化硫和氯水、二氧化碳、乙烯的對比聯系教學,培養學生遷移分析的能力”,這樣寫法表明目標行為的主體是教師,是不規范的;其次,復習目標表述的必須是共同的、具體的、明確的、可測量、可達到的復習標準,而不是教師的個人意愿,如“全面科學地掌握二氧化硫化學性質及其應用”,這種可望不可及的理想目標,其實只是一個擺設目標,很容易造成考綱規定的內容被隨意拓寬、加深的現象;最后,不能把過于抽象的隱含目標寫進教案,如“感受二氧化硫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樹立辯證看待事物的態度”。“樹立辯證看待事物的態度”需要各個學科教師共同努力,細雨無聲般地灌輸給學生,并不是某節課能完成的,顯然把它當成課時目標是不合適的。
提升化學科學素養是高考核心立場,是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導向。因此,復習目標設計應將學科核心素養具象化,將其內涵與化學重點知識主題對應起來,從三維目標的整合、提升中走向核心素養。筆者在此用“再識二氧化硫”案例拋磚引玉,與廣大同仁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吳俊明.起點合理規則明確層次不亂突出特點[J].化學教學,2017(9).
[2]王磊,黃丹青,陳啟新.素養取向的教學理解[J].中學化學教與學,2018(7).
[3]曾應超.“素養為本”的化學教學設計研究[J].化學教學,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