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夢琪
摘要:學生是民族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擔負著推動社會發展,傳承文化基因的市民,是未來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生力軍。學校教育還需要加強和完善對其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引導學生樹立起良好的信念,培養起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讓他們牢記自己的使命。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思路,以家風作為學生思想教育的切入點,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吸引力,發揮出學生思想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幫助作用。因此,探討家風在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價值就是有必要的,同時這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良好家風;思想道德;作用
1 家風在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中的價值
1.1 家風促進學生獲得政治認識
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其分為兩塊內容,分別為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就思想教育而言,其不僅指代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其中還包含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思想教育中結合家風,為學生講解名人家風故事,可以為學生完善最為基本的素質教育。通過學習優秀的愛國名人家風故事,可以促使學生樹立起愛國主義理想,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有積極作用。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事業最終需要由現在的學生來繼承和發揚,通過讓學生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斗史和優秀家風,讓他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優秀家風對個人思想品格提升和事業的幫助,讓他們在備受感染之余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
1.2 家風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現如今,在文化環境的背景下,受到教育體制的影響,其對學生的成長其實是存在負面作用的。學生課業負擔加重,為了應付開始出現了大量作業抄襲和考試作弊的不良現象,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對弄虛作假和隱瞞欺騙的行為習以為常,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嚴重滑坡。傳統的思想教育以懲罰為主,而學生的叛逆心理比較嚴重,他們不愿意順從,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低下。如果教師能夠以家風為主,利用家風作為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結合學生父母的言傳身教,并且將傳統的理論思想教育轉變為實踐教學,那么就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1.3 家風幫助學生心理素質提升
當代學生以獨生子女為主,這種家庭構成導致了學生成為家庭的中心,祖輩父輩的感情全部傾注在一個人身上,難免不會對孩子溺愛。這種情形導致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偏低,唯我獨尊導致很多學生不講道理,不懂最基本的禮貌。另一方面因為家庭沒有同齡人,他們不太會對別人進行傾訴,把遇到的問題和不快樂都藏在心里,也缺乏直面挫折的心理能力。通過家風教育,構建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家庭中獲得平等的人格從而愿意分享和傾訴,并且能夠積極面對挫折,心理素質得到提升。
2 利用家風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方法
2.1 發揮家風的示范作用
對于家風定義,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家庭的家風傳統和風貌,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其實這也是一個社會的小縮影。優秀家風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是正面積極的,在微小的事件中讓孩子崇德向善,為學生進入社會打好基礎,提升適應能力。縱觀我國古代優秀的名人,每一位的家庭都擁有優秀的家風傳統,這些家風傳統深深的影響的著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甚至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影響。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結合家風教育,需要借助這些優秀的家風,發揮出其示范的作用。無論是我國古代史,還是近代史,其都擁有優秀的家風,例如古代的司馬光、曾國藩,再如近代的毛澤東、鄧小平等。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和宣傳這些優秀的家風和名人故事,借助名人的效應,激發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興趣。并且,家風教育也需要借助家長們的幫助,教師可以攜手家長開展家風評比活動,選擇出具有模范帶頭作用的家庭,在班級里和學校中大力的開展家風宣傳教育。如此一來,通過宣傳優秀家風,能夠使學生和家庭感受到優秀家風的魅力,無論是家庭集體還是學生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也將因此而得到提高。
2.2 家風和學校教育相結合
學生平時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和同學,因此學校教育中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向來是比較重視的,對于引導學生正確觀念的養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學校需要將家風教育于校園環境建設相結合。這就需要學校能夠加強家風基礎文化的資金投入建設,例如在學校的走廊中掛上名人的肖像,在肖像的底部介紹名人家風故事,為學生校園生活創設良好的家風環境,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接受家風教育。其次,學校需要將家風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這就需要學校能夠加強舉辦家風相關的活動開展的力度,例如家風類班級和家庭的評比活動等,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家風校園文化景象。除此之外,小學還可以定期舉辦家風比賽,如書法比賽、演講比賽,從而提高學生對家風的理解。還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幫助,大力的宣傳優良的家風,促進家風與校園班級課程相結合。
2.3 家風和學生成長相伴隨
立足新時代的教育觀不能僅僅局限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上的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灌輸知識和技能,更應該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優秀的道德品質。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體,其地位應該是和教師的地位相同的,教師應該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和溝通,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心理特點著手,在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滿足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求,發揮出思想道德教育對學生的持續性幫助作用。教師尤其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其積極的引導,為其樹立積極健康的心理,這有利于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和發展。
結論:總的來說,家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其代表了一個家庭的精神面貌。在小學思想教育中結合家風教育能夠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教師以應該發揮出優秀家風的示范帶頭作用,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接受家風教育;學校應該構建從校園的環境和文化建設著手,充分的將家風融于家風學校教育之中。在以家風為基礎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師應該充分的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排憂解難,引領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蘇振芳.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覺[D].思想教育研究,2017(02).
[2] 劉芳.對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戰略考量[J].思想理論教育,2016(01).
[3] 李書群.增強文化自覺提高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J].兵團黨校學報,2016(06).
(作者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大亞灣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