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珺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本文在回顧總結河南省“十三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成就與不足的基礎上,系統研判未來五年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探索提出“十四五”時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建議。
【關鍵詞】“十四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策建議
“十三五”時期,河南省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民生熱點難點,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和社會急劇轉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日漸凸顯。“十四五”期間,河南省要探索適應新形勢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時期是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成熟定型、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提升最快的時期,基本公共服務范圍不斷拓展,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為“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政策體系初步構建
目前,河南省已初步構建起以《河南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十三五”規劃》為主軸、以各類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為支撐的基本公共服務“1+N”政策框架體系,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有據可依,得到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財政投入持續增加
近年來,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務支出穩步增長,2019年全省財政民生支出達7833.8億元,比2018年增長11%,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的77%,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公共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關鍵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總額在中部六省排名中均居第一位。
(三)民生短板不斷補齊
河南省不斷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延伸下沉和提質擴容,努力打通關鍵民生領域“最后一公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成績顯著。以基本醫療衛生為例,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已實現每個縣1所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疾控中心,每個鄉鎮1所標準化衛生院,每個行政村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每個鄉鎮衛生院有1名本科學歷全科醫生。
(四)多元供給逐步擴大
圍繞增進民生福祉,河南省積極支持社會力量承接政府事務委托事項,擴大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如洛陽市建設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孵化基地,發展“互聯網+”益民服務;焦作、新鄉、信陽等地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運動康復機構,建設互聯網智能健身平臺。
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的問題
河南省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進一步縮小,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效推進,總體情況向好。但由于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財力相對薄弱,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
(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
主要表現為基礎教育生均建筑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千人口執業醫師和護士數、人均體育場面積等指標均低于全國水平,“大班額”“看病難”“健身難”等問題依然突出。
(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高
歷史欠賬、地方政府財力薄弱等多種因素疊加,部分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有待提高。如教育方面,學前教育仍是河南省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入園難雖初步緩解,但普惠性還有待提高。全省普通高中財政投入居全國后位,債務亟需化解。
(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結構不均
城鎮基礎教育資源短缺與農村“空心校”等問題并存,“鄉村弱”“城鎮擠”等問題仍比較突出。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城市,縣級醫院專科能力不強,人才短缺,縣域病人外轉率超過18%。
(四)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單一
雖然河南省出臺了很多支持社會辦醫、民辦教育政策,但由于受投資體量大、回報周期長、投資收益率低、社會資本吸引人才難等影響,社會資本投資意愿不強、舉辦水平不高,服務主體和提供方式還比較單一。
三、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河南省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的關鍵時期,是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新征程的重要階段。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著新的形勢和要求。
(一)新常態下的新挑戰
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公共服務在穩增長、惠民生、補短板、防風險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財政增收難度加大,民生投入保障面臨較大壓力;經濟轉型升級,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這些問題和挑戰要求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保持收入穩定,對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創制、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改革、社會救助管理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社會發展的新特征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趨勢更加明顯,人民群眾對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有了新要求,需要調整服務供給結構以匹配新的需求。隨著河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加速推進,公共產品短缺、可及性低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亟需破除城鄉二元制度性障礙。
(三)人口結構的新變化
“未富先老”和“少子老齡化”現象突出,人口紅利減弱,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壓力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落后于常住人口城鎮化、城鄉公共服務資源的空間分布不能適應人口分布的變化等問題突出。人口總量壓力仍然較大,結構性就業問題長期存在,轉移就業難度較大。小型化和空巢化使家庭抗風險能力降低,養老撫幼、疾病照料、精神慰藉等問題日益凸顯。
(四)服務方式的新變革
“十四五”期間,市場決定性作用會進一步凸顯,多元化供給主體將逐步突破政府壟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窠臼和資源困境。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蓬勃興起,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公共服務整體效能將進一步增強,公共服務管理模式將得到深刻轉變。
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對策建議
“十四五”時期,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務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水平,努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和優軍服務目標,全面增強中原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強化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投入保障
科學合理劃分省級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確定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共同財政事權范圍,制定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地區標準,規范責任分擔方式,推進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適當調整各政府層級間分配比,加快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標準合理、保障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和保障機制。同時,要提高財力的使用效率和配置能力,促進“經濟建設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轉變,優化財政資金在不同基本公共服務領域與項目間的分配比例,平衡不同區域間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差異。
(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多元化供給機制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政府和市場的有效配合,協同發力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在保證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增幅高于財政支出總體增幅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通過招標采購、合約出租、特許經營、政府參股等形式,運用財政貼息、補助、獎勵、競爭性分配等方式引導和撬動社會資金投入基本公共服務,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和社會參與的基本公共服務多元化供給機制,提升公共服務協同供給能力和效率。
(三)以標準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本著“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逐步建立覆蓋全省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尤其是加強基層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把重點放在老百姓家門口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公共服務項目上,加快標準化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普及應用。同時,明確各級政府職責,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績效考評機制,保障公共服務的使用者參與評估監督,強化對公共部門的約束引導,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四)以信息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不斷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信息化,圍繞“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政務服務網、政務服務APP的對接融合,不斷提升全流程網上辦理事項比例,全面實現“一證通辦”“網上辦”“掌上辦”“跑零次”,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務信息情報系統,充分發揮互聯網打破傳統屬地管理邊界的優勢,構建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息傳遞和溝通渠道,全面收集和分析公眾需求,方便接受公眾評價和監督,有效提升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公平性。
參考文獻:
[1]歐曉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問題和思考[J].社會治理,2019(7):12-15.
[2]財政部預算司.合理劃分基本公共服務支出責任 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N].中國財經報,2019-1-26(1).
[3]丁瓊.優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面臨的困境及其破解[J].中州學刊,2019(12):17-22.
[4]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浙江海鹽 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J].農村工作通訊,2020(7):37-38.
[5]李軍鵬.新時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路與對策[J].新視野,2019(6):52-59.
[6]韓琳.深化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N].大連日報,2018-4-27(8).
[7]張薇.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歷程和建設策略[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123-129.
[8]梁向東,梁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9):66-70.
(作者單位:河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