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亮
【摘? ? 要】融媒語境下,新聞傳播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重大主題宣傳報道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需要與時俱進,做到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安徽經濟報》基于互聯網融媒視野,策劃主題活動,充分運用新技術不斷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做實做深移動用戶易于接受的有深度有溫度的主題報道,增強了自身的傳播力和引導力。
【關鍵詞】媒體融合;主題宣傳;創新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精心組織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政策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能否很好地完成重大主題宣傳,是檢視《安徽經濟報》在經濟領域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標尺,也是檢驗我們能否服務好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的重要標志,意義重大。重大主題的集中采訪與宣傳報道,是主流媒體傳播新聞、引導輿論的重要手段,是體現其傳播力和引導力的主要抓手。主流媒體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融合,展示主流媒體的品位和魅力,體現主流媒體的深度和高度。[1]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全面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做好重大主題的宣傳報道,是新時代主流媒體履行社會責任和強化輿論導向的內在要求,也是主流媒體提升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重要路徑。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重大主題報道要解決“兩個不到位”的問題
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傳統媒體開展重大主題宣傳面臨挑戰和機遇。如何避免過去重大主題報道程序化、模式化的傳統做法,如何進行深度策劃以提高傳播質量,如何通過整合傳播強化傳播效果,都是融媒時代主流媒體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的時代命題,更是提高新聞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的內在要求。[2]
圍繞特定主題進行的一系列新聞宣傳活動,即報道對象、報道內容和報道重點等都是為了反映特定主題而開展的系列新聞宣傳活動。長期以來,主題報道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思維,在開展大規模宣傳報道活動中,首先要解決“兩個不到位”的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思想是行動的先驅,思想認識不到位,會導致推動工作“站位不高”。《安徽經濟報》創刊之時,省委明確提出“成為省委省政府指導全省經濟工作輿論陣地”的辦報要求。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政治家辦報理念,立足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實際,做好對經濟形勢的調查研判與輿論引導。二是理論學習“不到位”。報社既是政治性很強的單位,更是業務性很強的單位。我們必須進一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學懂、弄通、做實”的整體意識,自覺用它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折不扣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道。
二、重大主題宣傳報道“時度效”的有益實踐
近年來,《安徽經濟報》面對新技術、新媒體的嚴峻挑戰和傳播格局的深刻變革,按照省委宣傳部的宣傳部署,堅持政治家辦報的根本原則,牢牢把握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一根本方向,抓住報社轉制的歷史契機,積極探索深度融合、整體轉型,以問題為導向,確保主題宣傳“細化量化、管用實用”,呈現迎難而上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在傳播方式上形成主題宣傳、形勢宣傳的聲勢
樹立媒體融合傳播思想,充分利用《安徽經濟報》、安徽經濟網、安徽經濟報微信公眾號、安徽經濟報官方微博等傳播載體,多元化、立體式做好主題宣傳和形勢宣傳,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在報紙和網站上,為了使版面和網頁更好看、更活潑,創新設計編排,提煉關鍵詞,增加主題宣傳報道和形勢宣傳報道的可讀性,提升宣傳的感染力。在微信和微博上,注重加快傳播速度,推出風格迥異的符合移動端集成閱讀的個性化報道產品。
(二)在表現手法上形成主題宣傳、形勢宣傳的特色
采取專欄+專題+專版,圖片+文字+音頻+視頻,消息+通訊+言論+特稿的表現形式,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新中國成立70周年”、“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重大主題進行宣傳報道。安徽經濟網同步設立專欄,微信和微博根據稿件刊發情況及時推送,報道手法力求多樣多彩,顯特色見特點。
(三)在編采質量上形成主題宣傳、形勢宣傳的實效
只有全面、準確、深刻把握當前的發展形勢,才能做好主題宣傳和形勢宣傳,唱響安徽“好聲音”。進一步完善重大主題宣傳的編采制度,派骨干記者參與采訪報道活動,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記者深入科研單位、廠礦企業、社區學校、田間地頭,走到第一線,到達第一現場,采訪第一人,獲取第一手資料,錘煉記者的“腳力、腦力、眼力、筆力”,使報道見人見事見精神。著力反映主題宣傳、形勢宣傳背后的深刻內涵和感人故事,達到“正面宣傳全面鼓勁”和“正確引導理性看待”的效果。
三、媒體融合中重大主題報道的創新路徑
改進創新重大主題宣傳、形勢宣傳,必須調整思路、研究對策。要認真研究如何利用好互聯網提供的契機和動力,改進創新主題宣傳,使之成為更有可讀性、能充分體現主流媒體核心競爭力的報道。
(一)重大主題報道的努力方向
1.宣傳策劃問題化,突出主題宣傳的針對性
抓住全方位策劃的關鍵所在,突破傳統固有的思維方式,確保主題宣傳在多平臺同步呈現、共同發力。首先把主題宣傳分解成具體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策劃,深度就有了。其次,可以直接提出問題,圍繞這一問題有什么理念上和施行上的沖突,最終如何解決,從而增強可讀性。第三,利用新媒體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壁壘,通過微視頻、圖文、H5、直播等新的傳播手段,多維度立體呈現,實現重大主題宣傳報道的廣泛有效傳播。
2.采訪報道故事化,提升主題宣傳的吸引力
主題宣傳要做到主題新聞化、新聞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沖突化、沖突細節化、細節情感化,主題宣傳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因此,要花大力氣培訓采編隊伍,打造一批能掌握“十八般武藝”的全能型記者,讓從事重大主題報道的記者既能采寫鴻篇巨制,又能化繁為簡、善用“網言網語”,以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重大主題報道通過多種傳播平臺呈現給讀者。
3.精準傳播融媒化,增強主題宣傳的影響力
新媒體技術使內容與傳播已融為一體,要不斷創新,應對碎片化閱讀習慣。把握當下移動傳播的特點,盡力讓主題宣傳報道有深度而縮短長度,有精彩故事而不長篇大論,有“金句”或細節而沒有繁雜和贅述。在融媒體形態下打造傳播廣、點擊量高、口碑好的“爆款”產品,讓重大主題報道不再是嚴肅、僵化、模式化的代名詞,而是躍然于紙上、閃耀于網絡的全新體驗。[3]
(二)重大主題報道的運行路徑
1.導向把控堅定正確,主題報道及時有序
重大主題報道策劃為先,吃透宣傳要點,有針對性分布實施。如宣傳貫徹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們策劃聚焦“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從“生態美超市”切入,推出“一江碧水向東流”融媒體報道,社會反響巨大,較好地突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主題。又如你身邊的“隱形冠軍”系列宣傳報道等,既注重長期策劃、持續展開宣傳,又注重宣揚工匠精神,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使主題報道有序推進。
2.以重大事件為突破口,提升媒體的影響力
抓住重大事件的契機,做精做深報道內容,能夠有效地提升媒體的影響力。例如,2019年世界制造業大會,對安徽制造業,甚至是對中國制造業來說,都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因此,報社提前策劃,認真準備,并抽調十余名骨干記者組成報道組,深入一線采訪盛會的籌備情況以及社會各階層對此次盛會的期望和看法。開幕式當天,《安徽經濟報》用100多個整版集中報道了對參會嘉賓的專訪、對安徽舉辦世界制造業大會意義的解讀以及盛會舉辦過程中的一些精彩內容,記者寫出了《“制造+智造”,讓安徽驚艷世界》等大量有深度、有內涵的稿件。
3.線上線下協同發力,增強主題宣傳力度
移動互聯時代,《安徽經濟報》結合“制造強省”建設、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等重大戰略抓宣傳,在網站、移動端等媒介平臺中緊扣熱點,不間斷開設各類系列報道。與此同時,組織座談會、直播間訪談,舉辦論壇和研討會,在線上主題宣傳的基礎上展開“面對面”交流,閃現思想的火花。如圍繞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組織開展“全省駐村幫扶第一書記懇談會”,以高質量發展為話題,邀請企業家與記者零距離“高端對話”。
4.報網互動“用力”,提升媒體的融合度
近年來,安徽經濟網十分注重與《安徽經濟報》的互動,打通“報、網、微、屏”載體,力求做到“四化”:在重大主題報道內容生產上,突出可視化;在重大主題宣傳上,實現全媒化;在重大主題傳播渠道上,實現集約化;在重大主題報道傳播效果上,實現互動化。與此同時,注重與安徽經濟報官方微博、微信進行聯動,入駐抖音、快手平臺,嘗試現場直播,從而實現了財經新聞傳播效果最大化,得到業界普遍關注與好評。作為一家財經媒體,必須緊扣互聯網大背景,充分把握信息化大數據工具,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努力把安徽經濟報社打造成集載體豐富、渠道寬廣、覆蓋面廣等諸多特點于一身的融媒體,做好重大主題宣傳,為促進安徽經濟發展提供輿論支持。
注釋:
[1]丁柏銓.論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J].新聞愛好者,2018(01).
[2]梁錫訓.融合傳播下重大主題報道的把控和創新[J].中國記者,2015(11).
[3]彭世宏.融媒體時代下的重大主題報道路徑探析[N].宜賓日報,2019-11-19(003).
(作者:安徽經濟報社總編助理、安徽經濟網總編輯)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