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士葉
摘 ?要:作業完成與評價環節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鞏固強化環節,該環節教學質量的提升將對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而要想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環節實施效果,我們就需要從梯級評價、多維評價、多主體評價等多個層面入手,兼顧學生的個性,構建符合激勵性評價、趣味性評價和多元評價原則的游戲闖關式作業評價模式,以有效的作業點評模式助力學生個性的自由生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闖關式;作業評價;學生個性
游戲闖關式作業評價模式是一種兼具趣味性、多元性特點的個性化作業評價模式。該模式在小學數學作業評價過程中的應用有效兼顧了高年級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樂于征服的學習特點,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質量。個性化特征是游戲闖關式作業評價模式的突出特點,也是我們在推進作業評價活動時理應堅持的基本思想。那么在小學數學闖關式作業評價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兼顧學生的個性呢?總結教學經驗,我得到了如下三條建議:
一、階梯評價,關照學生能力基礎
同一節課堂中,不同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知識運用熟練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面對同一問題時不同學生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對小學生的作業完成行為進行評價時,我們既需要看到學生的作業完成結果,也需要關照到學生的作業完成過程,并根據不同學生付出的不同程度的努力,給予學生不同程度的鼓勵與評價。
比如,百分數闖關測試中的第二關是這樣一道題:
某書店圖書憑會員卡可打八折,會員小明與非會員小花購買了同一套書,結果小明比小花少花9.6元,請問這套書原價多少元?
這道題與課本例題非常相似,是課本例題的變式題,題目難度相對較低。在做該道題時,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輕松完成該題,但也有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完成該問題。所以,在設計該關卡時,我給學生設定了星星等級,等級總數為5顆星,只要完成該題目的可以獲得3顆獎勵,在3分鐘以內做出該題的可以得到4顆星,在限定時間內用多種方法計算該題的可以獲得五顆星獎勵;對未做對該題的學生,我會根據學生基礎和做題表現給予1-2顆星獎勵。
同時,星數在3顆星及以上的學生會獲得通關卡,而星數在兩顆星及以下的學生則會獲得“通關錦囊”。
這樣以來,每個學生都能在闖關過程中接受到適宜的引導,獲得基礎知識上的夯實和思維能力上的鍛煉。
二、多維評價,突出積極情感激勵
學生的智力沒有高低之分,但思維發展情況、興趣愛好、優勢長處卻各有差別。因此,要想在游戲闖關式作業評價過程中兼顧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我們就需要在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時不以對錯論英雄,而是從多個維度、多個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評價,凸出對學生的情感激勵。
比如,在上文提到的百分數測試第二關守關過程中,我在對學生進行點評之前,先詢問了兩位學生的答題思路。
學生A成功做對該題,但用時較長,他的回答是:“老師,我覺得這道題缺條件,我想了好久都沒有想出來,只有一個8折,一個9.6,直接除太簡單了,就拿9.6÷(1-80%)算出了答案?!?/p>
學生C第一個提交的結果,但卻做錯了,他的回答是:“這道題很簡單呀,書的價格是一定的,因為C是會員所以C少花了9.6,打八折是9.6,所以就用9.6÷80%就好了?!?/p>
從兩個學生的答題思路來看,學生A對題意的理解并不如C透徹,A做對該題包含偶然性因素,而C沒有做對該道題很可能是因為馬虎。所以,在給予二人闖關評語時,我肯定了A的猜題勇氣和認真思考的態度,同時給他提出了讀題意見,肯定了C的聰明,指明他的思考方向完全正確,并要求其再次回顧課本例題。
這樣一來,兩個學生的做題優勢便都得到了強化,輔助學生修正了審題、做題中存在的問題,助力了其個性化做題方式在訓練中的形成。
三、多主體評價,突破個人認知局限
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教學評價過程中關注的點也是有限的。所以,要想在闖關式作業評價過程中兼顧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我們就需要在對學生進行點評的過程中,堅持多主體評價原則,以讓多個主體進行評價,突破教師的個人認知局限。
例如:在解比例課時闖關測試過程中,我將家長和學生納入了闖關評價體系。在學生完成作業之后,學生們需要先過“家長關”,讓家長寫下對學生作業用時、作業完成自覺性的評語。
之后,再過“小組關”,在以小組為單位對答案、交流解題方法后,就講解邏輯性、方法新穎度、合作積極性等問題進行小組互評。
最后是“教師關”,由我參考各主體的點評數據和學生修改數據寫下最后評語,提出引導性、鼓勵性的成長建議。這樣一來,便有效解決了教師的認知局限問題,輔助學生獲得了對個人作業完成情況的全面性認知。
綜上所述,要在闖關式作業評價模式中兼顧學生的個性,我們就需要在設計闖關式作業評價模式時,以激勵性、多元性原則為底色,豐富作業點評層次、作業點評角度和作業點評主體,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清醒地認識個人優缺點,找到繼續成長方向。
參考文獻:
[1]張曉峰.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高段數學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116.
[2]呂軍剛.小學數學中高段學生作業設計有效性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3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