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進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語境下,公共危機事件從發生到持續發展,以及事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走向都會成為輿論的熱點和焦點。2020年開年之際,在國內武漢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病毒”)公共危機影響全國。這一事件產生的輿情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引發筆者對“新”媒體時代(或稱“新語境”)下,如何引導公共危機事件信息傳播進行了初步的思考。
關鍵詞:新媒體?公共危機事件?信息傳播?引導
中圖分類號:D63;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01
一、“新”媒體時代的基本特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手機的廣泛使用,基于手機端興起的微信、抖音等各類社交軟件平臺的興起,出現了區別于廣播、電視、書刊等傳統媒介之外的自媒體、新媒介。它們在社會活動中傳播著各類(圖、文、音視頻)信息,由于其制作簡易、傳播迅速、影響廣泛等特點,從而實現了每個人都有話語權、每個人都有一只話筒、每個人都是信息中心的全新媒體格局,并由此產生了新的語境,開啟了全“新”的媒體時代。
二、“新”媒體時代下公共危機事件信息熱點的形成和傳播走向
“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快”和“新”往往決定信息熱點的形成和傳播走向。在2020年“新冠病毒”公共危機事件信息傳播中,由于事件的突發性以及因疫情人群迅速隔離等因素,人們獲取“快”和“新”信息的直接途徑大多是通過抖音、微信等即時社交軟件類新媒體平臺,所以這類剛剛興起的新媒體平臺幾乎一時間決定了信息的熱點和傳播走向。實踐證明,公共危機事件的信息熱點會產生空前的輿論效應,它的傳播走向會影響受眾反應,甚至可能影響政府決策。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從產生到形成熱點,再到平息,這個過程無論“正面”還是“反面”有可能一直持續一個走向,也有可能隨著輿論觀點的變化、真相的逼近,使信息的走向發生改變,甚至走向反向。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公共危機發生后,很多傳統主流媒體由于其自身傳播介質定向的局限性,往往是在抖音、微信各類平臺上信息“發酵”成熱點后,才緊跟著去采制、播發信息,這就要求傳統主流媒體在后續信息價值追求、引導和自我責任的監督上不能放松,讓信息傳播不至于走偏、失控。因此,政府輿情管理部門需要十分重視公共危機事件發生后信息熱點的形成和傳播走向。
三、“新”媒體時代下公共危機事件信息傳播的正確引導
公共危機事件信息的傳播體現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變遷。就“非典”和“新冠病毒”公共危機事件來說,2003年“非典”發生時,以門戶網站引領媒體信息傳播的時代巔峰,當年年輕的新浪新聞引領了整個中文互聯網的信息傳播走向,到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時,輿論場和媒體圈的格局已經隨著媒介平臺、信息大數據的演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媒體信息傳播的表現形式更是十分多樣、跌宕起伏。那么,如何讓信息在真相、正能量的軌道上傳播,這就需要政府輿情管理部門、主流媒體對信息傳播加以正確引導。
在這次“新冠病毒”公共危機事件中,各類媒體的信息傳播可圈可點。結合實踐,筆者歸納并淺輒思考了在公共危機事件信息傳播中如何正確引導的幾點思路,以供媒體業界參考。
1.提升傳統媒體輿論引導水平
在公共危機事件的信息傳播中,公眾對公共危機信息的接受通常存在“先入為主”的規律,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若在公共危機發生時失語,會為流言打開方便之門,使媒體自身處于被動、盲從地位,導致媒體喪失公信力,甚至影響政府、人民群眾對公共危機事件處置和應對的輕視與延誤,最終付出沉重的代價。在“新冠病毒”公共危機事件后續的信息傳播中,我們看到,很多媒介有加強信息真偽甄別,著重關注到那些有助于緩解群眾恐慌、弘揚社會正能量的信息傳播,從而推動公共危機應對向好的方向轉化。因此,媒體在傳播信息要盡可能理性分析問題,不“帶節奏”;在揭露問題、批判現象時要引導公眾看到那些有利于社會和諧的積極因素。
2.加強商業媒介平臺與傳統媒體的合作
近年來,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化、科技化,基于手機作為客戶端的各類實用性APP不斷涌現,網絡信息傳播渠道也隨之日趨多樣化,于是各類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尤其以“今日頭條”資訊平臺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為代表。而基于電視屏、報刊等介質的傳統媒體,由于適應不了受眾對便捷接收信息的需求,導致其傳播力和影響力嚴重下降。一個有趣的現象是,2018年以來,在國家加強融媒體建設的政策背景下,通常以傳播信息為主要任務的傳統媒體紛紛依附網絡即時信息技術,開發自己的APP、微信、公眾號等,并積極融入各類新興媒介商業平臺,成為這些平臺的信息內容提供者。對于傳統媒體來說,他們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破自身傳統介質的限制,讓信息傳播得更加廣泛,而對于以市場為導向的各新興媒介商業平臺來說,他們必須更加注重客戶和信息受眾的體驗感和滿意度,才能達到實現商業價值的目的,所以他們開發的信息傳播平臺、信息產品必將以更加深刻地嵌入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為目標。因此,在市場經濟下,依托政府財政支持而存在的主流媒體應當積極改變思路,主動與商業平臺合作,才有更加廣闊的信息傳播渠道,才能更有生命力。
3.增強媒體從業人員運用新媒介平臺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媒體從業人員的范圍已從傳統的新聞記者衍生出了新媒體記者、網站記者編輯、媒體應用技術開發人員等等。傳統媒體記者應當積極主動融入“新”媒體時代格局,適應新形式,這是“新”媒體時代賦予的挑戰和機遇。作為新時代的媒體記者,應當利用好新興媒介快速、便捷、海量的特性,加強自身對互聯網新技術和信息傳播新渠道的了解、運用,牢記傳遞主流聲音、引導正確信息傳播的媒體記者職責,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觀察、發現、辨別中增強定力,樹立問題意識和自覺服務大局的格局,傳播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信息、作品。
結語
當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興媒介技術日新月異,信息傳播出現了更自由、更多樣的形式,信息傳播的多元化不斷影響、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并使社會理念隨之發生變化。公共危機事件的信息傳播是其中一個復雜的課題。在“新”媒體時代,由于媒體格局、報道形式、媒體語境的變化,以及公眾權利意識的提升,深刻影響著公共危機信息傳播的狀態。截至本文完稿,“新冠病毒”公共危機事件還在持續、演變,我們在期待疫情早日結束的同時,也期待著圍繞這一公共危機事件發展的信息傳播更加準確、更加及時,為整個社會傳遞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