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的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應逐漸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批判性閱讀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敏捷性與批判性,幫助學生在批判性閱讀中走向深層閱讀,促進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與語用能力的共同發展。基于此,本文從批判性閱讀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重點闡述了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的教學設計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李海霞,江蘇省張家港市崇真中學。
一、 批判性閱讀概述
批判性閱讀的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國家。Harris在1981年對批判性閱讀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他認為批判性閱讀是指閱讀過程中讀者可以對文本內容作出判斷,并給出相應的恰當評估,當然,批判性閱讀是建立在以事實為依據基礎之上的,在評判中讀者會產生自己的閱讀感想或是分析意見,這種感想或意見可能是對作者的肯定,也可以是對作者看法的否定。近年來,我國教育界的眾多學者也開始加入了批判性閱讀的研究之列,如何強生、劉偉、劉慧、羅吳、張淳等,不同學者對于批判性閱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的查詢,本文認為批判性閱讀需要以認知、理解、記憶文本信息為前提,通過對閱讀內容的反復推敲、分析、篩選、評價,最后挖掘出文本中蘊含的寓意,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實現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
二、 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首先,批判性閱讀的教學設計需要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批判性閱讀教學不是教師的知識傳遞與觀點闡述,而是以批判性閱讀為平臺,給學生提供自主建構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批判性閱讀中成為信息的主動吸收者、能力的主動構建者、信息的加工者,更加強調以學生的視角設計教學方案,引領學生在批判性閱讀中持有批判的態度,構建出自己的新觀點,以此促進學生學習主體性發揮,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
其次,批判性閱讀教學設計需要遵循批評語篇分析理論。從批評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將語言、語言使用與語言意識形態意義聯系起來,在批判性閱讀的教學設計中側重于通過語篇分析培養學生的語言敏感度,使學生在語篇的分析中認識到語言與生活的微妙關系,促進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對語篇進行批評性的閱讀,引領學生在批判性閱讀中學會區分事實與觀點,善于從批判的角度看待問題,以此增加學生的語篇理解與分析能力。
三、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的教學設計方法
1. 課前任務設計——激活思維。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設計一定的問題或情境,將學生從課下的興奮狀態帶入到閱讀的準備狀態,我們將其稱之為課堂導入環節。在課堂導入環節中設計符合批判性閱讀主題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對即將閱讀的文本內容產生好奇心,激活了學生的批判思維。
以Growing pains的課前設計為例,教師首先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出發,創設情境。高中生經歷了幼兒、小學、初中三個階段,在從稚嫩邁向青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煩惱,那么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煩惱是什么呢?或者你現在是否正處在什么煩惱之中?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們快速轉動大腦,聯想到自己成長中遇到的煩惱以及當時的事件、環境、人物、心理動態,為批判性閱讀奠定基礎。接下來,教師可設計頭腦風暴活動,讓學生根據Growing pains這一題目開展想象,提出指導性問題,如:
(1) What growing pains will they encounter?
(2) How do they deal with growing pains?
(3) Are they happy at last?
通過頭腦風暴幫助學生明確閱讀方向,使學生能夠在課前預測活動中樹立積極學習思維,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而更加認真地投入到批判性閱讀狀態中。
【設計意圖】情境設計可以引發學生的自身認知經驗,預測可以激活學生的積極思維,促使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與推斷猜測文本內容,為了驗證猜測而閱讀,激活學生的閱讀愿望。
2. 課中任務設計——訓練思維。首先,快速閱讀,概述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如在Growing pains的初次閱讀中,需要學生快速地篩選出其中的關鍵信息,主要找出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1)when?(2)where?(3)who?(4)what?(5)why?(6)how?在解決了這幾個問題之后,教師布置概要寫作任務,要求學生用大約40詞概述文章的內容,讓學生寫好之后先小組交流探究,并選出優秀的概括內容進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快速閱讀可以鍛煉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概述寫作任務的布置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為了用更加簡潔的語言表述清楚文本內容,學生必須要從快速閱讀所提出的信息中辨別出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并抓住文章的主要觀點進行寫作,以達到鍛煉學生概括思維的能力。
其次,問題設計,推導辨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辨析能力。在Growing pains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掌握提問的藝術,以問題的提出引發學生思考、推導、辨析,如教師提出問題: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rowing pains of the protagonist?
(2) 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thing to grow up without any troubles? Please state your reasons.
(3)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結合上下文進行推斷,并對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深入探究出文本字里行間中的隱含寓意。
【設計意圖】通過具備批判意義的問題設計,引發學生對作者觀點的思考,并在問題的推理與批判性的問題思考中產生自己獨到的見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引領學生走出機械化的英語閱讀學習模式。
3. 課后任務設計——拓展思維。課后作業設計作為英語教學設計的一部分,需要緊緊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設計符合批判性閱讀教學理念與教學主題的課后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后學習中拓展思維。如在Growing pains的課堂教學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后的空余時間開展小組辯論活動,圍繞“Growing pains are good or bad”這一話題,正方認為“Growing pains are good”,反方認為“Growing pains are bad”,讓雙方成員為了獲得辯論賽的勝利,主動搜集“證據”,從而引領學生在話題的辨析中深入思考,敢于質疑作者的觀點,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又如,教師設計讀后寫作任務,鼓勵學生發出不同的聲音,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看法,以閱讀話題為學生搭建寫作的支架,讓學生在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中鍛煉批判性思維與語用能力。
【設計意圖】課后辯論活動的設計充分利用了高中生好勝心強的心理,讓學生在辯論賽中將好奇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在辯證思考與證據的搜集中拓展思維。而讀后寫作任務的設計,可以促進學生在批判閱讀基礎上的學習成果升華,讓學生不僅掌握批判性閱讀的方法,同時還能夠利用英語語言清晰地、系統地、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促進高中生英語閱讀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在普通高中英語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英語訓練過程應具備發展性,要通過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與良好的閱讀習慣。批判性閱讀教學設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為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創造出了預測、分析、質疑、推斷、總結與評判的機會,讓學生在批判性閱讀中主動發現問題、闡述獨到見解,有助于學生在批判性閱讀學習中獲得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峰.分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策略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 2019(50):34-35.
[2]劉瑞琪,宋建清.深度學習視域下的英語閱讀教學[J].英語教師, 2019(18):68-69.
[3]徐嬌.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J].英語教師, 2019(16):20-21.
[4]陳慧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對農村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分析[J].考試周刊,2019(35):107-108.
[5]李川,宋雨敏.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9(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