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教學期間滲透數學思想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成績具有重要價值,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期間注意滲透數學思想?;诖耍疚南葘ΤR姅祵W思想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其次對課堂教學滲透數學思想的方法展開分析,教師需要從教學環節、習題練習、課堂復習三個環節上滲透,保證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數學思想;滲透策略
引言:高中數學教學期間,發現學生雖然聽懂了數學知識,但是面對數學題目仍然無從下手,題目如果出現一點變動,學生常陷入困境,不知如何解答。出現這種情況多是由于學生沒有掌握數學解題思路,學生不具備數學思想,造成學生無法準確利用解題思路和思想進行解題。因此,研究課堂教學滲透數學思想,對于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中數學常見的數學思想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相對復雜,學生學習和解題過程中需要調動自己掌握的全部知識,才能解答數學問題。學生具備數學思想,可以讓學習和解題過程事半功倍。高中階段常見的數學思想主要包括:(1)分類討論思想。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分類討論是最常用的數學思想,根據數學對象的相同點或者不同點,進行分類,并按照分類對數學對象進行分析,從而快速得出數學結論[1]。(2)類比數學思想。類比思想是將具有同樣屬性的對象推理,從而得到相近的結論,方便學生更快速的解題。(3)數形結合思想。這種方法用于研究數量和圖形,經過分析后找到準確的解題方法。(4)整體思想。解答問題過程中,需要從數學結構出發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從而從整體層面解決問題。(5)化歸思想。解決問題過程中,將數學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流程得到簡化,提高解題的效率。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策略與方法
(一)教學環節中滲透數學思想
在數學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學數學知識是基礎環節,學生只有掌握基礎數學知識,才能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整改教學方式,在學生知識形成的階段,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體會數學思想,更加了解數學定理和數學法則。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圍繞數學概念展開論述,讓學生深入了解概念和原理的形成過程。如向量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和物理學科知識相結合,為學生講解向量的形成,讓學生對于向量這個抽象概念形成深刻認知,為學生應用向量解決問題提供基礎條件。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講授向量的形式。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對學生表情、動作進行觀察,保證全班學生跟上教學進度,引導學生通過思考,逐漸形成數學思想。
(二)習題環節中滲透數學思想
高中課堂上,教師經常利用習題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訓練,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習題訓練過程中掌握數學思維。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數學模型培養學生建立數學思想,從而掌握解題思路,可以通過習題訓練掌握數學知識[2]。如三角函數習題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幫助學生快速掌握三角函數的性質,讓學生可以掌握三角函數的公式和定義。在習題講解期間,更加注重數學思維的講解,讓學生明確解題思路,從而實現舉一反三。教師可以畫出y=tan|x|的圖像,讓學生根據圖像判斷單調區間。教師在圖像上進行變化,提出綜合訓練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圖像學習三角函數。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引導學生逐漸掌握數學解題思路,有效提高學生解題能力,讓學生可以利用數學思想,逐漸掌握解答三角函數題目的解答思路,掌握數學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三)復習課堂上滲透數學思想
在數學復習課堂上,教師需要對數學知識進行復習總結,通過滲透數學思想,使用整體數學思想對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從而建立數學思維進行進一步應用,讓學生可以對知識和題目形成理性認識。如數列復習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數列知識進行復習,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立關于數列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類討論方法對知識進行總結,學生建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有效地提高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期末復習課堂上,教師還需要將多個章節的知識進行融合,如將三角函數、幾何圖形以及不等式方程等章節結合起來,在綜合各章節知識的復習課堂上,灌輸給學生數學轉換思想,引導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可以轉化成其他知識進行計算,可以快速掌握解題思路,實現數學解題能力的提升。
結論:綜上所述,本文提出高中數學中常見的數學思想,主要包括分類討論思想、類比數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整體思想、化歸思想。滲透數學思想需要在教學環節、習題環節、復習課堂上滲透數學思想,通過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可以掌握多種解題思想,面對復雜的數學問題,也能夠快速確定解題思路,提高學生解題效率。
參考文獻
[1]曾志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策略與方法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121-122.
[2]陳文雅.高中數學課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策略與途徑分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8(18):42-43.
作者簡介:王興鋒(1965.11)男,籍貫,甘肅靖遠,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